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现行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银行信贷不良率的影响
2020-08-20徐恺泽柏丹
徐恺泽 柏丹
摘要:2020年春节以来的公共突发事件,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剧烈的冲击。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此公共突发事件下,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商业银行众多业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信贷业务,在对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验证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特殊情况,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对信贷不良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货币政策;信贷不良率;上市银行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一国的金融业发展和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影响特别明显。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承担着整个社会的资金融通功能[1]。而信贷业务则是商业银行众多业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货币政策正是通过影响信贷业务,从而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显著影响的。国外很多学者针对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是显著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明显提高信贷业务的风险,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的提高。而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相应降低银行的信贷不良率[2]。
在过去的几年中,为了刺激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我国一直采取宽松、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此次“黑天鹅”事件来临,是始料未及的,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做了哪些调整[3],可能会对我国上市银行信贷不良率产生哪些影响,本文会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
本文在对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验证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公共突发事件的特殊情况,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对信贷不良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本文的研究具体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货币政策对信贷不良率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第二部分收集我国相关数据,针对货币政策对信贷不良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影响的方向和显著性。第三部分针对现行的货币政策进行研究,分析货币政策做了哪些调整,可能会对我国上市银行信贷不良率产生哪些影响。
二、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不良率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对信贷不良率影响的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会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明显影响的理论来源于国外,国外学者围绕该理论进行了很多研究。
Alpanda、Sami(2019)使用依赖国家的本地预测方法和来自18个发达经济体的数据,研究了商业、信贷和利率周期如何影响货币传导机制。作者利用国家内部的时间序列差异以及国家之间的横截面差异来研究此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在经济不景气、高家庭债务和高利率时期,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以及大多数其他宏观经济和金融变量的影响较小。然后,作者建立一个小规模的理论模型来合理化这些事实。该模型强调了对家庭借贷和再融资的抵押和偿债约束的存在,这是导致国家在商业、信贷和利率周期方面依赖货币政策的潜在原因。Hyunduk(2016)使用简单的带有信用的新凯恩斯模型研究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信贷和通货膨胀的不同影响。在这种模式下,宏观审慎政策可以有效地稳定信贷,但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限。带有利率规则的货币政策可以稳定通货膨胀,但是该规则“过分钝化”,无法稳定信贷。该模型的确定性要求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响应大于一为一,并且与宏观审慎政策无关。也就是说,“泰勒原理”适用于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这种二分法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每种政策的目的都是不同地影响家庭的储蓄和借贷决策。
M Paustian(2015)收集了英国商业银行2004—2014年间的数据,用来分析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的影响,作者使用阶段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总体而言,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会明显提高,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相对降低银行的信贷不良率。作者使用同样的模型针对法国、西班牙、德国三个欧洲国家的商业银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从国外学者的研究中看,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但是我国有自身的特殊国情,有自身特殊的经济发展状况,所以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未必适用于我国,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国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验证。
(二)货币政策对信贷不良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讲,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不良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社会经济具有足够的活力,很多企业为了开展业务,抢占市场,会加大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额度,这可能会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量,从而提高银行承担的风险,造成信贷不良率的提高[4]。
第二,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贷款,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商业银行可能会降低贷款门槛,向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从而可能面临更多违约,信贷不良率从而可能提高。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造成一时的市场繁荣,银行管理者可能會做出错误判断,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会持续繁荣,这种莽撞的判断可能会使得银行面临更高信贷风险,从而提高信贷不良率[5]。
第三,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需求会提高,商业银行为了开展同业竞争,争取更多的客户,可能会降低贷款门槛,这可能会提高信贷业务的
违约率[6]。
(三)货币政策对信贷不良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收集我国15家上市银行2010—201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商业银行的平均信贷不良率为被解释变量,以货币流通量M2、银行信贷业务量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建立模型后我们可以得到,模型的调整R方为0.681 4,说明模型能够解释银行信贷不良率变化的大多数原因。F检验p值为0.008 2,在5%显著性水平下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模型的线性假设是正确的。D.W统计量为2.063 1,接近于2,说明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序列相关性。从指标上看,货币流通量M2、银行信贷业务量对信贷不良率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其他指标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量M2提高1%,信贷不良率提高1.145%。银行信贷业务量提高1%,信贷不良率提高0.957%。这说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不良率。
三、现行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不良率的影响
(一)公共突发事件下我国的货币政策
公共突发事件下,中国央行目前已采取了多种货币政策手段来缓解此次事件的冲击,包括:通过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和逆回购释放整体流动性以维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和股票市场稳定;通过定向降准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长期资金,主要目标支持普惠金融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增加信贷供给,降低融资成本;设立专项再贷款支持银行向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并通过财政贴息进一步降低卫生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开展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换入商业银行发行的永续债,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以增强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7]。
(二)现行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不良率的影响
本文认为,公共突发事件下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对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产生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央行通过定向降准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长期资金,这会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逐渐提高,在信贷规模量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很难保持较低的信贷不良率,这会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的提高。同时,在公共突发事件的冲击下,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大量中小企业有贷款的需求,商业银行为了支持普惠金融,可能会降低门槛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这同样会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不良率。
另一方面,尽管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逐渐提高,但同时央行开展了票据互换(CBS)操作,换入商业银行发行的永续债,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这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明显增强,即使信贷不良率明显提高,也不会对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产生过大影響。
四、结语
本文在对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验证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特殊情况,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对信贷不良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不良率。
第二,公共突发事件下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对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央行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长期资金,这会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逐渐提高,在信贷规模量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很难保持较低的信贷不良率,这会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尽管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逐渐提高,但同时央行开展了票据互换(CBS)操作,这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明显增强,即使信贷不良率明显提高,也不会对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产生过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丹,钟祖阳.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知识经济,2018(3).
[2]胡利琴,陈锐,班若愚.货币政策、影子银行发展与风险承担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16(2).
[3]范从来,高洁超.银行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的最优配合:基于异质性金融冲击视角[J].管理世界,2018(1).
[4]袁卫秋,汪立静.货币政策、信息披露质量与商业信用融资[J].证券市场导报,2016(7).
[5]张馨予,朱家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24).
[6]房晓明.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互动关系影响研究[J].现代营销,2016(4).
[7]叶青.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6).
作者简介:徐恺泽(2000—),男,吉林通化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大二年级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金融研究;柏 丹(1999—),女,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年级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