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钱面面观

2020-08-20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降级月薪教授

省钱记

李娟

我这人可会过日子了。为省几个锅盖,我家的煎锅炖锅蒸锅平底锅……统统买成一个尺寸。当然,有时也会不方便。比如想煮一杯牛奶,比如想烧八人份排骨……

我立志在平价市场找到一把真正的不锈钢锅铲,便带了块磁铁,吸遍所有日用品市场。差点的钢强力吸住,好点的钢也能微微吸住,至于那些一沾到磁铁,“啪”一声,完了,抠都抠不动的……还好意思冒充不锈钢!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买到的这把铲子,虽说难看了点,但磁铁会顺着铲柄哧溜往下滑。血统纯正!人家才二十块。

在某宝淘便宜货则是恶习,不提也罢(哎,这个绝对省不了钱的)。至于用完牙膏把管子剪开刮一遍、用完洗发水灌点水晃一晃之类也没啥好交流的。说说前不久订做橱柜的事。

付定金前,对方给我做预算是八千多。等付完定金,测量完毕,再一算,将近两万块!何止越过心理底线,简直越过底线后又往前侵略了两百里地啊!

作为一个会过日子的人,我稳住心神,扶着桌子站稳,开始和店长一项一项地审核,一点点省。包水管不用八百块的石材了,改八十块的板材;水池从窗台下挪开,这样窗台下的柜子就不用加宽,省了两千;煤气表也不包吊柜了,省八百……

逮着这坨湿答答的海绵拧啊拧啊,又放到洗衣机里甩啊甩啊,然后用烘干机烘啊烘啊,最后对方惊奇地问:“你是做会计的吧?真会算账。”

尽管如此,最后那坨干渣渣的海绵仍在心理底线下方一百里處:一万五……我开始讨价还价。

一小时后,只还下来两百块。难道我的要求很过分?一万多的东西我只要求降五百块啊,不肯降就罢了,对方还满脸“你个穷×没钱还敢订品牌橱柜隔壁杂牌柜全套下来才五千块你干吗不去他家”的神情。我羞愤交加,甩袖离去。

就这么算了?

NO,还有三千块定金在他那里。

回家后消停片刻,我开始反省,把每项费用又核了一遍,为什么和预算差那么多呢?

突然灵光一闪:对了,主要问题出在中间那截柜子上!其他柜子连地柜带吊柜加起来四米多还不到八千块。这一截虽然才一米多长,三十厘米深,但因超出活动价规定的长度,不给打折得七千块!贵也就罢了,三十厘米深,连个锅都放不下。要它何用?!

但若不要的话,整组柜子中间缺了一块,露出窗下的水泥面和廉价的柜后砖(说到这儿忍不住炫耀一个:一般最便宜的柜后砖也得五块钱一块吧,我居然买到两块钱一块的)岂不很难看?……先不管!

第二天我又跑去要求重新设计。店长惊呆了。他说他做了二十年橱柜,从没做过这样的。又小心翼翼地道:“中间缺一块,岂不很难看?”“不管!”

这回再算,价格嗖地下去了。店长脸色很难看,同我商量:“既然省下这么多,包水管还是用石材吧?”并且满脸“像你这样讲究生活档次的人怎么可能忽略这种细节”的表情。我宽宏大量地同意了,另外又恢复了遮煤气表的那组吊柜。出手之阔绰!

这回只花了万把块钱。哼哼,不肯便宜五百,我让你损失五千!

话又说回来,空出那块怎么处理?……决定买块板子DIY!反正家里手锯电钻啥都有。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请问新疆哪家板材市场材料最便宜?

民国大师的消费降级

@朕有话要说

民国教授月薪多少?

胡适在北大任文科教授,月薪260银元。

鲁迅在教育部当公务员,月薪300银元,偶尔当个飞行嘉宾来讲课,每小时按5银元计算,每周8小时,每月收入160银元。

单看数字,我们可能觉得民国教授们穷得心酸,哪像西二旗的程序猿动辄月薪三五万。

但不谈购买力的月薪就是瞎扯。

1914年在上海,1块银元可以购买44斤大米,够5个人去西餐厅搓一顿了。1920年左右,北京“四口之家,每月12元伙食费,足可维持小康水平”。

那个时候1块银元远比现在值钱多了。当时一个县长的月薪才20银元。从中可以看出教授真是个高薪职位。

除了工资高,福利补贴也多。闻一多在清华任教,月薪340银元,学校包分房清华新南院72号。

总而言之,民国时期教授的生活过得美滋滋的,有房有车有老妈子,完全可以共同撰写一本《中产阶级生活指南》,林徽因负责“如何办一场有逼格的文化沙龙”部分,吴宓负责“中产阶级应该怎么吃”部分……

至于冰心说林徽因“太太的客厅”太做作,非常符合中产阶级的典型心态:今天不鄙视一下谁,我心里就不爽。

不过这种好日子没有享受多久,因为政府发不出教授们的工资了。预算不够,国防开支太大。老师们只好走上维权之路了。活得滋润的是那些顶级IP和有背景的,苦了中小教师们。

再然后时局突变,自1937年“七七事变”起,北方高校陆续南迁。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一路走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就是电影《无问西东》沈光耀篇的时代背景。

抗战时期物价飞涨,通胀严重,教授们的生活水平从喜马拉雅山直接跳到海平面之下。和现在年轻人主动消费降级不同,他们开始了被动消费降级。

汪曾祺曾在文章里提到过这种情况,“这些教授肚子里有学问,却少油水”。昆明比不上北京,消费降级最直接的表现是不仅吃得没以前好,吃不吃得上都成了大问题。

西南联大学生描绘食堂的“八宝饭”:“八宝者何?曰:谷、糠、秕、稗、石、砂、鼠屎及霉味也。其色红,其味冲,距膳堂五十步外即可嗅到,对牙和耐心是最大的考验。”

善于苦中作乐的西南联大师生们发明了“八宝饭静置提纯法”:“盛饭半满,舀汤或水一勺,以筷猛力搅之,使现漩涡状,八宝中即有七宝沉于碗底,可将米饭纯净度提高到九成左右。”

朱自清经常吃不饱,所以特别珍惜蹭饭的时光,曾经在友人家一口气吃了7个馒头,把自己撑到胃病犯了。闻一多写信给妻子吐槽茶叶泡饭算开荤。

在北京,教授们穿得要有范儿,西装马甲皮鞋来一套,不带眨眼的,还要高级定制款。

到了昆明,教授们穿得像叫花子,“破衣破帽,浑身上下都是补丁,挂着一条领带,好多地方磨得发光”。有位教授穿的鞋子前后开口,没钱买新的,自嘲自己的鞋是“空前绝后”。

大人苦,孩子也苦。华罗庚的女儿出生时,家人东拼西凑做成一件“百家衣”给小娃娃穿。

以前可以坐私家车,现在教授们出行首选公共汽车,中国语言大师王力非常生动地记录了等公交的情形:“比人约黄昏后的耐心还要大。目断天涯,但瞻吉普;望穿秋水,未见高轩。候车近日,有如张劭之灵;抱柱移时,竟效尾生之信。……半点钟不来,等一点;一点钟不来,等两点;两点钟不来,等三点。如果最后一班车突然宣布回厂,也只好等到明天。……有时候大雨倾盆,旅客们变了一群落汤鸡,仍然冒着雨,等着,等着……”

所以当美国友人来看望这些教授们,被他们的贫困生活给震惊了。闻者落泪,听者伤心。

然而即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仍然培养出了8位未来的“两弹一星”元勋、92位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诺贝尔奖得主,到如今依然被人怀念,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荣耀时刻。

那时候的人们,消费降级了,但精神上从未将就。

薅羊毛,你得时刻准备着

钱杨

“我已经很久没有原价消费过什么了。”郭恺说。他辞去工作,环游世界,但没有目的地。薅到哪里的优惠,他就去哪里。他买的机票、住的五星级酒店,用的是你所想象不到的最低价,很多时候甚至是免费的。星巴克咖啡、哈根达斯冰淇淋,这些都是他常吃常喝的,但基本没有付过现金。

每个羊毛党都是信息收集和整理“专家”。汉堡王、肯德基、麦当劳,每个礼拜几有什么活动,需要准备哪个银行的卡,怎么最大程度地薅到位?郭恺和他的“同党”们都有一个账本,“羊毛党”的脑子里充满了周密的四则运算。

必须要承认“薅羊毛”一事中所包含的智力活动是艰辛的,但也确实能省钱。咖啡、冰激凌、奶茶,这些都是小羊毛了,郭恺最辉煌的战绩是花了4块钱,办了4本美国签证,至少免了4800元。

那次去美国的旅行值得展开说。机票是秒杀来的“bug票”,一人3700元往返,还是公务舱。全程住的是五星级酒店,一分现金没有花,用积分换来的。最后,机票带来的积分回馈,按照他的其中一张信用卡的权益,3700元的机票回馈3000元,相当于700元一张。按照羊毛党的标准,这是典型的一次出行了,薅得漂亮、干净。“bug票”可遇不可求,一般是标错了,比如公务舱标成了经济舱,价格少标了个“0”,货币单位有问题,忘记添加燃油费了等等,一旦守到这样的票,他会竭力抢到。类似的旅行,他去年来了两趟,全家开心。

白吃白喝的机会不会垂青没有准备之人。说起来轻松愉快,但羊毛党们也是付出了注意力,研究了规则,并且勤奋地执行了。他们是规则的解码者、利用者。9块钱住京郊五星级酒店那次,是由于他提前申请了一张特定的储蓄卡;那天的汉堡王午餐则是浦发银行15000积分换来的。他总共有几十张信用卡,各大发卡组织、各大行、各种消费场景都得能对应上。薅羊毛,你得时刻准备着。

如果只看妈妈的朋友圈,消费降级是不存在的

妙黛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如何摧毁一个铁妈》(另一个标题是《压垮一个妈妈,只需要几条微信》)的软文刷屏了。文中的妈妈在工作、家庭、培训班的夹缝中生存,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她想买点东西犒劳一下自己,就在要清空购物车的时候,信用卡还款消息响起,思索再三,犹豫半天后……

她第一步删掉了老公的棒球外套;

第二步删掉了自己的仙女裙,以及大牌精华面霜;

最终,只留下了宝宝的衣服和玩具,还有买给父亲的咽炎片。

很多人在转发这篇文章的时候都说“戳中痛点”。因为她的消费选择,何尝不是大多数当了妈妈的女人的选择呢?不管是逛淘宝还是逛商场,优先看、重点看的永远是给孩子的东西;而所有家庭开支中犹豫最少的“奢侈性消费”,往往是孩子的教育。

苦吗?其实也未必。

如果我们只看妈妈的朋友圈,消费降级是不存在的。

以前看见朋友公布怀二胎的朋友圈,总是第一时间留言“好事成双”“人生赢家”“儿女双全”“恭喜恭喜”……现在第一反应是“勇气无敌”。真正的消费降级,就是把生两个孩子的人生计划,变成生一个(已经有的这个实在是塞不回去了)。

没当妈的女人能在朋友圈火眼金睛认出每一个名牌包,当了妈的女人能认出玩具的牌子、推车的牌子、奶瓶的牌子、奶粉的牌子、学步鞋的牌子、屁屁霜的牌子、润肤露的牌子……凡是看上的,便果断要链接。

护肤品和包都是女人的消费升级陷阱,在收入没有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能让一个女人用过“海蓝之谜”再回头用“玉兰油”,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她当了妈妈。

闺蜜的女儿从小跳芭蕾,成绩斐然。闺蜜的朋友圈内容大部分都是专业相机拍的各种演出、训练照片,文艺气息十足,老母亲的欣慰感也十足。只是她偶尔会在聊天时感慨:“女儿学了三年半芭蕾,给我跳掉了一辆车,六年半的比亚迪不知道还能撑几天。”

不客气地说,老母亲界的炫富,就是孩子在文艺特长上出成绩。因为陪练要时间,找机构买器材要钱,而请好老师、国外演出机会……更是高效碎钞机。

消费降级也不是没办法,学各种乐器都有在线陪练,看你是否想得开。

想给孩子最好的,是为父母者的心声。但是最好的和最贵的,完全是两码事。

健康、安全、实用、高性价比才是最重要的。大家都在说“消费下行”,其实在我看来,是炫耀性的消费时代过去了,买东西前认认真真做攻略、更重实用性和性价比、不再唯品牌论的时代到来了。

每个家庭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月薪五千和月薪五万,很可能都没有什么结余。钱去了哪里?到底有没有必要为了孩子,让全家人都节衣缩食?

如果以爱之名这样做了,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压力。

有人说,人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刻薄自己,溺爱孩子,不仅仅是剝夺了孩子心理成长的机会那么简单。小孩子的价值观尚未成型,如果他自己享受着最高级最丰沛的物质,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都过得苦大仇深,这种成长环境,对孩子本身就是残酷的考验。

妈妈不会花钱,或者妈妈只懂得为孩子投资,都会让爱变得沉重。

同样的是花钱,其实完全可以换个方式,做一个有智慧的妈妈。让我们的生活,消费降级,品质升级。

猜你喜欢

降级月薪教授
吹牛皮
消费降级了吗?
十八大后遭“断崖式降级”的官员
定个小目标
Panda Priorities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