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2020-08-19董堂寿

文存阅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党校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内涵的人文理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核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连,不断进行创新发展转化,是可以让中华文化散发无限生机活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任重道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历程是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党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华优秀传统是世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灿烂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映民族特征与面貌、塑造民族精神与品格的中华优秀文化,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用于华夏民族五千余年的历史发展长河,在其中不断形成与发展,对于民族的传承、创新、发展、演进有着极大的助力作用,迄今仍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它能反映中华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社会实践,引导人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处事心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人民的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传承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

1.价值性与稀缺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与时代精神。它是人类封建时期发展水平最高、贡献最大的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历史上的巅峰。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秩序中,显示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积累了迄今仍可借鉴的制度,有极高的价值性。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政治制度、精神文明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性体现在对世界和社会的贡献及影响力,在当下国际背景下多元的文化交流中贡献突出,对内能够凝聚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对外能够化解民族争端与矛盾。正是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价值决定了其稀缺性,中华五千年的发展轨迹中,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因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列强侵略,使得传统文化遗产出现断层,部分代表着当时先进的传统制作工艺流失,留存于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应值得去弘扬、去传承、去创新、去发展。

2.继承性与创造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尤其是“和合”理念乃传统文化之精髓,诸子百家,众说纷纭,但在“和合”诠释上有少有的契合,从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到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从荀子的“天地合而万物生”到庄子的“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都强调“和合”乃世间万物之本源,是事物发展、产生新质之本,是大道运行之规律,也是人道政教的目标,是我们今后为人、为学、为师的准绳。“和合”“以人为本”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了古人先进的思想理念,对社会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同时,在西方多元文化背景冲击性,优秀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因事而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变革与转化,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大势。创新与继承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环节和契机。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造的辩证统一关系充分彰显了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双重统一。

3.开放性与包容性

優秀传统文化有着兼容并蓄、融汇东方智慧的显著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派别各异,学说纷呈。就主流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以儒释道的统一为体系,以伦理教化为特点,呈现处浓郁的道德色彩。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兼容并包作用于外来文化,又能保持自身的优势与主导性地位,这与传统文化具有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密不可分,一方面能广泛吸纳众家学说优长,使其与自身融汇贯通,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体系,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4.生命力与凝聚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支柱,要不断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在数千年来的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从未间断过的文化形态,这种无与伦比的强大生命力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民族凝聚力、自豪感与向心力的养成也有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得以彰显,民族优秀文化是本民族长期实践的产物,对于维系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起着重要作用,是民族内部统一思想、规范行为的强大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文化精神促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利于民族繁荣兴盛,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

二、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文化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一定内容的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调动起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的过程。教育的内容具有政治性,是党的思想主张的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实践性、群众性、渗透性等方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在当前中国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望所归、任重道远。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引领作用的重要载体。具备一定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认同感的人是引领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如此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容,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载体,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作为主体和对象,三者共同构成一个联动的系统,这个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从发挥文化引领功能的方式与途径方面来说,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的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各领域,作用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全面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任务。文化建设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对党员的影响,既包括文化知识方面,又包括思想道德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在提高党员们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过程中,无形中也在提高着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在不经意中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潜移默化地教育人、影响人、感染人,促进党员无形中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

(二)有利于推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

隨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载体和途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开阔思想政治教育视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重要的载体。将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而且进一步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效果,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工作及其它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由政治说教向文化自觉的转变,为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新的途径、新的手段,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新的活力。

(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包括许多思想和认识上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仅仅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思想手段、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结语

文化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无法规避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绵延千年、历久弥新,无论是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解决我们当下所面临的时代困惑,都是维护国家政权、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增强国家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指导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学习习

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文章选[C].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年9月.

[2]董勋伟.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

[3]张卫良,龚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机制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导刊,2016(4):76-78.

作者简介:

董堂寿(1966年—),男,汉族,甘肃武威人,大学本科,讲师,中共武威市委党校,研究方向:武威历史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党校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党校人的忠诚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坚持“党校姓党”做好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