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PDL的中心架优化设置

2020-08-20

关键词:刀量细长嵌套

孙 伏

(陕西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在磨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长径比大,刚性差,在磨削力和夹紧力作用下,工件会产生变形和振动。每次走刀时,工件在砂轮处的最大让刀量对工件的直线度、圆柱度等精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中心架辅助支撑,合理设置中心架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承刚度,减少弯曲变形和振动。通常中心架的设置根据经验调试,辅助时间长,成本高,而采用CAE技术可以方便地分析各种支承设置下的变形,为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当中心架数量选定时,中心架位置设置问题是寻求一种方案,使一次走刀的最大让刀量最小的二层嵌套优化问题。ANSYS软件中的优化模块可实现参数有限元优化,但对该嵌套优化过程,采用交互式,需要人为多次修改中心架位置参数,逐步筛选,多次求解对比。不能直接实现嵌套优化过程,人工干预多,操作费时,精度差。目前少见ANSYS软件中采用嵌套优化方法[1-7]。

本文针对磨削细长轴时,采用双顶尖支承、中心架辅助支承下,中心架数量及位置设置的有限元优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理论分析了磨削时细长轴的让刀量,建立了中心架位置优化数学模型,研究在ANSYS中实现优化的关键问题,采用APDL参数化编程,实现了该二层嵌套优化,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 让刀量分析

在切削加工中,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加工系统。在采用双顶尖支承,中心架辅助支承下磨削细长轴时,工件在砂轮、顶尖、中心架等的作用下进行磨削。当机床、砂轮、工艺参数确定以后,在冷却充分的情况下,让刀量会受到中心架支承和砂轮磨削位置的影响。

进行细长轴受力分析,将驱动端简化为固定铰支,另一端简化为移动铰支;对有三个触点的中心架,三个触点弹性支承;外载荷主要是磨削力,根据磨削力经验公式,可计算出径向、切向和轴向分力。由于轴向分力对让刀量影响很小,分别分析径向和切向分力引起的弯曲变形,图1为采用一个中心架时的力学模型,P为外载荷,这里为相应的磨削分力。

图1 一个中心架支承力学模型

假设在一次走刀中磨削力恒定,且由于弹性支承刚度足够大,在支撑处的弯曲变形极小,细长轴的所有支座在同一水平线上。将细长轴看作简支梁,中心架简化为轴的中间支座。则有几个中心架,就是几次静不定结构。应用连续梁弯曲变形理论,分析细长轴在砂轮作用处P作用下的弯曲变形,即挠度。

将细长轴在每个中间支座处截断,并装上铰链,分解成几段。根据相邻两段联接点处转角相同,得到中间支座i处的三弯矩方程。当为光轴时,方程为

式中Mi-1、Mi分别为跨度Li的左端、右端截面弯矩(N·mm);Mi+1为跨度Li+1右端的弯矩(N·mm);ωi、ωi+1分别为跨度Li、Li+1作为简支梁时外载荷单独作用下的弯矩图面积(N·mm2);ai、bi+1分别为跨度Li、Li+1弯矩图形心到左端、右端的距离(mm)。

联立各中间支承处的三弯矩方程,可求出各中间支承处的截面弯矩,解决了静不定问题。再应用莫尔定律分析砂轮处的挠度。

当采用一个中心架时,载荷P作用在图1所示的左段时,可推导出载荷P处的挠度:

(1)

式中EI为抗弯刚度。

同理可得到载荷作用在右段时的挠度公式。

以直径30 mm,长900 mm某轴为例,绘制载荷P作用位置处的变形量曲线,如图2所示。可见在两段的挠度曲线为上凸曲线。

图2 一个中心架时变形量曲线

当采用两个中心架时,同理可分成三段分析,在各支承间的三段上,挠度曲线也呈上凸性。

而引起细长轴让刀量的载荷可分为磨削力的径向分量和切向分量,让刀量应为两方向变形量的叠加。分析可见,在中心架辅助支承下,一次走刀过程中,在磨削处的让刀量在各轴段上亦呈上凸性。

2 优化数学模型

2.1 内层区间优化数学模型

内层优化是在中心架位置确定时,以磨削位置为优化变量,求解一次走刀中的最大让刀量。根据让刀量在支承间各段的上凸性,以中心架位置将整轴分段,分别优化出每段内的最大让刀量,比较后,求解整轴上的最大让刀量。

当中心架数量为n时,各中心架与轴左端的距离表示为L1,L2,…,Ln,则第i段的优化数学模型为:

(2)

式中Lp为磨削位置与轴左端的距离(mm),ux、uy分别为磨削处的径向、切向挠度(mm)。

该优化属于一维区间最大化优化问题。

2.2 外层优化数学模型

外层优化是当中心架的数量选定时,中心架位置的优化,优化目标为最大让刀量最小。因此,当中心架数量为n时,外层优化的数学模型为

优化设计变量:X=[L1,L2,…,Ln]T,

优化目标函数:minf2(X)=maxf1(Lp),

(3)

其中目标函数是内层优化的结果。该优化属于最小化优化问题。

3 嵌套有限元优化实现

ANSYS软件提供了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扩展了传统有限元分析能力。根据以上优化数学模型,研究采用APDL编程实现该嵌套有限元优化的方法,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设置参数并初始化后,在预处理中,建立细长轴的参数化三维模型,设置和划分网格,设置材料属性,添加顶尖、中心架支承处的约束等。

(2)内层优化分段分析文件

根据让刀量分析,每段轴上让刀量呈上凸性,可选择黄金分割法分段优化。建立宏文件,当分析第i段时,以轴段区间端点Li-1和Li为输入参数,输出该段上的最大让刀量。

其间进行让刀量有限元分析时,以分量方式在磨削处的节点加载磨削力,求解器求解后,提取节点处的径向和切向变形量,应用式(2)求解让刀量。

(3)ANSYS优化分析文件生成

ANSYS优化分析文件应包含一个参数化定义的模型和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形成一个优化循环文件。该文件包括了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内层优化,求出最大让刀量的过程。

(4)优化求解

调用ANSYS软件的优化模块实现外层优化。进入优化处理器,声明优化的设计变量为中心架位置参数并设置变量区间,声明优化的目标函数为内层优化得到的最大让刀量,选择ANSYS软件中的优化方法如SWEEP、RAND、SUBP等,并设置优化方法所需的参数。

执行优化命令,列出优化迭代结果并绘制图形,输出和显示优化结果。

4 实例分析

磨削一光轴,长900 mm,直径φ30h6,材料40Cr,调质至215~235 HBS,要求圆度误差不大于0.005 mm,直线度误差不大于0.01 mm,表面粗糙度为Ra0.4 μm,磨削余量为0.40 mm。

该工件长径比达到30,属于细长轴,在粗磨阶段,选择WA、46#~60#、宽度25 mm的平形砂轮,背吃刀量0.01 mm,纵向进给量0.5倍砂轮宽度,工件圆周速度36 m/min,砂轮圆周速度26 m/min。对中心架的数量和位置进行优化分析。

在APDL程序中,参数包括轴的几何参数、磨削位置、中心架位置、砂轮处的让刀量、最大让刀量、最大让刀量位置等;三维模型为圆柱体,单元类型Solid95,为了节省分析时间,半径等分段数设置为4,长度分段数设置为300,映射网格划分后如图3所示。形成65 561个节点,14 400个单元。材料密度为7900 kg/m3,弹性模量206 GPa,泊松比0.3。

图3 网格划分

在左端面添加固定位移约束,右端面中心施加X、Y向零位移约束,Z向自由,中心架作用处采用Spring-Damper Combin14单元模拟弹性支承;将磨削力以分量加在砂轮处的节点上。

为了节省时间,内层区间优化的最大循环次数设置为10,收敛区间精度设置5 mm。外层优化以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的公差控制优化过程的收敛性,如果两次设计变量之间的差值小于设计变量的公差时,优化过程自动停止。

当采用一个中心架时,中心架位置设为400~600 mm。外层优化采用等步长优化方法。设置搜索10次。优化结果见表1。显示当中心架位于511.11 mm时,在磨削至279.25 mm时,最大让刀量最小值为1.445 ×10-2mm。和加工要求比较,不满足精度要求,需要增加中心架。

表1 一个中心架时位置优化分析结果

当采用两个中心架时,中心架位置分别定在300~360 mm和600~660 mm,采用随机法进行外层优化,循环次数设为12。优化结果见表2所示。可见,当左、右中心架位于346.51 、642.44 mm时,砂轮在767.847 mm处最大让刀量达到最小值5.181×10-3mm,与加工要求直线度误差0.01相比,已经达到要求。进一步对该位置在磨削力、轴的重力等外载荷作用情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让刀量最终确定为2.728×10-3mm。可见,随机法求出的结果偏于安全,对满足加工要求有利。

表2 两个中心架时位置优化分析结果

结果分析:(1)和实际加工经验比较,分析结果和推荐的中心架数量一致;(2)由于循环精度较低,且外载荷只考虑了磨削力,与人为调整分析结果[6]有一定偏差。如在使用两个中心架时,人工调整中心架位置参数时,分析出当中心架位置在330、630 mm时,最大让刀量最小。可见分析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可以证明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3)在优化中心架位置时,与人为调整中心架位置,有限元分析优化最大让刀量的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减少了人工干预,实际中可操作性更强。

5 结论

本文针对磨削细长轴中的中心架设置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双顶尖支承,中心架辅助支承下一次走刀中工件的让刀量,建立了中心架位置的嵌套优化数学模型。基于ANSYS平台,采用APDL实现了中心架位置的自动优化。根据工艺要求,从小到大调整中心架数量,自动优化出位置和最大让刀量,与工艺要求比较,最终确定出合理的中心架数量和位置。通过实例验证,结果与经验推荐值一致,与实验基本相符,通过提高有限元模型和循环精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精度,说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可操作性好,成本低,可辅助工艺设计人员进行类似工艺设计。

猜你喜欢

刀量细长嵌套
深水多功能管道作业机具倒角吃刀量动态误差研究
背吃刀量对车削42CrMoA钢表面粗糙度及切屑的影响
兼具高自由度低互耦的间距约束稀疏阵列设计
带扰动块的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数值模拟
正交车铣细长轴的切削稳定性研究
基于细长管两端螺纹加工的车床改造技术及应用
立式钻攻加工中心主轴打刀量故障测定
论电影嵌套式结构的内涵与类型
嵌套交易如何实现逆市盈利
基于拉夹法逆向车削细长轴加工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