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莲花绽新颜
2020-08-20彭金臻
彭金臻
莲花县位于江西省西部、萍乡市南部,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花卉命名的行政县,被誉为“中国莲花之乡”。党的十八大以来,莲花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逐步蹚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脱贫攻坚新路子。经过多年的努力,莲花县已累计脱贫退出9367户37906人,贫困人口由2015年年底的31904人降至2018年年底的223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7%。2019年4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莲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全县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牢记初心勇担当
莲花县是一个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县,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初心之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这里留下了中共党史上著名的“莲花一枝枪”的故事。同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莲花决策上井冈山,开辟了星星革命之火燎原中国的胜利之路。莲花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莲花县的经济基础一直比较差、发展底子一直比较薄,县域贫困人口多、贫困比例高、贫困程度深,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地区。2000年,莲花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被列为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县;2013年,被列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县。为了促进老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县委、县政府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1亿元,15万人受益,3.32万人实现了脱贫,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6.28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2.9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7.8%下降到11.93%。但是,全县列入“十三五”省级重点扶持贫困村仍有63个,而且剩下来的贫困人口大都是贫困程度特别深,脱贫难度尤其大的“硬骨头”,要在2018年实现脱贫退出,任务十分艰巨。
莲花县的脱贫攻坚战,得到了民政部和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民政部自1986年起对莲花县实施定点扶贫开发,先后直接投入扶贫资金5亿多元,实施扶贫项目150余个。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莲花县视察指导脱贫工作。萍乡市四套班子的领导多年来挂点帮扶莲花县的重点贫困村,并与贫困群众结穷亲,带头攻坚。
打响脱贫攻坚战后,围绕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莲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化责任,敢于担当,尽锐出战。成立了县精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县级领导为成员,进一步提升了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协调高度。整合各部门资源,推进“大扶贫”工作格局,重点抓好“1+18”措施,制定脱贫攻坚1个总的意见,明确县发改委、县扶贫办等15个牵头责任单位制定18个脱贫攻坚子方案。在管理制度上,2017年開始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脱贫攻坚“项目库”和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设立“资金池”,开通了项目管理“绿色通道”。
莲花县大力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中“领航”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高质量脱贫注入了强劲动力。
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莲花县按照“硬抽人、抽硬人”原则,注重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同志选派到脱贫一线岗位上,先后选派“第一书记”157名、驻村工作队员138名,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突出从严管理,制定完善了驻村工作管理办法,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建立了微信日汇报和请销假制度,强化定期与不定期督查。积极组织“第一书记”业务培训,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有力提升驻村工作队的履职能力。
着力打造一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为民服务、善于治理的基层党组织。莲花县在村“两委”换届中,注重政治标准,严格政治审查,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对换届以来157名村支部书记进行轮训,提升了履职能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创建新时代“王佐支部”为抓手,深入开展基层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让支部学有标杆。全面摸排软弱涣散党组织14个,建立县级领导挂点制度,指导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
创新党员干部帮扶机制,推动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当先锋、比贡献。莲花县建立“54”帮扶机制。以每名县级领导干部帮扶5户贫困户、其他干部帮扶4户贫困户的形式,通过带资金、带技术和带项目形式,开展“结穷亲、助民富”活动,结对帮扶贫困户1.03万户,整合扶贫资金发展山羊养殖、莲子种植等产业项目460余个。开展“特别三天”常帮扶。以开展政治生日、党员活动日、周六扶贫日“特别三天”为抓手,围绕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开展走访慰问、政策宣传、项目落实、环境整治等帮扶活动。自“周六扶贫日”制度实施以来,全县3500多名党员干部落实致富项目6200多个、实现“微心愿”8600多个。
莲花县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管理考核激励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树好激励风向标,把脱贫一线作为了解干部、识别干部、检验干部的“主战场”“试金石”,把脱贫攻坚纳入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干部履行脱贫攻坚责任及成效作为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两项扶贫促增收
脱贫攻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产业发展,提供就业让老百姓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产业扶贫增后劲。2018年,神泉乡五洲村贫困户严小珍将50亩荒地利用起来,建起了百合扶贫基地,她和其他4名贫困村民在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收入,年底还有分红。这是莲花县加大产业扶贫托起困难群众幸福梦的一个缩影。
莲花县全面推行“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完善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大力推进“两龙头”“五个万亩”产业扶贫建设。以吉内得、胜龙牛业龙头企业为引领,通过土地租赁、土地流转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例如,吉内得以“借牛还牛”“借鸭还鸭”“借田还田”等形式帮助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与42家种粮大户发展订单农业1100亩,贫困户占70%,实行统一提供种子、农资、技术、品牌,高于市场价12%回收产品。又如,良坊镇18个村整合村级产业扶贫资金共计400万元入股胜龙牛业,每年获取8%至12%的分红,1092户贫困户户均分红约300元,其中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有了收益渠道。此外,以万亩油菜、万亩果业、万亩有机稻、万亩油茶、万亩中药材为示范,因地制宜,大力推进莲花大米、栀子花、柚子、莲子、木耳、百合、鸡腿菇等特色产业扶贫工程。
多年的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使全县的产业布局串点成线、连片扩面,形成了“一乡一品”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打响了六市蜜梨、升坊蜜柚、神泉柑橘、闪石西瓜、湖上葡萄、良坊肉牛、高洲有机大米等一批地域特色品种,莲花大米、晶沙柚等农产品在央视多个频道播出,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大大提升。吉内得基地被评为“中国富硒农业产业示范项目”,产品获“中国富硒好米”称号,成为目前江西唯一供港大米。胜龙牛业获上海农产品金奖,成为全省有影响力的肉牛养殖基地。
此外,莲花县以加快发展空压机、电子信息、特种材料等主导产业為重点,引进江西风石、卡帕气体等空压机企业17家,着力打造空压机产业集群;引进丝路科技、华莲欣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13家,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科技产业集群,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致富。
就业扶贫固根本。三年前,经过厂方简单培训,荷塘乡双岭村贫困户李花莲到鞋面加工扶贫车间上班,如今已是一名熟练工,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我家离车间很近,在家门口务工,又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真是太方便了。”李花莲开心地说。
莲花县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一批,创业贷款扶持一批,扶贫车间吸纳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一次性创业补贴赋能一批”等,助推贫困户就业稳定增收。
针对贫困户缺知识、缺技术的实际,莲花县加大贫困人员培训力度,聘请农业、畜牧、林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并通过多项措施,拓宽贫困人员就业渠道。对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按省外务工每人每年500元、省内跨县务工每人每年300元进行交通补贴帮扶,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外出务工,提高收入;开发以保洁、护林、防火等为主体的公益性岗位,安置在家的贫困人员上岗,给予每人每月200元至300元岗位补贴;对城镇近两年新增公益性岗位,在符合用人单位用工要求的前提下,优先推荐扶贫对象上岗;对残疾扶贫对象进行特殊帮扶,安排残疾人扶贫对象从事图书管理等工作。
莲花县全力打造就业扶贫车间,对每吸纳1名务工6个月以上农村贫困劳动力的扶贫车间,每年给予1000元奖补。目前全县建设扶贫车间155家,吸纳1246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对有能力创业的贫困人员,积极探索建立扶贫贷款发放模式、反担保创业贷款发放模式,为自主创业的贫困人员每人发放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贫困劳动力1.19万人,已有1.17万人就业。
精准施策拔穷根
莲花县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同时,按照“瞄准对象、因户施策、扶持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全力推进其他扶贫工程,并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全力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圆满实现。
发展光伏扶贫。莲花县把光伏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多方筹措资金,强力推进光伏电站建设。按照政府与贫困户签订的协议规定,全部投入由政府负责,发电收入的50%给贫困户,50%用于政府还贷。2016年至2018年,全县共投入约3亿元,完成了全县59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光伏电站安装并成功并网发电,已有120个贫困村与非贫困村80%的贫困户享受到了光伏电站的“阳光雨露”。至2019年,全县光伏扶贫工程累计建成规模41.61兆瓦,累计发放发电收入4830万余元。在带动贫困户受益的同时,作为村集体的收益项目,也帮助完善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鼓励消费扶贫。莲花县出台《关于开展消费扶贫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农产品“五进”活动,明确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财政预算单位食堂采购的扶贫农产品要不低于总量的50%,县总工会组织引导各工会单位积极采购扶贫农产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资金比例不低于工会福利的20%。组织贫困户和经营主体参与省、市、县开展的“国家扶贫日”活动,共销售各类扶贫农产品约170万元。
推进电商扶贫。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扶持政策,建立了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成立了电商仓储配送中心、农村淘宝物流中心,建成了一个集孵化、教育培训、商务配套、信息服务、商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产业园区,构建了覆盖全县的“网销+结对帮扶”的电商扶贫模式。截至目前,已培育电商企业和个体网商220余家,开设网店1400余家,同时依托农村e邮,建立了农村淘宝、农村e邮电商服务站167个,三年累计销售农产品6865万元。六市蜜梨、高洲“雪莲果”还成了领导点赞、网民追捧的“网红”农产品。
实施生态扶贫。莲花县凭借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整合“红色、古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在打造一批旅游活动品牌的同时,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参与到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服务活动中来,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同时,以入选全省第一批生态扶贫试点县为契机,精心打造一批旅游资源较好的贫困村。44个村被纳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六市乡海潭村、坊楼镇江山村荣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农家乐300余家,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创办甘祖昌干部学院。莲花县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一乡一景一课”工程,复苏红色故事,修复红色旧址,建设红色场馆,研发红色党课10余堂,打造红色景点23处。按照“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人人当教员”的模式,在坊楼镇沿背村创办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甘祖昌干部学院,并采取“随营学校”方式,引导全县众多红色村庄参与其中,两年来共吸引全国各地3万余名党员干部前来学习培训。通过组织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开办民宿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2018年,沿背村以红色培训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多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40余万元,打造了“红色培训促脱贫”的鲜活样板。
实施健康扶贫。按照“强基层、补短板”的原则,下足“绣花功夫”,把四道保障线、一站式结算、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建设一体化、签约医生“零距离”服务等融为一体,掐断了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根,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强化保障扶贫。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改造乡镇敬老院13所,编牢织密了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有效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衔接工作,加强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及时将符合低保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特困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全力编织基本救助、抚养保护、救灾救济等保障网,低保五保金全面提标。
创建“爱心超市”。按照政府搭台、村组承办、社会参与、贫困户受益的模式,以物质救助、精神帮扶、传播慈善为理念,建立“第一书记爱心超市”。超市主要有联系社会企业、团体、个人爱心捐赠,对接政府部门、帮扶工作队、帮扶干部资助等方式运转。“第一书记爱心超市”给村里每户贫困户发放爱心积分卡一张,贫困户可以通过改善家居环境卫生、参加公益活动、掌握扶贫政策、传颂家庭美德、勤劳致富等方式获取相应积分奖励,然后凭借积分卡在超市兑换所需物品,每积1分兑换价值1元的物品,积分可累计,但不兑换现金,让贫困户着实体验了做自己的事还有额外的奖励的乐趣。通过“第一书记爱心超市”的运营,不但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改善了村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有效激发了贫困户“争着干、抢着干、比着干”的内生动力。
莲花县成功脱贫“摘帽”,实现了这片红土地的历史性跨越。此后,县委、县政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强化措施落实,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坚持队伍不撤、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不断提升脱贫成效。全县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截至2019年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0277户39969人,已脱贫9884户39227人,剩余贫困人口393户742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2%。现在,全县上下正朝着2020年年底全面完成县域内的剩余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作最后的冲刺。
题图 莲花县荷花博览园
责任编辑 /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