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全球化思潮的缘起与中国的应对之策

2020-08-20刘守璋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逆全球化

摘要:逆全球化思潮与全球性危机通常呈现出相伴相生的态势。2008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受多重因素影响再次出现逆全球化趋势,并在特朗普上台之后得到强化。在全球经济变革调整的关键期,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在把握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批驳了贸易保护主义,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是我国对外开放理论的最新成果,是认识和应对逆全球化思潮挑战、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逆全球化;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开放型经济体制

一、全面认识“逆全球化”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当今全球经济中依然充斥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处于大变革时期,全球化的发展也来到了十字路口。在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凸显的背景下,以个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复苏、关税壁垒增多、国际贸易增速下降、技术扩散速度放缓等现象为代表的“逆全球化”思潮和趋势再次兴起。这不仅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是推动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亟需解决的现实性难题。2018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通过向中国有关商品大规模征收、提高关税等方式施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给我国加快构建新时代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带来了新的外部性挑战。首先,客观认识、全面把握“逆全球化”思潮的本质、特点及其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是我们有效应对逆全球化挑战的逻辑起点。

(一)全球危机与“逆全球化”思潮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至今全球化经历了两个周期的演变过程[1]。历史上,全球化第一次收紧始于一战爆发,在经济“大萧条”期间进一步强化。这引发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开始着手构建关税壁垒,以规避、减少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在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政府颁布相关法律,将进口商品关税大幅提升。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随之也出台了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条款[2]。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新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被建构起来。西方国家开始共同应对战后经济社会发展走向问题,两次世界大战引发的全球化低潮得以终结。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化进程渐进第二次收紧。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仅为3.7%,全球贸易的紧张局势尚未

缓解。

通过回顾,我们不难看到每当发生全球性危机之时,在维护自身利益需要的国家理性驱动之下,主权国家之间的边界就会清晰起来,“逆全球化”思潮及趋势随之出现。

(二)“逆全球化”思潮的新特点

1.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回顾百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和最大获益人。当全球性危机发生之时,其所遭受的危机相较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更为明显。故此,反全球化运动、逆全球化思潮也往往在发达国家中开始。近年来,在国际贸易投资、全球性技术进步放缓的背景下,以美、英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对全球化进行抵制,其在经济、政治战略上的逆全球化意图愈发明显。英国脱欧;美国退出TPP、对进口钢铁征收高关税、发动贸易战等种种行为,都是违反自由贸易原则、有悖于经济全球化和历史发展趋势的行为。

2.“逆全球化”与国家利益之争

美、英等发达国家推行的种种限制自由贸易的措施并非是想要完全否定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是试图继续扩大自身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对当前经济全球化中对自身不利的因素进行修正,本质上是国家利益竞争行为。郑春荣指出,如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向金砖国家、新兴国家。美英等老牌发达国家全球经济竞争中的传统优势被削弱,成为“现代化输家”。由此,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性的措施,促进资本向本土回流,以期解决例如本国劳动者失业问题的社会性问题,重新确立自身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三)“逆全球化”思潮的深层原因

逆全球化现象是对金融危机等全球危机及其负面影响的反映,其背后深层次的内在原因是資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失调与现有国际治理体系的不完善。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现实根源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法被克服,从而会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尚未被完全消除,西方国家的经济依然低迷。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广为盛行的民粹主义思潮认为,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带来了巨大利益,平民阶层却饱受全球化的折磨。其主张通过设置贸易壁垒和增加关税的方式保证本国公民的就业以解决失业问题。但实际上,全球化绝不是发达国家社会矛盾的问题根源,发达国家在面对自身社会中出现的矛盾时,应当研究自身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病,探讨引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和相关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制度原因。

2.全球治理体系滞后

如今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面临着体制障碍。然而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及其制度安排相对滞后,呈现出治理无力的态势。当全球性问题在各个领域发生交叠时,逆全球化思潮也就随之产生。在反全球化运动中,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出现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西方国家试图通过体制改革、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来解决危机,但其只能给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带来更剧烈的动荡。随着美式价值观弊端的暴露,中国治理体系和发展模式优势的凸显,经济全球化呼唤全新的国际秩序与治理模式,以及在新的秩序下兼顾集体主义、国际主义的国家理性的出现。

二、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应对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进程,历史和现实都充分印证其有内在的逻辑和合理性,不会因金融危机等个别全球性危机的负面影响发生逆转。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创造性、系统性地回答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构建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的问题。

(一)批驳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四十年来的发展充分证明,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进行技术交流、扩大产品市场,从而获得不同程度的收益,对本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大有裨益。而贸易保护主义是故步自封的,拒绝参与世界经济、贸易、技术的交流和竞争,短时间内可能规避某些风险。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一国经济质量长期发展。

(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变革调整的重要时期,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在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伟大战略设想。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但不能停滞不前,还必须继续向高质量、高水平、高水平迈进,进而开创“更全面、深入、多维”的对外开放格局。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伟大设想,是对我国目前对外开放所处的阶段和水平清晰而准确的认识;是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新特点的准确判断和把握;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核心问题,为中国如何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方向。

(三)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人类共同体早已超出了国家的边界,发生在某个地区的事件总会产生让人出乎意料的后果。全球化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的世界性难题:流行性传染病、气候变化、核武器问题、环境污染等。逆全球化思潮无法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反而会将其进一步激化。唯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新型国际秩序的构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全球性危机才有可能被妥善解决,全球化也才能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首先,中国要继续秉持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设联结遍布全球“朋友圈”;其次,要提高话语权方面的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家形象建设与中国对外话语传播体构建,扩大中国话语的国际认同度,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再次,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弊端繁多,中国应当在推进以“和谐共存、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国际秩序的建设上多做文章。

三、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践应对逆全球化思潮

近年来,在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指导之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实践也在不断深入,取得了诸多重大成果,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基本形成。这再次印证新时代對外开放思想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行动指南、回击逆全球化思潮的有力武器。

(一)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应对世界经济变局的具体实践。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是提高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平台。“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理念,将中国发展的前景未来与有关国家紧密结合起来,与各参与国的发展道路、战略规划有机衔接起来,有效地扩大了区域间的投资和国内需求,巧妙地解决了各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强沿线各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实践充分证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使中国与沿线各国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为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动力,是对逆全球化思潮与趋势的强力回击。

(二)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世界经济注入了新动力,那么中国近年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则为中国的经济增添了新活力。如今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协调、陆海联动统筹的自贸区建设格局。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与逆全球化思潮,今后的自贸区建设将在改善营商环境、完善外资准入规则、加强知产保护、保障国际公平竞争等方面重点着力,推进中国自贸区建设不断向高标准方向

发展。

(三)以扩大进口推动对外开放

一味追求贸易顺差早已不再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目标。在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中,进口与出口共同重视。近年来中国通过降低进口关税、简化海关通关手续等措施主动扩大进口。例如,进博会的举办正是对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强调持续扩大、深化市场开放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此外,全球经济是你来我往的,美国等国坚持的“零和博弈”思维只能导致两败俱伤。在新时代扩大进口能够推进与相关出口国家在经济层面的友好往来,达到互利双赢的目标,使他国认可中国贸易政策,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认同感与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俞建雄,曹冬英.全球化钟摆视角下特朗普政府“逆全球化”分析[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9(5).

[2]高连奎.大萧条时期的胡佛政策[J].金融博览,2013(4).

作者简介:刘守璋(1997—),男,天津人,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浪潮来袭
“逆全球化”的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