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虢国墓地出土的生肖玉器

2020-08-20常军

寻根 2020年4期
关键词:玉质青色生肖

常军

生肖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动物形象皆是动物图腾崇拜的遗俗,它不仅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劳动生活有密切联系,寄托了先民对自然界的崇敬和美好愿望,也反映了先民们对动物的崇拜与热爱。

有的学者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史记》载黄帝“建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等描述生肖与地支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诗经·小雅·吉日》中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从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来看,殷商甲骨的刻铭卜辞中就有关于天干地支纪年的词句。地支“十又有二”何时与十二种动物结合起来,从史书记载看是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从考古出土实物资料看则是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两批秦简均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均记于《日书》中。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盗者》:“子,鼠也。盗者兑口……。丑,牛也。盗者大鼻……。寅,虎也。盗者壮……。卯,兔也。盗者大面……。辰,盗者男子,青赤色……。巳,虫也。盗者长而黑……。午,鹿也。盗者长颈……。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酉,水也。盗者而黄色……。戌,老羊也。盗者赤色……。亥,豕也。盗者大鼻而票行……”其中“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已与现今所传生肖相一致。

秦简中的十二生肖虽然与今传生肖不尽相同,却已基本完整,由此可见,十二生肖的配属在先秦时期已基本成形,秦代的典籍没能记下十二生肖,但是流传民间的《日书》却已列出较完整和成熟的生肖,从而也可看出,十二生肖起点低,扎根于民间生活,流行于社会底层,而且还可以用来推算个人的年龄,并且间接知道了个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可以说相当具备了相面占卜的作用。这两处秦简发现地一南一北,相距甚远,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广为流传。

虢国墓地就出土了一批生肖玉器,这批生肖玉器玉质温润,造型传神,制作精美。

玉鼠长2.6厘米、高1.2厘米、厚0.9厘米。青玉,豆青色,大部分受沁,呈黄褐色。圆雕,伏卧状,背部拱起,曲爪伏地,圆眼微凸,阴线刻出头、足、短尾,身饰卷云纹,双爪间有一斜穿。保存完好,形态生动栩栩如生。(图1、图2)

玉牛原在墓主腹部。高2.05厘米、长4.75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棕黄色,有灰白色斑,微透明。圆雕,屈腿而卧,头有臣字目,细线眉,身和角部饰细线云纹,腿和蹄部有轮廓线,下唇部有一斜穿。(图3、图4)

玉虎长9.3厘米、高4厘米、厚0.5厘米。青玉,豆青色,全部受沁,呈黄褐色。玉质较细,微透明。片雕。虎作奔跑状,两面纹样相同,张口,臣字目,云纹双耳贴于头部,凹背,虎爪着地,粗尾上卷,身饰虎斑纹。(图5)

玉兔高3.6厘米、长4.9厘米、厚0.45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成黄褐色斑纹或斑点。玉质细腻,半透明。片雕,作奔跑状,正背面纹样相同,圆眼,长耳贴背,短尾,前腿稍曲,后腿蹬直,呈现兔子起跑的姿态,口部有一圆穿。(图6)

玉龙最大径9.9厘米、身宽1.8厘米、厚0.6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黄褐色。玉质细腻,半透明。两面所饰纹样相同,臣字目,眼角带勾,口微张,三角形尖尾,身上有爪,身饰重环纹,嘴部有一圆穿。(图7)

玉蛇长9.4厘米、宽1.7厘米、厚0.7厘米。青玉,浅冰青色,局部受沁,有黄褐斑。玉质温润,半透明。器呈圆弧形,正面略鼓,背面平。口吐蛇芯,椭圆目微凸,蛇尾向内卷曲。正面纵向刻出三行平行的鳞纹。蛇芯与背中部各有一个小圆穿,背面有切割的痕迹。(图8)

玉马高5.8厘米、宽3.25厘米、厚1.35厘米。出于内棺盖上。青玉,青而泛白,有褐红色斑。玉质细腻,微透明。上端较薄,下端渐厚。正面作马首形,背面呈弧面。马头顶有竖耳,竖向臣字目外凸,鼻孔处饰C形卷云纹。马嘴下端侧面上对穿一个斜穿孔。(图9)

玉羊高3.6厘米、长5.3厘米、宽2.4厘米。青玉,豆青色,大部受沁,呈黄褐色,或有黄白斑。玉质较粗,透明度较差。圆雕,体作卧姿,仰首,张口,近长方形目,细线睫毛,羊角弯曲盘起,两旁有双尖耳呈凹面状,前肢向前爬伏,后肢收于臀下,尾下垂贴于臀部。身饰卷云纹,前腿之间有一圆穿。(图10)

玉猴高5.9厘米、宽1.9厘米、厚0.25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灰白色与黄白色。半透明。整体为一蹲踞的猴形,面部呈猴形,形态传神,头部盘有一龙,龙尾屈于猴头之上。颈下亦雕有龙,臀部饰一龙首,头部盘龙的卷尾处有一圆穿。(图11)

玉鸡高2.9厘米、长4.8厘米、厚0.4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有黄褐斑或灰白斑。玉质细腻,透明。片雕,两面纹样相同。作卧姿状,尖喙,圆眼,直冠,翅上翘,尾向后上卷成一椭圆形穿孔,曲爪附地。翅上饰羽纹,爪饰阴刻细线纹。胸部有一小圆穿。(图12)

玉狗长5.3厘米、高2.9厘米、厚0.4厘米。青玉,豆青色,全部受沁,呈灰白色。玉质细腻,微透。扁平片雕,垂首,臣字目,张口露齿,塌腰屈腿,卷上尾。正背面纹样相同,均以单阴线界出各部位轮廓。口及尾处各有一穿。(图13)

玉猪高2.7厘米、长5.5厘米、厚0.6厘米。出于墓主腰部。青玉,深豆青色,局部受沁,有土黄色斑,微透明。躬身而立,长嘴,大耳,短尾。阴线刻扁圆目,下唇处有一细斜穿。(图14)

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年代应为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且又较系统的记载。

东汉王充在《论衡·物势篇》中记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中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从以上文献记载和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日书》可知,我国生肖文化起源于华夏先民的动物崇拜与图腾崇拜,发展于春秋,成型于秦汉,到了南北朝已为人们所普遍熟悉和使用,对生肖的认识流传有序,是华夏先民对时空记载和早期天文学认知的结晶。

————————————————

作者单位:虢国博物馆

猜你喜欢

玉质青色生肖
青色的海
生肖牛的传说
古玉器鉴定与辨伪
你的生肖是什么?
生肖鸡的故事
一抹天青的复古
中国玉文化的玉质美和玉德美
生肖说马和羊
天青色
公主传奇(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