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目标 探价值 学方法

2020-08-20曾燕

中文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想象教学策略

摘要:习作例文在统编教材习作单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习作课文紧密联系,为习作教学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在习作例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找准例文教学目标,探究文本特色,引导学生习得习作方法,从而爱上想象,爱上习作。

关键词:习作例文;想象;统编教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7-0-02

对比统编教材和人教版教材习作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统编教材的习作编排更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人教版教材的习作教学通常集中在每个单元的末尾,以一段文字为导语,出示习作主题,让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写作;而统编教材的习作教学除了分布在单元末尾之外,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都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习作的提示也不局限于导语,还有图画、表格、关键词、记录卡片等等。习作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编排也更有特点和水平。先是学习两篇精读课文,之后是“交流平台”和“初試身手”,紧接着安排两篇习作例文,最后进行单元习作。这样层层递进,一步一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习习作的方法,提高习作的水平。

习作例文,作为以往教材从未有过的新课型,近年来也备受重视。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习作例文的教学往往也推动了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因此,找准习作例文的教学目标,探究习作例文的价值,从中掌握习作的方法,是习作单元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把握单元体系,找准例文教学目标

习作例文,首先要找准定位。它不是精读课文,也有别于略读课文。它好比工具书,在学生认识表达方法之后,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经验,在习作单元中起着理论化为实践的桥梁作用。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想象”主题选取了《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两篇文章,均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前者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在精读课文《小真的长头发》中已经涉及并学习过,后者则是首次提出“倒着想”和“试着拟题”,是对学生习作方法的补充和提升。

因此,在教学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一文时,要抓住本次习作的任务要求,把握单元的整体性,不能把课文、习作任务和习作例文单独割裂开,也不能将它和习作例文一单独区分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想象方法和能力,有了这些基础,再学习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时,让学生学会如何颠覆常识,以独特的视角,打开颠倒想象的这扇大门。从例文到现实生活,尝试颠倒想象,进一步感受想象的奇特和乐趣。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例文,感受想象的奇妙;创设情境,尝试反向思维;鼓励发散思维,编织想象故事。找准例文的教学目标,为运用好例文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探究文本特色,积极绽放例文价值

从编者的意图和能力训练要素来看,习作例文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习作方法。我认为,它具有两种功能:一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些例文主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与他们更贴近,有利于唤醒学生内心渴望超越习作例文的想法;二是启发习作方法和策略,更便于学生从中习得写作方法,进行模仿和创造[2]。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习作例文的研究和思考较少,没有探究文本,难以实现例文的价值。习作例文被误用的情况屡屡存在。最普遍的有两种:

1.习作例文误用为“阅读课文”

有些教师对习作例文的定位错误,容易将习作例文误用为文本阅读。课堂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本内容的问题,待学生解决完内容上的问题,一堂课也过了一大半,更不用谈对习作方法的认识、了解、学习和渗透了。

2.习作例文误用为“写作模板”

教师常常将习作例文的重要内容或写法挖空,形成一个模板,再与学生一起用此模板建构一篇新的习作。他们以为这样的“模板教学”会让学生更快速、更便捷地学会习作方法,却不知如此的“引导”常常会看见千篇一律的文章,学生实际上只知道有此方法,但未能真正灵活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再者,写作的难度偏低,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最后的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那么,习作例文究竟该怎么用呢?以《尾巴它有一只猫》为例,教师应该重点关注旁注和课后练习题。

先说旁注。《尾巴它有一只猫》有两处旁注,而这两处旁注正是教学的关注点,根据旁注的问题,了解自己教学时重点在哪里为学生提供引导和示范。通过对问题的追问,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且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故事。第一处旁注“猫有尾巴,尾巴怎么能有一只猫呢?”这个问题将学生代入故事中,启发思考,再通过对例文的学习寻找答案,明白为什么尾巴有一只猫。第二处旁注也证实了大家思考后的答案,“像这样反方向去想象,真有意思!”表明了逆向思维的有趣。学生通过旁注的引导,习得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和习作方法,反向思考更有意思,更能引人注目。

再看课后题。课后题并不是对文章内容的检测,而是对习作方法的训练和运用。“‘尾巴它有一只猫‘喜欢睡觉的风……你还想到了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这道课后练习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用“反方向去想象”,尝试自拟题目。学生在前面旁注的引导学习下,将习得的习作方法进行训练和巩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习作例文时,更应该多下功夫,深入探究文本内容,结合旁注和课后题巧妙传授习作方法,积极绽放例文的价值[3]。

三、构建学习活动,引导习得写作方法

习作例文对于习作教学来说,犹如一把双刃剑,如何用好这把剑关键在于执剑的人——教师。教师在了解如何运用习作例文,探究其价值后,应当思考如何做好习作例文的教学。我在创设《尾巴它有一只猫》一课教学设计时,是这样安排的[4]。

首先,大部分学生听到习作会有些排斥,因此课前调动学生的兴趣是第一步。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取了儿歌欣赏法激趣导入,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音乐,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气氛。《颠倒歌》视频通过画面和声音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几种颠倒的想象,为后面学习例文打下了基础。

板块一:欣赏儿歌,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有趣的儿歌——《颠倒歌》,请大家用心听,歌词的内容讲了什么?

2.谁来说说你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内容?

出示:大狮子怕小老鼠,蚂蚁力气比大象大,老鼠飞上天,鸟儿水中游……

3.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这首歌与现实中不一致。)

4.小结:这种颠倒过来的想象,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是相反的。让我们一起走进颠倒世界,感受颠倒想象的奇妙。

其次,紧抓要点,深入探究。围绕“与常识相反”这个教学点进行探讨,由浅入深地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从阅读例文到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学生也更容易认同和接受。

板块二:解析例文,体会方法

1.出示课题,对比质疑

比较《猫有一条尾巴》和《尾巴它有一只猫》这两个题目,哪个更吸引你?

2.自由读故事

找出故事中与现实生活相反的地方,感受颠倒想象的乐趣。

3.交流

(1)我从出生开始就拥有这只猫,无论它干什么,都听我的话,都跟在我的身边。

引导: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猫可以指挥自己的尾巴,尾巴跟在貓身后。

这只猫的尾巴却相反,它认为是猫跟着自己,猫要听自己的话。

小结:颠倒想象真奇妙!

(2)尾巴却固执己见。它说:我这只猫特别乖,我天天骑着它满地跑。

引导:你认同尾巴的想法吗?现实世界是什么样的?

(3)另一条尾巴听到了,高兴地说:“哎呀,原来我有一只狗哇,真好!”

引导:狗的尾巴认为自己有只狗,狗听到了会有什么反应呢?继续反着想会发生什么事呢?

最后,迁移想象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反着想的方式常识编故事。从“谁也有一只猫?”入手,到独立反向想象编故事,将习作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孩子心中。

板块三:迁移运用,仿创故事

1.尝试用各种方式进行反向思维

(1)根据例文,进行仿说。

想想:除了尾巴有一只猫,还有什么有一只猫?(引导学生寻找猫身上的器官进行仿说训练。)

(2)举一反三,开拓思维。

动动脑筋:尾巴除了有一只猫,它还有什么呢?(引导学生探寻有尾巴的动物。)

2.回忆单元课文,厘清想象方法

除了颠倒想象,想象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可以联系生活想象,借助插图想象,改编原作想象,补充情节想象等。

3.小组合作,创编故事

试着选择一个喜欢的题目,四人小组合作,用上你学到的想象方法创编故事,还可以分角色演一演。

4.试着书写你的趣味想象

提示:用上学过的想象方法大胆创造,表达清楚。

习作例文在习作教学中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教师只有深刻领会到习作例文的重要性,探究其教学策略,遵循“想象”路径,才能让习作例文的价值绽放光彩。在习作例文的引领下,学生才会爱上习作,乐于习作。

参考文献

[1]李竹平.回归儿童立场,创造性使用教材——统编版三下习作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设想[J].教育世界,2019,(10).

[2]张敏华.树立整组观,凸显单元要素,关注联结点[J].小学教学参考,2019,(07).

[3]王春萍.找准定位、举重若轻,实现例文价值[J].小学教学参考,2019,(07).

[4]曹小燕.三个“新”字,助力习作教学[J].西藏教育,2019,(08).

作者简介:曾燕(1991.01—)女,汉族,福建厦门,语文/二级教师,本科,厦门市滨北小学,研究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想象教学策略
快乐的想象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