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中立志见智的艺术佳作

2020-08-19杨正义

当代人 2020年8期
关键词:立志攻坚精准

2020年6月,央视一套热播30集电视剧《最美的乡村》,在这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当口,让燕赵大地上刮起一股推崇扶贫工作的强劲暖风,并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捧。这部取材于河北承德,拍摄在紫塞大地上的电视剧,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扶贫乡镇干部、包村第一书记和返乡创业青年三个相对独立的人物为剧情主人公,通过他们生动演绎了农村扶贫立志、遇到挫折壮志、破解问题用智、解决矛盾斗智的精彩故事,进而激发、教育、引导、扶持贫困群众开启“志与智”的升华,从而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全剧尽显扶贫干部意志之坚,通篇闪耀扶贫工作智慧之光。这部作品,是郭靖宇和杨勇继《最美的青春》之后,创作的一部脱贫攻坚中立志见智的艺术佳作,再一次印证了承德主创团队的艺术智慧和深厚功底。

立志见智中,《最美的乡村》诠释了举国扶贫战略,宛如普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教科书。

《最美的乡村》以燕赵大地脱贫攻坚战线上党员干部的典型为创作原型,虽说演绎的是中国北方乡村脱贫攻坚的小故事,但诠释的是举国上下实施扶贫战略的大事件。“脱贫攻坚八措并举组合拳”和“脱贫攻坚党旗红”是贫困地区承德探索出的模式和做法,该剧将这些基层党组织在决战脱贫攻坚过程中落实党脱贫攻坚政策的做法,艺术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就像一本本精雕细琢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教科书,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悠长。

主创人员深谙扶贫政策的精准内涵,又抓住现实之中“人设差异”的人性特点,使这部主旋律正剧增添了很多喜剧色彩。剧情中一些由扶贫干部操盘的扶贫项目,可用举重若轻来评价。第一单元的主人公唐天石,被安排担任主抓扶贫的镇党委副书记后,凭其转业军人身份,将军人的意志和智慧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唐天石深知“兵”与“民”形成的反差是自己开展扶贫工作必须要迈过的坎。所以,唐天石用驻村的方式拉近村干部和村民的距离,进而打开贫困村民的心扉。尤其是唐天石信口拈来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等扶贫政策宣传和解读,成为他在贫困村里化解一个又一个绕来绕去的小矛盾的制胜法宝。第二单元的主人公辛兰,为了响应包村扶贫的号召,暂时放弃心爱的电视台新闻主播的岗位,凭其在工作中练就的永不服输的性格,不仅抗住了初到村时村干部冷嘲热讽的打击,还立下了不完成扶贫任务绝不回台工作的志向。第三单元的主人公石全有,放弃在外地发达城市创业积累的资本和条件,毅然返乡加入农村脱贫攻坚主战场。石全有满怀改变贫困山村面貌的激情,却遇到了诸多不理解、不支持。最终石全有用新理念、新创意征服了村民,并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合力。

剧中设计的多个桥段被观众称道,在破解剧情冲突上有润物无声之妙。比如,唐天石到医院看望安满仓夫妇,巧遇正在装病的那文斌岳父,借机让老人说出了那文斌如何帮自己假办低保的详情。那文斌以权谋私的伎俩不攻自破。又如,金满堂听到孔权怂恿关文龙不择手段搞垮辛兰的对话,将其传遍全村,戏剧性地转变了村民对辛兰的态度。再如,石全有在回乡创业一筹莫展之时,看到奶奶做出来的大锅菜产生了灵感。于是,“体验式农庄”的创意油然而生。

立志见智中,《最美的乡村》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唱响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创作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创作的总要求。《最美的乡村》主创人员秉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创作理念,他们把紫塞大地上的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作为表现主体,尽显其创作灵感,演绎出精彩故事。剧中没有壞人的角色定位,即使是只求救济、不想付出的贫困懒汉,也有其人性向善一面的描写,进而通过这些人物情感的转变,使“志与智”深植于贫困群众的内心,在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下,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汇入到滚滚脱贫攻坚的洪流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比如,唐天石与那文斌关系的处理堪称典范。唐天石揭露出那文斌在确认贫困户上以权谋私的错误,使那文斌被免掉了书记。为避免因工作加深个人恩怨,唐天石主动找那文斌谈心、交心,并建议那文斌牵头担起养蜂和创办合作社的大任,一次次的诚意逐渐感动了那文斌。而后那文斌带领村民发展起养蜂产业的行动,不仅让安满仓产生了“让贤”决心,还使那文斌重新赢回了组织和村民的信任,又在村主任的岗位上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在配角人物的塑造上。有能力但犯过错误的那家沟村支部书记那文斌,复员返乡决心回报村民的上河峪村支部书记卢振兴,乡贤级的人物老支书邢铁山,工作肯干但不讲方法的三道河村支部书记关文龙,快人快语、经常多话的扶贫干部肖宇驰,倒在养马、育马路上的周教授,古川村的“官三代”冀瑞丰等, 个个人物有血有肉、有喜有怒、生动鲜活,汇聚成新时代下,有新担当新作为的农村脱贫攻坚战中的群星谱。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在扶贫产业的展现上。第一单元的养蜂合作社、手工刺绣,第二单元的食用菌栽培,第三单元的体验式农家游。将现实中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产业项目搬上荧屏,既昭示着扶贫工作为农村留下了巩固脱贫成果的产业项目,也再现了将晒太阳、拉家常、玩小牌的村民变成了有一技之长的农村脱贫产业主力军,实现“智志双扶”的嬗变过程。

立志见智中,《最美的乡村》创新了戏剧叙事结构,为打破传统艺术固化模式开辟了新路。

在宣传报道中,有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的连续报道,也有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做多次的系列报道。《最美的乡村》在戏剧叙事结构上打破了一个主线故事讲到底的结构,大胆地借鉴了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的表现手法。以脱贫攻坚为主线,编创了不同主角、不同内容的三个故事。无论是故事内容、演员选配还是拍摄场景,各有不同、独具特色。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以时间纵向为轴,前后衔接,类似于宣传报道中的连续报道。第二单元与第三单元以时间横向为轴,讲述已经发生过的故事,类似于宣传报道中的系列报道。

全剧虽是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但也有其内在关联。主创人员在第二单元中巧妙地利用了紫塞电视台的元素。先是由主持人辛兰在《紫塞儿女》节目中,与唐天石、卢振兴交流上河峪村的脱贫经验,引出辛兰即将离开主持十三年的栏目,奔赴扶贫一线。由此,转换身份变成了包村第一书记。后是由获得“优秀第一书记”的辛兰,在完成两年扶贫任务后,回台主持新开办的节目《最美的乡村》,第一期节目的嘉宾,是潮水县金山岭镇古川村的村主任石全有,他讲述了两年中创业扶贫的故事。由此,成为第三单元的主人公。故事尽管独立,但从辛兰主持的节目中,让观众找到了连接线。其效果是让观众明白了这是发生在同一地域——紫塞大地上的脱贫攻坚精彩故事。

剧中叙事结构的创新,虽有违常理又追求常理的创作,恰恰为打破传统艺术固化模式开辟了新路。剧中人物多而不乱,故事独而不散,前后衔接自然连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杨正义,承德广播电视台总编辑,高级编辑,第六届全国广播影视百优理论人才,第十届河北省“十佳影视艺术工作者”,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编辑:尉迟克冰

猜你喜欢

立志攻坚精准
姚立志绘画作品
苏梦飞
立志更守志 执志如心痛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党对少先队儿童的希望是什么??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攻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