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左走?向右走?

2020-08-19汪廷琼

中学生博览 2020年16期
关键词:选科文科理科

汪廷琼

多功能厅,我校第十届教改研讨会现场,台下黑压压地坐满了听课嘉宾。高一(1)班的学生进场坐好后,伴随着背景音乐,我开始破冰暖场:“人生无处不选择,现在请听题并亮出你们的选择——如果选A请鼓掌,如果选B请跺脚。”

起床铃响了,你是A想再睡一会儿,还是B立刻起床?(学生大笑着鼓掌。)

降温了,你是A穿单裤,还是B加秋裤?(学生大多鼓掌,一部分同学跺脚。)

高中期间,你是A专心读书?还是B谈一场恋爱?(学生鼓掌,笑。)

大学专业,你是选择A人文类,还是B理工类?(全体除了两个同学以外都跺脚。)

大学毕业后,你是A读研究生,还是B马上工作?(学生掌声热烈。)

我继续说:“看来这样的一些选择难不倒同学们。可是有的选择需要我们慎重考虑,正如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作选择呢?欢迎大家一起走进‘向左走?向右走?。”

“影响我们作决策的因素”

小A是一位高一的同学,他正为选科的事情而烦恼。

他的成绩中上,最擅长的科目是物理、数学。他非常喜欢历史,也喜欢历史老师,但不太喜欢政治。目前的考试中,有时政史地成績比理化生还好一些。

他自己想选政史地,但爸爸妈妈想让他选理化生,因为考大学可选专业多,就业面也广。他的好朋友坚定地选择政史地,他不想与好朋友分开。他对人工智能也很感兴趣,但他也想成为一位历史大家。

你觉得小A该怎么选择呢?

我请组长组织同学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你觉得小A该选什么样的科目?第二,影响小A选科的因素有哪些?第三,除了以上因素外,你还想到哪些影响因素?

1组分享:选文科,因为小A非常喜欢历史,还喜欢历史老师;

2组分享:选理科,因为在现实和理想中间,应该更加考虑现实,要考虑将来就业的形势;

3组分享:选理科,父母希望孩子选理科,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比较强;

4组分享:选文科,因为文科的成绩比理科的成绩要好一些;

5组分享:选文科,因为好朋友在文科;

“决策金字塔”模型

6组分享:选理科,因为他擅长物理化学,对人工智能很感兴趣。

我总结:同学们说到了“喜欢”“成绩”,我们把这一部分叫作“自我”;同学们又说到了“父母”“老师”“朋友”,我们把这一部分叫作“他人”;同学们还说到了“将来就业的形势”,我们把这一部份叫作“环境”。现在我们把这三个角连起来,就形成了“决策金字塔”模型。我们作决策的时候,这三大方面会影响我们,共同作用于我们的目标。“自我”方面,除了“喜欢”“成绩”外,还包括“能力”“价值观”“性格特点”“身体健康状态”;父母家人、师长、同伴们的影响,我们把它叫作“他人”;而“资源”,即爸爸妈妈所从事的行业,或者他们能够为我们提供什么帮助,整个社会发展的潮流各种资讯等等,我们把它叫作“环境”。

我们看到,作决策要考虑这么多因素,这让很多决策显得难以进行。我们做过一个小调查,有79%的同学在高一时认为选科“So easy”,我选好了;可是到了高二,只有56%的同学“完全不后悔”。请问这23%的同学怎么了?

有一个同学小声回答“真香”。我回应:“那他们想好了还是没想好?”学生回答:“没有想好。”我继续说:“高二的学长学姐从他们的经验教训出发,给高一同学一些建议,我们一起来看看。”

“不要理科学不好就来文科混,文科同样难。”“不要逞强,认为选文科是丢脸的事儿。”“要听取父母、老师的建议,虽然有时候我们觉得他们烦,但不听会后悔!”“选更喜欢的才有动力学下去,有点儿优势,就更有信心一点儿。”“无论选择什么都需要认真对待,否则患得患失就更学不好。”

我点评:“我们石室天府的学子站位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哇!(学生笑)是的,对于选科来说,我们要遵循本心选我所爱,不问东西。可是读完这些建议过后同学们是不是还很迷惑,我究竟该怎么选啊?别急,今天汪老师带给大家一个秘密武器——‘生涯决策平衡单。”

生涯决策平衡单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空白“生涯决策平衡单”,在我的带领下,以小A同学为例,用“生涯决策平衡单”这一工具完成对自己“选科”的决策。

第一步:列出我们需要比较的所有生涯选项,今天我们用于选科,所以选项一是“政史地(文科)”、选项二是“理化生(理科)”;

第二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按照“决策金字塔”中“自我”“他人”“环境”三大考虑因素,分别罗列出选项一与选项二的考虑因素;

第三步:为选项考虑因素赋值,即给予权重分数。最重要的因素为3分,最不重要的因素为1分;

第四步:设定各个选项对相应考虑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数。从1分到5分,根据选项对考虑因素具体项影响的大小而定;

第五步:加权算出总分,然后评估不同的生涯选项。

生涯决策平衡单

在学生完成了第三步“为选项考虑因素赋值”后,我通过采访发现:赋权重“3分”主要集中在“兴趣”和“成绩”;赋权重“2分”的是“社会需要”;赋权重“1分”的是“父母的意见”。

当学生完成了五个步骤后,我们开始了分享:

选择“理化生”的请鼓掌,选择“政史地”的请跺脚。我观察到只有一个同学在轻微地跺脚。我先请她自己给自己鼓一次掌,并让其他同学也把掌声送给她。我问:“你怎么舍得离他们而去?”女生说:“我也舍不得。我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我的兴趣在于学文,成绩也是文科最好。我相信一定有适合我的文科专业。的确,文科的社会需要少一些,但这个社会难道不需要文科专业的人才吗?”我听到这句话后,立刻重复并向全场发问:“这个社会难道不需要文科专业的人才吗?”学生大声回答:“需要!需要!”同时以掌声热烈回应。

我继续引导:通过生涯决策平衡单作出的选择与你最初的想法一致的,请跺脚;与你当初选择不一致的请鼓掌(绝大部分同学跺脚,只有少数几个同学鼓掌)。我就去采访鼓掌的一位男生:“你当初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男生回答:“我原来是特别想选文科。通过运用生涯决策平衡单,理科比文科多了三分,所以我选择了读理科。”我回应:“那你对这三分的权衡,内心有没有一点儿小小的挣扎?”学生回答:“还是有一点儿吧。”我继续问:“那接下来你可能要做的事情是?”学生回答:“好好努力,天天向上。”

我追问:“我看到我班几乎90%的同学当初和现在的选择都是一样的(这个班为理科实验班)。那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没有新的思考或收获?”

一男生说:“我今天学到的是‘权衡利弊。以前觉得选理科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今天通过‘权重让我知道了哪些才是最为重要的,哪些是不那么重要的。”

我说:“是的,‘生涯决策平衡单是用来帮我们作理性决策的一个重要工具, 那是不是生涯平衡单得分较高的就一定是我们人生的正确决策?”学生回答说:“不一定。”

总结升华——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观看视频《开讲了》中刘德华的选择。视频中,刘德华选择去了电影行业,而梁朝伟选择留在了电视剧行业。他们都发展得很好。

从心出发,去选择属于自己的道路!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正如同萨特所说,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当我们面对困难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生涯平衡单来帮我们进行理性思考,无论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编辑/张春艳

猜你喜欢

选科文科理科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生涯规划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选科浅析
生涯规划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选科浅析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高一严禁选科分班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科第11题的多种解法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