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定目标 决胜武陵
——铜仁市凝心聚力决战脱贫攻坚

2020-08-20王安宏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20年29期
关键词:铜仁铜仁市易地

王安宏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文叶飞

这里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从高空看,高山深谷纵横交错,地理条件恶劣,多年前贫困发生率一度达到30.45%;这里也是一片希望升腾的土地,干部群众 力同心,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革命……这里就是铜仁,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也是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的决战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仁市贫困发生率已从30.45%降至2019年底的1.16%,减贫100多万人,以脱贫攻坚连战连捷的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奋力攻坚脱贫路上不停歇

最近,石阡县甘溪乡坪望村的蓝莓熟了,村民陈世轩更加忙碌,他的工作是管理50亩蓝莓,每月工资2000元,71岁的他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我一定要踏踏实实干,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谢谢你们关心。”面对村里和乡里干部的关心,陈世轩的话语充满感激之情以及战胜贫困的决心。

充满决心与信心的不仅是陈世轩和坪望村,截至2019年年底,铜仁市剩余未出列贫困村22个,贫困人口减少至4.3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16%,最后一个未出列县沿河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有序。

这样的成绩,对铜仁而言来之不易。

2014年,铜仁贫困发生率高达24.78%,有90多万人未脱贫,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2.44%,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32%。要改写贫困山区面貌,脱贫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任重而道远。

为此,铜仁坚持“极高的政治站位、极深的民生情怀、极强的全局统筹、极佳的脱贫成效、极准的路径举措、极硬的工作作风、极优的组织保障”工作总要求,为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小康而奋力攻坚。全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用好“五步工作法”和“76554”工作方法,采取超常规举措全力打好“四场硬仗”,集中火力向贫困发起总攻,解决困扰铜仁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由条件知:N1(a)关于变量强单调和Lipschitz连续[3,4,9],常数分别为 α,β,A(u)是 Lipschitz 连续,常数为,则有λA

眼下的铜仁,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建制村100%通客运,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农村产业革命如火如荼,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业、蔬果、食用菌、油茶6个主导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干部群众朝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定前行。

靶向施策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

长期以来,受地域、经济因素影响,铜仁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都会外出务工。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路子越来越宽。

“我很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在家门口靠能力挣钱。”思南县顺嘉服装有限公司员工姚茂芬高兴地说。

若在往年,元宵之后她便坐上客车,去往珠三角一带打工,今年却因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出不了门。一直在家里待业的她通过“留雁行动”搭建的就业平台,经过技能培训后进入思南县顺嘉服装有限公司工作。在这里,和她一样的农村劳动力有100多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附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群众。

铜仁是劳务输出大市,外出务工是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群众节后外出务工的计划。如何畅通就业渠道惠民生,成为铜仁面临的又一考题。

为此,铜仁创新推出“留雁行动”,深入实施“寻雁、送雁、育雁、繁雁、助雁、护雁”6大工程,引导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不仅有效解决群众目前“出不去”的困扰,又着眼长远解决农村产业革命、新型工业化和就地城镇化的人才难题,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动能。

铜仁市创新推出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12.55万人直接搬到铜仁主城区和开发区。图为江口县凯德街道周屯安置点。(铜仁日报融媒体集团供图)

不仅如此,为攻克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铜仁坚持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全心聚焦脱贫攻坚战;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战;坚持定点包干、定责问效、定期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定不移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施农村公路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农村“村村通”有线电视、电信宽带、移动通信工程。如今,全市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坚定不移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将数十万深山区石山区贫困群众搬出大山,特别是实施跨区县搬迁,把西部区县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群众跨区县集中安置到中心城区和产业园区,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坚定不移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50.5万亩,创建样板坝区12个、达标坝区61个,带动11.59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玉屏、松桃、石阡、思南4个县成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试点。

坚定不移抓好教育住房医疗“三保障”。全面落实“三保障”政策和市级贫困人口教育兜底资助、医疗费用兜底和非医疗费用专项救助制度,兜实兜牢脱贫攻坚网底。

坚持靶向施策,铜仁下足绣花功夫,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为贫困群众增强“造血功能”,脱贫攻坚进展明显。

机制创新探索脱贫攻坚铜仁经验

“党的政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近日,在沿河自治县泉坝镇大泉村,70岁村民侯万富指着自家的房屋说。

侯万富家中只有他与患有慢性病的儿子,是村里的重点帮扶对象。通过危房改造工程,让他家的房屋焕然一新;走进屋里,厨房里挂着腊肉等食材,客厅里家电一应俱全。老人拍着堂屋一角的谷仓说:“这些粮食够我们吃大半年了。”

“看贫困群众生活好不好,不能只看房屋外表,还要看他们屋里摆的、身上穿的、锅里煮的、柜里放的、床上铺的。”大泉村驻村干部曾贵波说。

曾贵波口中的“五个看”,是铜仁市“76554”工作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76554”工作法,是铜仁在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中,灵活用好“五步工作法”推动脱贫攻坚的战术创新,即“七个补、六个不、五个看、五个一致、四个好”。其中,取长补短等“七个补”是脱贫摘帽的重要抓手,自强不自卑等“六个不”是增强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看屋里摆的等“五个看”是判断贫困群众是否实现“两不愁”的重要方法,客观有的等“五个一致”是检验脱贫成效的重要标尺,党的政策好等“四个好”是检验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标准。

不仅仅是“76554”工作法,面对脱贫攻坚的严峻形势,铜仁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一系列脱贫攻坚“铜仁经验”。

创新推出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29.33万深山区石山区贫困群众搬出大山,12.55万人直接搬到铜仁主城区和开发区,搬迁人数在全国、全省地市中最多。

创新建立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机制,明确对全市所有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在培养使用、表彰奖励、待遇保障等八个方面强化正向激励,全面激发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创新推行“9+2”区县共同支持沿河产业发展帮扶协作模式,号召9个区县和2个开发区,分别从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倾情帮扶,促进沿河农民增收致富,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铜仁干部群众 力同心,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消灭了一个个拦路虎、攻克了一个个难险关,继续以高标准高要求高水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猜你喜欢

铜仁铜仁市易地
发现非遗之美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诗书画苑
关于对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Learning strategy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鉴赏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