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
2020-08-20杜景礼
杜景礼
李大嗓在家里琢磨秧歌角儿,自言自语:这猪八戒让谁演呢?猪八戒——这时,他闺女正在炕里玩儿,听到了“八戒”,立即感觉该出王炸了,马上脱口就喊:八哥,八哥!李大嗓一听,知道她喊的是八侄子李东安。
李东安被人叫八哥,跟村里的家族排行有关。八哥被呼叫的密度,跟老李家一帮小跟屁虫的多少有关。那些弟弟妹妹,别看长得都不大,关键时刻甩王炸,要是求着给个甜枣啦、让带到河川一起跑啦,就“八哥”“八哥”地叫起来,嘴上抹了蜜一样,让人听到耳朵里,也能甜到心里。
嗯,问问去。李大嗓合计着也挺合适。
李大嗓就去四哥家里,堵住李东安问:今年秧歌会,你演猪八戒吧,叔觉得你合适。李东安一愣:猪八戒?李大嗓一听这是嫌角儿丑,马上劝道:高跷秧歌,人们都喜欢看“座儿”,就是丑角儿,这猪八戒嘛,是特别重要的“座儿”。
得,这回八哥没人叫了,得改八戒了。不过李东安听了五叔的话,随人们怎么叫去,反正他要把这个“座儿”演好!他跑到村东头找王木匠给糊“猪头”,又跑到村西头找朱振这个“大师兄”琢磨咋配合。
总之一句话,八哥演八戒,都是“八”的事儿,逢缘则喜嘛。
李东安的体型确实合适:身材横向发展得好,天生就有三分呆子相,再往黑衫袍里塞一个坐垫,用腰带一束,肩扛威风凛凛的钉耙,头上扣漆黑的夸张的猪头,颏下有两根小细绳,一拉猪耳朵竖起来了;再一拉,猪嘴大张,露出透红的舌头。可不是活脱脱的八戒么?一下子,把魏二魁家孩子吓得哇哇哭,扎进他妈怀里不敢看。
朱振紧走几步,手挥金箍棒,敲到猪头上,那孩子才又探出小脑袋瓜,拍着小手笑。这时,弟弟妹妹聚过来,“八哥”“八哥”地叫,李东安怕影响表演,假装听不到,也不应声。弟弟妹妹还叫,没办法,他便手拎钉耙,挡住弟弟妹妹,把他们轻轻地顺到人群里。
其实,猪八戒的臭名在村里很响。人们听书看戏讲故事,都议论过“猪八戒背媳妇”“猪八戒拱地”“猪八戒想回高老庄”……就都等着看八哥咋在秧歌会上出洋相。当然,演小车子会的小场秧歌,是最刺激的节目:猪八戒和孙悟空也上场,闹秧歌嘛,图个乐。
猪八戒要看媳妇了!
小车子上场。俏媳妇在车上扭,傻相公在前面拉,笨老汉在后面推。人们觉得味儿不够:猪八戒哪儿去了,恁俏的媳妇咋不来看?左等右盼,还是不见。
蓦地,猪八戒脚踩高跷蹦了出来,耳朵立直,大嘴张开,钉耙挥舞,直接把那猪头就伸到车上的俏“媳妇”面前,正着瞧,歪着看,晃着脑袋美。傻相公拦不住,孙悟空追过来,挥着棒劈头盖脸打。猪八戒拍着屁股、舞着钉耙,跑到另一边,继续踩着鼓乐点儿,看得馋,看得切,看到眼里都拔不出来。
猪八戒表演得太精彩了!李家营子秧歌队这个角儿演得好!人们交口称赞。
連着演了十几年,又出现了一个新情况:扮演坐车的新娘子换成了刘三嫂子。刘三嫂子整天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也不怕猪八戒相看。猪八戒呢,该咋演咋演,该咋逗咋逗。车上的新娘子换成了真货,人们更喜欢看热闹了,都说这个组合好,演得好,选得好,配得好!
正月十六那天,偏赶上刘三嫂子娘家有事儿。还剩一天就散会了,李大嗓就安排换了坐车的。李东安还当是刘三嫂子坐车,又趴到脸上去瞧去逗,发现车上是兄弟媳妇王彩娥,立马臊得红了脸,跑到一边,卸下高跷,要弃演。
村里有讲究:小叔子可以和嫂子耍玩笑,大伯子却不能跟兄弟媳妇扯出闲话。
李大嗓把他截到了无人处,低声吼他:心里没鬼,就臊不到你!你是打算当啥都戒不了的八戒,还是当人人敬重的八哥?李东安一愣,五叔这是知道自己和寡妇刘三嫂子的私情了?
这是五叔特意安排的?李东安没问,李大嗓也没说。
开了春,李东安破了多年不打工的惯例,背上行李,去沈阳务工。李东安刚去不久,竟走了运。原来,他心灵手巧,跟着王木匠学过画玻璃画,让艺术玻璃厂老板相中,聘成画师,月工资开到一万块。
李东安在沈阳城发了!李大嗓听到这个信儿,动身到了沈阳城。
李东安看五叔来了,不明所以。李大嗓笑了:听说你有出息了,叔到沈阳办事,顺路来看看你,欢迎不?
李东安哂笑:自己的叔来,哪能不欢迎呢?走,咱爷俩喝酒去!
李大嗓回村,已经是三天后了。听说,叔侄俩喝了一顿大酒,才缓过来。
回来后,李大嗓小声直叨咕:八戒送走了,八哥找回了,这才对嘛!
人们听进耳朵,心里却糊涂:李大嗓这是魔怔个啥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