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人类,一本小书
2020-08-20冷玉斌
冷玉斌
“病毒”——从得到这个名字开始,它就不是个好东西:有毒,让人得病。是的,往往“病毒”出现在我们眼前,都没什么好事情。但也不用着急,我们来看一组信息:
如果没有一种叫做合胞素的东西,人类胎儿无法在妈妈体内安全存活下来,合胞素的基因,来自曾经感染带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两种病毒;
当抗生素失效日渐成为现实,人类寄希望于一类叫做噬菌体的病毒,利用它们来杀灭有害细菌;
地球上,69%的人携带了一种致癌病毒,但当事人并不知道。人类在本质上不过是一堆不断混合、闪转腾挪的DNA,8%的片段还来自病毒……
是不是很新鲜?是不是很惊讶?
书里还有一些有趣的病毒知识,比如世界上最古老的有关病毒的医学记述。大约在3500年前,一位埃及学者在《埃伯斯纸草卷》中记录了很多疾病,其中有一种叫“resh”,一看症状描述——咳嗽,鼻腔分泌黏液——这正是大家都熟悉的普通感冒。还有世界上病毒最多的地方,是浩瀚無垠的海洋。海洋里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病毒的数量非常之多,而且由于病毒的大量存在,它们不断地感染其他生物,又不断地演化、变异,从而构成了遗传多样性。
《病毒星球》就是这样一本书,它不是教我们如何消灭病毒,也不是讲述病毒如何不可战胜,而是回到世界的起源,回到生命的本质,给一些常见病毒做了别开生面的小小“传记”。从人类发现病毒的过程,到病毒如何改变这个星球,病毒与宿主间奇妙的关系……在很小的篇幅里,重塑了我们对病毒的认识,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人类自身,以及人类在万物中的位置。就像作者所说:读这本书之前,你想摆脱病毒;读完这本书,你却会感谢病毒。
书里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极端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浆等最近用来对付它们的小玩意,更是无法伤及病毒毫发。
事实上,用作者的话说,病毒是与人类的亲缘有点儿远的祖先也不为过。你是不是觉得这实在有些不可思议?如果是,这也就能看出这本书的魅力了。
说到病毒“无处不在”,在书里,还有对研究人员所开展的一些研究非常详尽的描述,同样让我们大开眼界——
2009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柯蒂斯·萨特尔到访墨西哥的水晶洞。他和同事从洞穴的水洼里舀了一些水,带回实验室分析。当他把这些水放在显微镜下,大片大片的病毒展现在他眼前,每滴水里都足足有2亿个病毒。
同一年,科学家达娜·威尔纳也开展了她自己的病毒探寻之旅,她去的不是什么洞穴,而是“潜入”了人体,从人的痰里分离出一些DNA片段。在此之前,科学家一直认为,健康人的肺里是没有病毒或细菌的。但威尔纳发现,人的肺里平均驻扎了174种病毒,其中只有10%是已发现病毒的近亲,另外90%就和水晶洞里躲藏的病毒一样陌生。
在这样的研究发现跟前,就连最高明的科学家也为之惊愕。“病毒星球”,既表明病毒的数量与种类庞大,也告诉人们,病毒确实遍布这个星球,从深深的地下洞穴,到撒哈拉沙漠的沙子,再到南极冰盖之下1英里深藏的湖水,还有人体最深处的器官——新发现的病毒无处不在,而它们与人类的命运又如此息息相关。
卡尔·齐默说,作为一门学问,“病毒学”还很年轻,但随着科技进步,病毒世界也在向科学家打开大门。想想新冠病毒的肆虐,同学们倒是可以向这个研究方向努力,来读一读《病毒星球》,更多些了解,有可能将来你也会参与到这样的研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