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探索
2020-08-19薛婧
摘要:在当今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快速发展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牢固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实际价值。本文从微文化带给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进行探析,客观的分析当前微文化领域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微文化思想教育的实践新途径。
关键词:微文化;思想教育;策略
一、微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现状
(一)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权威性降低
虽然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存在很多局限性,但是却对思想教育的权威性起到了很好的保障。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以课堂教学为重要方式,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仅仅来源于教师,大学生成为思想教育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主动性和积极观念。虽然传统的教学形式存在很多限制但却能通过实践的方式增强大学生的政治修养,而微文化领域下的思想教育教学无法得到权威性的保障。
(二)对传统思想教育产生冲击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一直秉承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坚持以教学大纲为主导,以教材内容为教学基础,以课堂面授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学时间也是定时定点缺乏灵活性。另外,现代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度提高,传统教育在某些方面脱离了时代的发展,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而且教学理念落后,教育形式过于机械化,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缺乏创新和开拓性。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针对实际的学生发展现状来设置,也没有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神融入到知识传授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三)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产生干扰
思想教育课程涉及领域较多且理论逻辑性较强,内容抽象不容易理解,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程[1]。国家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应用到网络技术,微文化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利用网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是网络信息知识量大、更新频率快、内容丰富,虽然能使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知识学习渠道更丰富,但当前我国对网络的监管力度还存在滞后性,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甚至扭曲学生的三观,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进程产生干扰,影响整体教学效果[2]。
(四)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增加难度
当前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与我国科技技术的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思想教学工作落实不到位,各项任务部署停留在表面,对待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存在放松、懈怠的现象。而且对高校思想工作的考核制度还相对欠缺,加强微文化的不可控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使工作的落实遇到了困难。
二、微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实践策略分析
(一)加强教师对微文化的认知
要想使微文化领域下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深入落实首先要先从教师对微文化的认知入手,只有将这项工作重视起来才能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做的更好。在这一先进理念下,高校要与时俱进,吸取新鲜的信息和文化,寻求适应学生更好接受知识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整体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对微文化的认知度[3]。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微文化资源有效的融入到教学中,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具体的讲解和分析,是原本抽象的思想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增大学生的探索热情。
(二)合理设置微文化领域下的教学内容
在微文化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学大纲为主导的思想教育模式,适当的应用教材内容,将传统教育方法作为思想教育的辅助方法。各个高校要积极弘扬我国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重视起来,引进新思想的同时也不忘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同时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将文化的引导和先锋作用发挥到最大。另外,在微文化视域下,教师不应该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而应该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不断地丰富和更新微文化的内容,吸收传统教育方式的優点并运用到微文化教育中,使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具备前瞻性社会性和政治性的特点。
(三)塑造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型载体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推动也是如此。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力军,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在微文化这一新视域下,高校更应该重视起把大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根据时代的发展现状和大学生的自身特征设置大学生思想教学课程的内容和目标,积极引进创新理念,创造新型的教育模式化,使教学内容所涵盖的知识点达到最优化,重视教学与现代化进程的结合,使教学整体更加具备专业性的特点。教师要在使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将微文化教学资源充分融入,使新教学方式的理论阐述和实践的比重增加。
(四)合理利用微文化的传播手段
在微文化这一背景下,高校要始终牢记与时俱进的思想,形成思想教育体系,明确每个人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和硬件设施的建设,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思想状态。
总结
在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打破旧思想的同时也不要彻底摒弃传统教育方式,教师应不断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合理的利用微文化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的思想教育文化素养,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彩茹.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寻[J].人才资源开发,2017,(04).
[2]胡娅,石裕东.浅谈“微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导刊,2014,(08).
[3]冯贺.微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理论观察,2016,(03).
作者简介:
薛婧(1985- ),讲师,硕士研究生,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题项目“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践和探索”(序号: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