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创新性研究
2020-08-19高娃
高娃
摘 要: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练习,以适应社会发展。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直接反映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在对比以往课程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寻找适合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评价机制,并以台州技师学院实践教学為研究对象,整理出较为科学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评价体系;通用职业素质课程;问题
一、引言
通用素质课程是人社部打造的新型课程,从学生的职业生涯角度,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习得职业知识,形成职业基本意识,最后锻炼职业能力。例如,台州技师学院开设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理解与表达等课程,从不同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但课程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通用素质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以往教学课堂存在的教学评价上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实现上的形式化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时,往往写着“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三维教学目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能力目标,过多的将教学的重心集中于知识的讲述和普及。然而,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的缺失使得课程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教学目标也很难实现。即使一部分教师制定了相应的能力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未能体现,能力目标只存在于教案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最终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所提倡职业能力不能实现,使得教学目标成为空中楼阁。
(二)片面追求量化式的评价方式
量化指标有助于对评价结果的统计和归类,可操作性较强,但有些课堂教学特征很难仅仅用量化指标准确的界定。传统教学的评价量化注重终结性评价占100%,等级制或是百分制,目前职业类院校课程教学做了相应改革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最终成绩,平时成绩60%加最终评价成绩40%。从占比中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但目前职业学校还存在着所有课程一刀切的状况,未能根据课程设计的实际需求科学设置比例,只是一味的体现在数字的量化上。例如,学科不同,文理不同,年级高低不同,因此判定目标的模式不能太统一、太标准。单纯的从量化的角度看课程的评价体系,是不能反映全貌的。定性评价有助于弥补定量评价的缺陷,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难以量化的课堂教学特征,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一定要处理好定量和定性的关系。
(三)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现阶段的职业院校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主导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评价的状态,就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对教师的教学失去兴趣。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教师长期不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与参与性,使得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的教学评价不能客观全面的反应教学的真实情况。在教学中让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主体参与教学观念转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除此之外,学校内部的教育系统。例如,教务处、教师和专家未形成多方联动的态势,一个专业性的课程需要得到学校的资源支持,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学习沟通的教学氛围,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普遍存在着目标定的过大,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少了必要的支持,还是按照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继续施行,新的评价体系和创新方法受到了制约。
三、构建通用素质课程评价体系的方法
(一)增强对教材整体性把握,明确教学目标
一门课传递的核心观念和价值观体现着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一个不能够整体透彻的研究过教材的教师,是不能够掌握教材的核心,更别提将教材的核心思想传授给学生。所以分析教材的内在逻辑,才是教学的首要内容。对于通用素质课程而言,教师要研究每门课程所要传达和锤炼学生的哪种职业能力。例如理解与表达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准确理解、精确表达的能力;自我管理是指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行动等表象进行一个有机的管理过程;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独立地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来实现学习目标。为此台州技师学院在开设通用课程之前就主动组织相关专业对口教师向专家组学习,了解课程结构,学习课程模式。教师对教材有了大方向的认识,也为之后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采取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
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记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例如,理解与表达课程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演讲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管理主要是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控制自己的行为,规划计划等,教师可采用制作时间表,定期打卡等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通过课堂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学习计划表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通过调查报告将课本理论知识得到实际性的应用。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喜欢上课堂。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善评价结果反馈机制
以学生为核心是教学宗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学目标才能够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性未能显现,学生的相应能力未得到充分锻炼。多元化评价主体能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也要注重实现学生评价的主体性,使学生由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这对于通用职业素质课程课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能得到锻炼和提升。例如,在理解与表达课程中采用课上以每小组组长为管理者,以小组活动记录表为载体,由教师对每组答题情况进行打分;每次课结束时,由小组长对小组所得分数按组员表现进行不均等分配,答题积极的同学获得高分,答题少的同学获得低分,不答题的同学不能获得分数。在教学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把教学的主动权交了学生。
形成性动态评价,评价方式是动态的,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发展状态,以便掌握学生学习成长规律。例如,自我管理课程评价方面采用每周好习惯打卡的评价方式督促学生自我管理,每周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打卡情况汇报。另外,课程中开展7天的好习惯打卡视频拍摄活动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开课时布置打卡任务,打卡方式自选。同学们打卡的活动丰富多彩,俯卧撑锻炼的、跑步的、光盘行动的、骑行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凸显了自我管理的主题。课程中设置教学主题测试以及测评表,及时跟进教学效果。
建立完善的后续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对于学生而言要对学生的最终完成性情况做反馈。例如,台州技师学院的导师制模式,自主学习课程采用的是撰写调查报告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一名小组长;小组选取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形成初步的调研方案;学生课上展示选题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适当指导;小组成员依据选题展开调研;最后撰写调研报告,完成调研内容进行课堂展示。在调研过程中学生将自主学习课程中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了具体的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评价机制的形成,需要外在的监督。为保证最终的评价机制合理科学,学校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监督,教务处负责为课程提供必要的学习交流路径,还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教学质量。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比例和质性评价机制
素质课程的课堂评价标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状态实时调整,制定考核标准上要突出学生能力,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分配考核比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课程可根据课程能力目标设置不同考核权重。当然,如果课堂中全部量化标准测量,就会失去灵活性,缺少了教师和他人的主观性判断,缺少了学生成长中的道德评价,所以要在量化评价的同时加上必要的定性分析,使得评价机制更加科学。例如,自主学习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即小组课前展示20%+平时游戏表现20%+平时完成作业情况20%+调研报告40%。将考核方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游戏过程中增強了课堂的参与度,也可以观察到学生的成长状态。平时作业主要由小组成员学生的互评分数和教师评判分数构成,学生主体地位得以显现。调研报告锻炼了学生观察事务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敏感度。最后的定性评价主要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价。此处的专家是指课程最后请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做点评,也使得不同专业之间充分的交流,完善了评价机制。走一条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道路,实现评价内容、方式方法的多化。
参考文献:
[1]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53-61.
[2]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98.
[3]杨海灿.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研究——以《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