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油樟特色产业助推叙州区乡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2020-08-20肖雄文公平周宗慧
肖雄 文公平 周宗慧
摘要:叙州区种植油樟树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有“江西竹,江南樟,北方板栗山东桑”的记载。叙州区现有油樟林37万余亩,享有“全国最大天然植物园”“油樟王国”等美誉。油樟浑身是宝,枝叶提取的油樟油含有130多种成分,通过深加工成为食品、日化、医药、国防、香精香料等众多行业需求原料,特别是香精香料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明显。2019年叙州区樟油产量达12400吨,综合产值达30.7亿元,核心区樟农人均收入达6500元,部分油樟大户年收入超20万元。油樟特色产业为叙州区乡村经济发展撑起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关键词:特色产业;乡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3-9082(2020)07-00-01
一、叙州区油樟产业发展优势与问题
1.发展优势
1.1 油樟产业成为叙州区绿色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叙州区近几年先后荣获“油樟名县”“宜宾油樟”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宾油樟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省首批林业“双创”示范基地、四川省十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基地、宜宾油樟现代林业示范区等称号。2019年3月省林草局与宜宾市在叙州区签约共同推进“宜宾油樟”现代林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合作探索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宜宾油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
1.2 叙州区现有横竖生物、宸煜林业等14家经营主体,其中横竖生物科技公司为国家级龙头企业,仙鹅林樟和惠农园林专合社为国家级示范专合社。2018年宸煜林业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升级改造原有设备, 同时投资建设樟油精深加工项目,改变目前樟油传统提炼方式出油率低和樟农“家家点火、户户冒烟”樟油粗加工生产模式,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积极引进“台湾”雨利行、印尼鹰标集团、葵花药业、南京同仁堂、建中香料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樟油精深加工。
2.存在问题
2.1 基地建设缓慢、科技研发滞后
每年新建油樟基地和低改丰产培育油樟基地较为缓慢,全区油樟基地已达37万亩,但相对于全区170万余亩林地还不到30%,基地面积总量不大、地域分散,基本靠樟农自主粗放经营,规模种植不大。油樟科技研发还处于萌芽初期,油樟标准化种植、采摘、管护水平不高,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不够,机械化采收、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还有待提升。
2.2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延伸不够
大部分经营主体仍然以原料型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生产设备简陋,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不高,产业链短,仍处于低投入低生产低效益状态。宸煜林业和“台湾”雨利行联合研发的“樟之宜”日化产品已经投入市场,但整体呈现品牌知晓度低、深加工品种少、新产品和产品更新速度不快,经济效益和影响力不大。
2.3 融合发展缓慢、融合路径狭窄
随着“世界樟海”核心景点开发打造,叙州区油樟产业融合进入初步发展阶段。但核心区域的综合配套设施还比较薄弱,油樟特色民宿、生态农庄、特色商品、特色销展区等旅游服务体系尚不成熟,油樟文化、文化创品还有待深入挖掘。新兴业态融入油樟产业发展还较滞后,产业链条没有与现代科技创新、网络媒体进行有效连接,导致运行机制不活、适应市场能力不足,油樟名片宣传不够。
二、油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油樟产业高质量发展
油樟是叙州区绿色主导产业,应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按照“良种化、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和标准化”的要求,高标准建设油樟基地。一是科学规划油樟种植,积极推进油樟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基地,打造产业集群增长点,扩大规模效应。二是大力推进集中林区道路建设,特别是樟叶采摘运输道路、林间生产便道路建设,让产业园区生产作业实现互通衔接,降低运输成本。三是加快推进油樟加工集中点建设,提升初油出油率,实现加工后废物再利用,提升经济效益。四是加大对油樟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积极搭建区、校(院)合作平台形成研发合作模式,加快油樟标准化种植、采摘、管护以及产品研发,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发挥本地特色农业优势、带动油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集群抱团发展,宸煜林业、“台湾”雨利行、印尼鹰标等企业通过与省林科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产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科研基地、示范推广基地等,建设油樟研发中心,为樟油连续提取及精深加工、绿色制浆、松脂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深度研发樟油终端产品,开发中高端油樟系列产品,提升油樟产业链价值。二是结合油樟发展生态种养殖,推进“万亩林亿元钱”基地建设,打造林下产业特色经济,积极发展各类高效林下种养产业,通过推广林下产业技术、建立特色品牌产品,努力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引领企业,实现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益大幅提高。三是加大对油樟深加工衍生产品宣传,打造一批“叙州特质 宜宾特色”的油樟品牌,提升油樟产品整体影响力和知名度。四是建立健全人才机制,拓宽渠道,创造条件,积极吸引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叙州区创业。同时加强对高校和基础性岗位人才的培养,建立油樟产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五是完善油樟林地流转新机制,鼓励承包樟农依法采取转让、出租、互换、互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加速油樟产业规模化、集中化发展。
3.构建融合发展体系、推进油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紧紧围绕村振兴战略,以宜宾油樟现代林业示范区为发展契机,依托越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建设完善的游览、公共交通、综合配套设施体系,打造集越溪河风景区、油樟特色商品展销区、油樟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川南生态康养度假旅游区于一体独具特色的“世界樟海”和“中国油樟小镇”,利用油樟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二是在油樟核心区充分挖掘油樟树文化及当地本土文化,利用油樟古树进行文化包装,丰富“油樟传说”,创作“油樟作品”,举办“油樟晚会”,提炼“油樟精神”,把文化融入产业链发展。三是积极培育新兴业态,探索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机制。积极推进“互联网+”,创新油樟系列产品营销模式,促进油樟系列产品营销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开展油樟特色名片宣传服务。
4.健全保障制度、引领油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招商引资软硬件环境,建立优惠招商政策,保证引进的龙头企业和培育的油樟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鼓励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从事油樟产业发展。健全土地要素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的有效机制。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基地建设并享受国家、省、市、县补助政策。二是积极搭建叙州区油樟银政、银林、银企协作平台。探索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方式,解决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扩大“两证一社”试点,完善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组建现代林业投资公司,搭建融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