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研究

2020-08-20马卫宁

商情 2020年36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研究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全面发展的新型金融运行模式,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根据这一基本事实,本文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开始,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水平。第二,确定其概念,从其特点和局限性探索其经济原理,最后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经济学理论  研究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新兴的交叉學科,包括多种支付方式,其中第三者支付,网络小额信贷,流行的虚拟货币,人们都很了解。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网络金融平台,实现了投资者与金融家对流动性的需求,其发展的一般历史已经满足了信息化社会对高效金融活动的需求。这种类型的金融行为特点,再加上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团队,给消费者带来了新时代新的网络消费习惯,有效而全面地提高了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技术创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时代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却没能及时跟上。当前,网络金融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尤其要加强对科技化,虚拟化的监管。因此,互联网金融业界存在各种问题和风险。合理改善和解决网络金融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风险是当务之急,也是有关管理部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深入研究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现状和阻碍因素。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程

从现代金融的发展过程看,以技术进步为背景的金融创新,经历了质询到接受,向小群体推广。电子银行也是这样。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在众多争论中,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其创造的新的发展模式脱颖而出,被视为网络精神的典范。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和监督机构也一致认为应该“积极应对”,尽快实现合并。但是,在此过程中,很多企业不正确理解网络金融行业大多数参与者成功,其中一人成功的原因,盲目跟随,导致错误网络的精神混乱,导致网络发展,金融业界现阶段企业倒闭,将会扩大风险。因此,把握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研究网络上新的经济金融规律,对参与企业和网络金融监管机构都很重要。

与其他新兴产业一样,互联网金融在探索的过程中,主要在生存模式上探索传统金融服务的缺口,通过创新发展的传统金融运营渠道,价值链重组和收入实现,客户资源整合与重建。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免费策略,平台战略,技术优势和其他手段吸引和固定消费者,以"快"经营方针争夺市场份额,率先到达"临界点",网络效应在竞争对手。“临界点”过后,互联网内在的积极反馈结构驱动能力的发展,迅速扩大了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取了竞争性、垄断性的利益,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又一种典型的企业模式。在此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与提供免费金融服务、财务管理等传统金融模式不同。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进入市场壁垒偏低

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这是指该行业现有企业比潜在企业或新进入行业的企业占一定优势的程度。也就是说,潜在企业和新企业在与现有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利因素。另外,互联网金融不需要很多资金和人力。与一般金融相比,进入金融市场的壁垒相对较低,进入金融市场的壁垒也相对较低。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网络非常熟悉,也很自然地接受了互联网金融。因此,自互联网金融企业进入市场以来,几乎没有遇到过市场壁垒。

(二)市场规模宏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表了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据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人口为8.02亿,占57.7%。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7.88亿户。因此,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网络金融已覆盖中国所有的互联网用户。不仅是中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也在迅速发展。互联网遍及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互联网金融产业作为互联网衍生产业分布于全世界。市场规模目前应该说是非常宏大的。

(三)规模发展潜力较大

首先,2G、3G、4G时代将会过去,接近5G时代,无疑这将提供互联网“爆炸性”的动力,使网络以飞快的速度发展、不断更新、创新发展潜力的互联网增加、金融业的规模和网络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第二,互联网金融以巨大的流动性和资金便利性一登场就迅速发展起来。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公司有着非常雄厚的资本基础,在各行各业稳步快速发展,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最后,任何行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用户的支持。熟悉网络后,基于网络的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便利性,迅速进入用户群体,形成忠实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群体本身几乎参与了各种网络金融活动,带动身边的人参与网络金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发展规模具有巨大潜力。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产业经济学

(一)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经济规模扩大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和积累的资金在金融业中越来越大。而且,所有领域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投资都开始压缩成本来,于是在收益加大的情况下会增加收益,从而产生态势良好的规模经济。

(二)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当两个经济的生产成本分别低于各产品生产成本之和时,范围经济的存在。网络金融行业就是这样,往往以一个领域为主导,以其他领域为补充,共同开展稳定的金融活动。这种行为好比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同时生产,其成本明显低于两种产品单独生产的一般金融活动成本。

(三)长尾经济

《连线》杂志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10月发表的论文中首次发表了介绍亚马逊和netflix等商业、经济模式的“长尾理论”。亚马逊是一个以销售书籍为主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当然,许多国家也有各种各样的商品。网络金融下的经济将被放在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最近,“双十一”、“双十二”、“6·18”等各种节日通过淘宝网可以看到长尾经济的迅速发展。由此可见,网络金融发展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长尾经济具有良好的优势。

五、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监管机构 :完善监管与反应机制

完善监督和应对机制。一是监管责任已经基本明确,最重要的是监管措施尽快出台。监管措施的制定,可从金融职能监管,行为监管等方面入手,在确立行业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监管规则。二是建立适应网络金融监管方式,加强场外监管,提高金融监管科技软实力。最后,监管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各种网络金融模式建立之初,要尽快建立原则监管框架,设置准入限制,做到"不可出现恶性竞争局面"。

(二)互联网金融企业 :强化风险处置机制

一是强化风险管理机制。由于能力有限,网络金融创新产品在方方面面都不具备,总是存在潜在风险。为获取首发优势,推出新产品,网络金融企业必须仔细研究风险,及时避免包括新风险补偿基金和风险补偿机制漏洞等问题在内的风险扩张和名誉毁损。第二,培养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互联网金融业界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第三者支付或P2P平台等。同质竞争容易变成虚假竞争或恶性竞争。所有互联网金融企业都要重视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开展差别化竞争,以技术创新为手段,确保竞争优势。例如,世界最大的P2P平台租赁俱乐部,以其独特的成熟交易方式和交易技术掌握了市场。

(三)传统金融机构 :转变服务思维与定位

传统金融企业拓展网络金融业务要转变服务思维。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优势,发挥‘客户中心,体验参与,才能提高顾客忠诚度。在目前先发税不足的情况下,实现网络效益临界点,缩短时间,缩小规模,达到临界点,是需要探索的发展途径。二是转变网络金融定位。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主要目标是玫瑰色市场,但其目的不是主动出击,而是维护现有的客户市场。由于考核和人才束缚,传统金融机构在扩大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客户方面仍缺乏动力。综上所示,将需要改变传统金融机构位置的小企业与以金融服务客户为依托的长期战略实施结合,综合自身的网络电子背景,服务能力,像以往优势一样,以独立的部门市场导向原则为基础,完善评价制度,建立激励奖惩,吸纳人才,培养和退出机制。三是合理实现网络效应。传统银行已经具有一定的客户规模。新的互联网平台在超越网络效应“临界点”的过程中,应理性地分析现有平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六、結语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繁荣发展,金融业也开始依靠互联网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优势在于进人门槛低,市场规模大,大规模发展潜力大。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产业经济学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玫瑰经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互联网金融只有不断消除不良环节,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更快发展,更符合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其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岷峰.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构建探析[J].企业研究,2017,(01):50-53.

[2]于海明.浅析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与对策[N].中国产经新闻, 2017-11-15(002).

作者简介:马卫宁(1987-),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