APP下载

胡海岚:要做就做对全人类都有益的科学研究

2020-08-20闻汐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神经

闻汐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病人数超过3亿人,每10人中就可能有1人患病,抑郁症预计在2030年将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

在中国,有一位女科学家,她的研究成果将让全球3亿抑郁症患者受益,被誉为“整个精神疾病领域近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现”,她就是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医学院双聘教授胡海岚。

我想把一生科研的黄金阶段留给祖国

1973年出生在浙江东阳的胡海岚,从小就在学习上展现出过人天资。15岁时,全家搬迁至杭州,胡海岚进入全杭州最好的第二中学就读。

高中三年可以说是胡海岚蜕变的起点,别的同学都闻之色变的数理化,她学得津津有味,经常稳坐全年级“头把交椅”,还在全国物理奥林匹克比赛上夺冠。1991年高中毕业,胡海岚被保送至北京大学。

进入北大,胡海岚没有选择世俗眼里光鲜亮丽的好专业,而是进入自己更为感兴趣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一冷门专业就读。家人朋友都劝胡海岚调剂,但每次都被她坚定否决:“如果学不好生物,那就去工厂打工!”

虽然嘴上强硬,胡海岚也有过焦虑,与各省市状元做同学让她看到了自己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差距:“别人一两个小时就做出来了,我却经常是做到最后的那一个,很伤自尊心。”短暂自我怀疑后,胡海岚没有放弃,她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种化学实验,一套一套反复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推敲,终于跟上了脚步。

北大四年的潜心修炼也给胡海岚的科研生涯打下坚实基础。1996年本科毕业,她选择远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攻读神经生物学。之后,她又先后前往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多位知名博士的实验室,边工边读。

在这里,胡海岚充分发挥了最擅长的逻辑分析能力,加之彼时研究条件较国内更为先进,她的首个实验很快就成功了,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做出来,而实验所得抗体至今还在被全球很多实验室使用。2008年12月,做完博士后研究的胡海岚拒绝了导师与校方的百般挽留,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

这一次,家人和朋友又不理解了,在国外“混”得好好的,为什么非得回来?对此,胡海岚再次展现强硬的态度:“我希望把一生科研的黄金阶段留给祖国!”

就要用“中国脑”解决世界性难题

曾经有记者问胡海岚:“您从小到大都是学霸,您觉得是哪些性格特质起决定作用让您走到今天?”她想也没想,立刻张口,给出答案:“可能是好奇心,以及比较善于触类旁通,能从别人的工作中借鉴好的思路和想法。”

俗话说“好奇害死猫”,但胡海岚心中这只好奇的“猫”却帮助她解开了多个世界性难题。回国后,她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担任神经环路与行为可塑性研究组组长。某一天,路过动物行为学中心,她碰巧看到一名技术员正在用一个叫做钻管测试的行为,来鉴定转基因小鼠,这激发了她强烈的好奇心。

经过询问以及亲自与技术员共同测试,她颇受启发,将这一小鼠实验范式尝“移植”到自己所做探究人脑神经机制的科研中去。3年后,胡海岚果然不负众望,带领团队在脑科学多个重要领域实现突破,让中国科研走到国际领先地位,她本人更是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明治生命科学杰出奖等,并受邀担任世界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和《Neuron》等的特邀审稿人。

取得诸多亮眼成绩后,2015年5月,胡海岚回到家乡浙江,成为浙江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导师。她建立“胡海岚实验室”,与10余名博士生组建了更为年轻活力的团队,专注中国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

2017年7月,胡海岚团队世界首证“强者更强”的神经科学原理,并以长文形式发表在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Science》上。

2018年2月,胡海岚团队再接再厉,首次阐明氯胺酮在快速抗抑郁方面的全新神经机制,并突破性地在《Science》杂志上“一期双刊”,引发业界震动,杂志主编惊艳于这颗“中国脑”的厉害,甚至专门派人撰写针对性评论文章。8个月后,她受邀来到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加拿大盖尔德纳颁奖大会做主题报告,向世界展示中国科学家的这一历史性突破。

相比自己的成功,胡海岚更加关心祖国脑神经科研的未来,面对媒体,她坚定地说:“中国的‘脑计划即将启动,我相信中国的神经科学和基础研究的春天也即将到来!”

希望有更多女性站上世界舞臺

在学校,胡海岚一直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最美教授”,而她的美不仅仅在于外表。有网友在知乎上提问:“请问当胡海岚老师的研究生是怎样的体验?”一位同学留言:“胡老师是我生活中最佩服的人,并不是因为她所获得的成就,而是因为与她共事中亲眼目睹到她对工作的勤奋,对科研的精益求精,对新知识的好奇,对自己的严格自律。每一个学生都会从她身上收获巨大成长。”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胡海岚的团队里,女生占据半壁江山,但这并不是性别偏见,用她的话说:“在有些实验细节上,女生会表现得更加细心。”不少女同学也都将胡海岚视作人生榜样,就连她开的选修课也是场场爆满。

作为一名女科学家,胡海岚深知女性科研不易。曾经,她有一位女助理能力极强,但因婚后家里要求马上生小孩,不得已选择放弃事业。每次想起,胡海岚总是很惋惜。面对媒体,她经常呼吁:“希望社会和家庭能够对女性的职业选择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尊重她们的选择,让她们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2019年7月15日,胡海岚获得第12届凯默理神经科学国际奖,成为首获该奖的亚洲人。一时间,全球瞩目。被媒体盛赞:“亚洲第一,实力与颜值双爆表!”

进北大偏选冷门专业,海外学成却一心归国,实验科学硬从“前景惨淡”的基础研究入手,胡海岚的每一步走得都出其不意。对此,她自有解释:“名气并不重要,重大的成就感来自于,你是第一个发现了自然未知某个环节的人。”

没有什么比爬最高的山、走最远的路、做出对全人类都受益的科研成果更美妙的事了,这也是胡海岚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的科学家精神。

猜你喜欢

神经
“神经”语录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
乌克兰大选牵动各方神经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跟踪导练(三)(2)
风声鹤唳
“神经”病友
完形填空两则
当心职业性接触化学品后神经精神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