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市建立精准农业研究试验区的可行性研究

2020-08-19曾健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漳州市试验区精准

曾健

摘 要 漳州市是位于福建省的农业大市,农作物资源丰富,但是目前依然面临着土地资源减少、信息技术落后、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力资源缺乏等诸多问题。大力发展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本文结合漳州市农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阐述发展精准农业对于漳州市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及建立精准农业研究试验区的状况。

关键词 精准农业;漳州;试验区

农业是漳州社会经济发展和海西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漳州平原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致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但是目前农业发展也依然面临着耕地资源减少、农业技术落后、耕地质量退化、环境质量下降、生产资料流失和产品质量下降等部分问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网络”“信息”和“互联网”等关键词,表明党中央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等产业链中的应用。大力发展农业技术,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精准农业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乃至互联网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最新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知识农业的重要生产形式,在漳州市建立精准农业研究试验区,针对性研究精准农业对漳州市农业发展的影响,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振兴乡村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1]。

1 现有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1 耕地资源减少,规模生产水平较低

近年来,随着各项城市用地需求因素的增加,漳州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后备资源面临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非农建设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占用了大量耕地资源,剩余农用地被各种建设项目分割,耕地的质量与数量分布严重失衡,间接导致农村耕地流转不畅,部分耕地闲置,土地利用率和集约化程度较低。农业发展生产方式较分散、粗放,土地流转较难,规模经营水平较低,影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集聚,设施农业规模偏小,水平较低。特别是现行的一家一户、自主经营的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型农业机械的正常作业。

1.2 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技术及其装备薄弱

国土、农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每年均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村信息调查工作,覆盖水土、农耕、生态、化肥农药使用、病虫害和农产品质量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部门间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不足,调查工作容易出现重复和真空地带,同时由于部门间的数据调查体系和调查方式不一,数据“打架”问题时有发生,制约了数据信息的共建和融通,影响数据的公信力[2]。

1.3 化肥农药施用,环境保护问题凸显

化肥农药的施用一直是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大助力,但其往往也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1)过量和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结构破坏,耕地质量退化,进而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加大以及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降低。2)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会导致过量的氮、磷等化学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溉水冲淋到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水质超標,甚至可能导致水域营养化现象的发生,扰乱生态系统。化肥中的亚硝酸盐和镉、铅、铊等重金属杂质也会造成土壤和水环境污染。3)施用于农田的过量氮肥,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氮氧化物,进入大气,致使氮氧化物等空气指数上升,影响环境空气质量。

1.4 人口流失严重,技术人才匮乏

传统农田耕种收益较低,加上农村发展条件不够便利等因素,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和素质较高的人口多数选择转移进入城市,部分地方仅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留守人员难以看护大量的农村生产资料,致使土地荒废、无人耕种,菜园果园疏于管理,水塘失修丧失功能,桥梁村道无人维护。即便是青壮年留村程度较高的城乡结合区,也因人口素质较低,缺乏高学历的农业技术人才,使得农业技术发展缓慢,农民耕种缺乏计划性,随大流就市场,纷纷种植市场热销产品,最终导致农产品大量积压滞销[3]。

2 精准农业及其特点

精准农业通过将高新技术、信息数据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形式以获得农田低耗、高产、优质为目标的现代农业管理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现代遥感和监控技术,详细了解土壤性状,统计土地作物数据,是现代化农事操作与管理的高级应用系统。作为21世纪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之一,精准农业最早由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推广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部分国家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和完善的管理发展模式,不仅有效减少了农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显著。

我国在20世纪末期开始将精准农业的理念引入农业生产中。2000年,我国的第一个精准农业示范区在北京投资建设,随后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区)也陆续设立了精准农业示范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新疆已经初步形成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体系;黑龙江垦区示范区建立专门的研究中心,深入研究精准农业的相关技术。随着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将促进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列入国家的863计划之中,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3 漳州市建立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区的发展对策

3.1 设立研发中心,分布建立精准农业管理体系

精准农业的核心是3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此外还有一系列配套的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和智能计算机控制系统等。3S技术主要提供详尽的农业资源和环境信息,信息量越大,精度越高,越有利于精准农业的发展。整套管理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应该循序渐进,分层分阶段进行。根据漳州市目前现有的情况,精准农业试验区建立后应将重点首先放在3S系统的建立上,可以从各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在试验区内设立研发中心,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以试验区为中心,通过联合调查,数据共享,形成综合性的大数据调查信息,建立自己的3S系统[4]。

3.2 科学指导农耕工作,提升生态环境效益

随着3S系统的建立和数据信息的完善,农业部门和专家就可根据系统中的数据资料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市场供需等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适合种植的作物和相应的施肥对策,指导试验区开展科学有效的种植工作,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减少过量养分肥料的流失,达到最优的施肥生产效果。与此同时,农业部门及镇村各级部门应深入农民群体中,开展各类科学农耕的知识讲座,通过分析有机肥施用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让农民了解其益处,自发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有机肥的使用。从完全依赖化肥到有机肥和化肥结合施用,充分发挥肥效,提高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保证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生态环境效益。

3.3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增强技术交流合作

精准农业发展、推广和应用离不开专业的科学技术人才,优秀专业的农业信息科技人才则是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因此,需要大力实施振兴乡村人才发展战略,一方面创造政策优惠,制定待遇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主动从外部吸纳、重用相关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注重本地技术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体系的建立。在发展人才的同时,也应加强农业技术交流合作,既要与省内外,甚至国内外农业高校开展交流合作,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出国留学等多种途径,安排人员学习国内外各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也要加快自身的农业科技高校建设,为精准农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3.4 发挥地势优势,打造现代农业智慧园区

漳州平原是福建省的“四大平原”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势优势,因此应牢牢抓住这一优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節约集约用地制度,调整优化城乡用地布局和土地利用结构,盘活现有耕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结合前期人才储备和技术发展,进而选点建立精准农业研究试验区。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项设施较为成熟,具备农业信息化、区域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可作为精准农业研究试验区试点发展。在实验区现有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结合漳州自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引进、消化和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或创新发展的农业企业,超越传统农业的制约,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打造漳州自己的现代农业智慧园区。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推进大数据和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探索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漳州市的应用模式及推进路径;另一方面有助于闽台两岸学者专家和涉农企业加强交合作,交流研究心得,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王丹,夏幼明,杜雷超.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及其我国发展现状研究[J].科技视界,2013(33):398.

[2] 李丹.黑龙江垦区精准农业发展状况分析[J].现代化农业,2018(6):63-64.

[3] 张辉,张永江,杨易.美国、加拿大精准农业发展实践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8(1):175-178.

[4] 凡昌茹.浅析精准农业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发展[J].现代化农业,2018(2):10-11.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漳州市试验区精准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新考纲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关注点
中国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商务部表示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