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2020-08-20王娜

中文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王娜

摘要: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政教育具有本源的一致性和相通性,能够有效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和价值追求。要想在高校中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学科的积极作用,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行为规范,就必须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挖掘大学语文学科中的思政元素,采用情感教育等方法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从而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语文;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7-0-01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或手段,而是一种课程观。这种课程观要求: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还进一步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重任的青年一代。

“课程思政”涉及高校整个的课程体系。这里既包括各类专业课程,也包括综合类、通识类课程,这些课程育人的方向存在一致性。“课程思政”的真正价值在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课程思政的逐步推进必将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语文的思政作用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它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蕴含了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感性知识,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学水平、文化修养和人格素质,培育和滋养其健全的人格、社会关怀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政教育具有本源的一致性和相通性,能够有效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和价值追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润物无声地接受主流价值观影响和熏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学习大学语文中的优秀作品,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育高尚品德,升华人文素养。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能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引导学生们树立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这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

三、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

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用教师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做表率。 要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的教育放在第一位。树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职业风范。高校要努力打造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具备高尚道德品质、普世仁爱清情怀的教师队伍。强化大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思政课老师与大学语文课老师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大学语文教师不断加强自我的课程思政理念, 主动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和指导者。

其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之中。第一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挖掘思政元素。比如,社会责任与担当、家国情怀、友善诚信、艰苦奋斗、拼搏敬业、生态文明、尊师重道等等。第二步:研究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的方法,形成教学策略。对于文科来说,挖掘思政元素并不难,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中每一篇文学作品的内容及主题,都会涉及思想政治元素,老师也会把其作为教学的重点来讲授。那么,如何把思政教育真正地、很好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甚至让学生有深切的感触,这是一个难点。所以,采用什么方法,什么教学模式才是文科类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关键。我认为,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以情入手,晓之以理,做到情通理达,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教授课文《过零丁洋》时,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导入新课,引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带领学生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让学生带着这样一种情怀走进诗歌。然后通过对诗歌的讲解,让学生体会作者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血性精神,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教师播放爱国英雄故事的小视频,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拜、敬佩,对祖国的热爱。顺势让学生讲讲历史上爱国英雄的事迹,并谈谈自身的感受和今后的打算,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增强了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关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目的。还要坚持融入性的原则,做到润物细无声,而不是一味地说教,硬性地讲授灌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有同志比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我们要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构建课堂思想教育的话语体系,采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法融入德育教育。第三步:将思政元素和教学策略应用于相关课文,形成教学方案。还可以组织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实践。例如:以建国70周年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经典永流传”的诗词大会等。

最后,还要完成教学成效评价,通过问卷调查、作业反馈、竞赛考核、考试等方式来反映教学成效。

总之,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观,这种课程观要求我们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努力挖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真正培养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的青年一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刘泽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9(2):42-45.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