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湘文化精神的解析
2020-08-20廖小刚
廖小刚
龚军辉的《芙蓉山走笔》,是本很好的文化散文。他所书写的芙蓉山,既是长、潭、益、娄交界的实体的芙蓉山,更是蕴蓄着湖湘精神底蕴的虚拟的芙蓉山。他不仅梳理了实体芙蓉山的文化脉络,描绘了其现实图画,展现了未来可企前景,而且通过对其气质品性的探究,以此来解析了湖湘精神底蕴。
作者对芙蓉山地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搜集周边县市志书、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及主要家族史书的基础上,对性情暴烈而喜走偏锋、重视实际而看淡生死、讲究大义而轻视私欲的芙蓉山人的精神底蕴来源做出了判断:首先,来自其地理位置的独特,即长期作为峒、汉边界,深受“梅峒文化”的浸润,尤其是坚韧的抗争和勇敢无畏的品性,血脉未断,而小小布袋演绎了乾坤扭转,自娱自乐又在生活中展现智慧与自嘲。其次,来自地理风貌的裹挟,奇丽山水让当地人性格的粗犷豪迈、狭隘固执得到充分发挥,而农耕文明、游侠气息又加剧了其地域人格的厚重。再次,深受佛、道、儒家三种宗教信仰的熏染,尤其独特的五福寺院既把希企安康富足、长寿心安的种子播撒心底,又让超脱生死、好德乐施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开花结果,从而形成最具地域标志的文化风向。因而,我们读《见羊而止》,可领略到开悟的情趣;读《隐世与高人》,可感喟慧眼识人的难得;读《大德若斯》,可激励胸怀的博大宏阔;读《普济天下》,可品味怜悯的高大深义;读《苍野耕夫》,可触摸吸纳兼容的真脉;读《儒生养佛》,可咀嚼历史扑朔的苦涩……更主要的是,作者有意无意地将这小芙蓉山与安化大芙蓉山、常德德山、江西庐山等进行比照分析,并有意引导读者去对照湖湘具有同等精神底蕴的山脉,如岳麓山、衡山、浮邱山、九嶷山等,这时,你才恍然大悟:作者所写的不只是真正的芙蓉山,而是所有湖湘山脉,这种立意不仅新颖而且大胆。
如果说以小见大、解析这种精神底蕴是寻根,是对这种文化气场的全面挖掘,那么,看看作者描绘现景、展示时代气息的那些游记类佳作,就更可明白其用心良苦。《春雨游芙蓉》、《秋水田坪》、《青山夏荷》、《冬雪田心》这组以四季镜头为穿梭的全局观照散文,不仅扫描了芙蓉山风景之丰富多彩、独特个性,而且奠定了整体篇章采撷的一个基调:以景吸睛,以情博彩,以文化内核作支撑析理论道,以现实需求为反馈选材剪意。除去《游了五福寺院》找不到皈依的失落、《洞门寺》对于功利主义开发的担忧,其游赏部分三十余文,整体张扬着佛道传统的敦厚大度、红色基因的激昂上进、民俗建筑的沧桑巨变,呈现着向前的勇猛、向真的力量、向善的阳光、向美的招引。因而,在《流沙河里不流沙》里,我读到了丰裕的满足;在《沙田红霞》里,我读出了精神的添充;在《龙田有龙痕》里,我品尝了不甘的尝试;在《牛角湾》里,我品鉴了补偿的美好;在《三步桥濕地》里,我感触了平凡的享受;在《唐市章子》里,我感悟了手艺的寂寞;在《楚江的辩白》里,我看到了不屈的抗争;在《扦担坳的雨》里,我看透了历史的假写……
龚军辉的这本《芙蓉山走笔》虽然有九个部分,但实际上是两个大的切面,一面是史实,另一面是赏玩。他把二者结合揉造,就充分表现了他的创作野心,即以芙蓉山作为观照点,把他对湖湘文化的理解作了一次全面的坦露。这既是其学者气质的张扬,又是他作家情怀的书写。
(龚军辉:《芙蓉山走笔》,湖南地图出版社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