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路径探索

2020-08-19吴碧珍

文存阅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融合

摘要: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唤醒大学生职业规划自我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技能,实现职业理想目标。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现状,为此积极构建课程思政合力育人体系,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路径建设。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课程;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1-2]本文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载体,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的现状,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挥立德树人,价值引领方面应有作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概述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大學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文件。文件要求课程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提高的职业发展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掌握相关就业技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对于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2008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作为学校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分支,它旨在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探索个人职业性格和职业兴趣,定位职业目标,掌握职业决策,提升职业技能,塑造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职业观、事业观与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其实质是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各类课程教学各环节,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加顺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与期待,通过价值引领,在知识传授中实现协同育人的现实要求[3]。

(三)“课程思政”与职业规划课程的关系

职业规划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和落脚点,而“课程思政”是职业规划课程的升华和动力。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各环节,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如何思想政治有效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应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规划课的教育方法相似,两者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材施教,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教育目标一致,思政教育是根据方针政策,社会热点、国家时事等方面,影响大学生内化改变,使大学生在学业规划与就业方向始终保持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理想理念。而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目的是通过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提升就业技能,在人岗匹配中获得更加合适自己的岗位和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两者在将学生培养成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是一致的。

二、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现状

(一)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不合理

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高校越来越重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该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很多高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该课程,对于选修课来说,不仅覆盖的学生范围窄,课时相对较短,学生能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无法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授课对象是大四毕业生,这阶段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忙于毕业论文、考研、找工作等,较难静下心来学习理论知识,无法认真学习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导致课程目标无法实现,同时也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二)课程目标设计重实际,思政教育价值引领方面缺失

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都能够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大部分学生在职业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职业规划课程中的理论大部分来源于西方,比如人本主义理论、生涯发展理论、社会认知理论都是出自西方,缺乏本土化的理论基础。[4]西方学派理论价值中立,价值导向含糊不清,导致学生在职业选择时片面追求自身发展和需求,很少考虑个人事业与社会国家需要联系起来。职业规划课程涉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较少,而有关学生自身知识和技能发展内容较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除了包括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之外,还应该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由此观之,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课程目标是有所偏差的,这也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实现。

(三)教学内容过时,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性

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是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原有的教材、授课讲义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世界的探索需求。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已经过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课堂教学基本停留在灌输式教学,照本宣读,形式单一,缺乏教学实践,注重理论宣讲,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思想影响不大。

(四)师资队伍基本建设,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职业规划课程不是学校的主干课程,学校重视程度不足。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师队伍基本建立,但是师资队伍部多由各学院一线辅导员老师、学生处老师、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组成,缺乏专任教师队伍,由于教师事务日常事务繁多,理论学习不足,更多是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能否顺利就饿、适应未来职场。较少关注学生的价值变化,学习态度和情感的引导,育人意识有限。同时对于教师自身的个人素养、理想信念、学术修养也是一种考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都是息息相关的,作为授课老师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但是遗憾的是许多教师无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进行有效融合,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一)建设全方位时间辅导体系,构建全方位育人模式

习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合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课时设置应有所改变,建设全方位时间辅导体系,从新生入学开始认识职业生涯,唤醒职业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以后的就业选择、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大二开始系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认识自我,探索职业性格、职业兴趣等,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大三,通过实践的方式,鼓励学生参加竞赛,走进企业,了解社会发展。大四,开展相关就业技能的专家讲座,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引导学生职业发展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为国家做贡献,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此同时,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 将思想引领与价值引领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效发挥“课堂思政”的重要作用,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二)积极探索推进课程思政的创新教学方式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积极探索推进课程思政的创新教学方式,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团队合作,采用分小组讨论方式,组内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分析,结合课程需要,引用先进的典型案例,感受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相关讲座,提前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社会发展方向。课堂中注重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开展“生涯体验周”,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对生涯规划的体验,锻炼能力。以赛促学,通过鼓励大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牢固学过的知识,利用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具有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课程思政能否有效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能否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层面,要开展常态化培训,提高任课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素质。在个人方面,要保持终身学习理念,做四有好老师,言传身教,成为大学生形式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带领者。在教学方面,平时要充分挖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职业规划课程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引导。通过各方面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理论知识过硬,能发挥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作用的专业师资队伍。

(四)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考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课程未来方向和教学重点[6]。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不仅可以通过考试考查的形式,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运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提升自身就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第二,教学效果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还可以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系统评价,从而得到客观的意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第三,学校可以开展跟踪式的教学效果评价,邀请应届毕业生来分享自己当年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既可以跟踪是实施情况,也可以给大一大二学生一个经验分享,学习师兄师姐优秀的经验,少走弯路,尽早规划适合自己的生涯计划。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賀武华,张云霞,杨小芳.“课程思政”育人方式转变应处理好三对关系[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8(14).

[4]候士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职业教育初探[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2):141-144.

[5]刘笑,刘江华,唐丽坤.就业指导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1):56.

[6]何艺宁,朱小亮,刘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47-48.

作者简介:

吴碧珍(1991—),女,汉族,广东江门人,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