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拐点
2020-08-19范军
范军
公元1828年2月14日是道光七年的除夕。这一天,道光皇帝的早餐菜谱是:“鸭子白菜锅子一品,海参溜脊髓一品,溜野鸡丸子一品,小炒肉一品,羊肉炖菠菜一品。”差不多是四菜一汤的水平。这还是在除夕,在时事维艰的道光七年即将过去的时刻,这是帝国领导人给自己的犒赏。
这天,道光依旧穿着打补丁的裤子,“衣非三浣不易”(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见《满清外史》记载),依旧愁眉深锁,为帝国捉襟见肘的日子做道德榜样和国家表率。帝国的日子是越来越艰难,以至于他这个当皇帝的一天仅有早、晚两次正餐。
早在道光元年的十一月初八,皇帝就发布了他的施政纲领——《声色货利论》。在这篇文章中,道光帝提倡节俭治国,表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最重要的是皇帝身体力行,他经常派太监出宫去买烧饼,晚饭就和皇后以此为食,啃完烧饼立即上床睡觉,这样做,还节约了灯油。他坚持使用普通的毛笔、砚台工作,坚持每餐不过四样菜肴的工作餐标准,以此引导国风民风。
国风果然被影响了。起码在道光皇帝视线所及,很多官员都开始艰苦朴素起来。大学士兼领班军机大臣曹振镛率先穿上打补丁的裤子,其他朝中大臣也纷纷仿效。不过,在道光皇帝视线看不到的地方,很多官员依旧声色犬马,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一场宴席可以历时三昼夜;一种豆腐可以有二十余种做法;一种猪肉也能做出五十多種花样。所谓“大宴会则无月无之,小应酬则无日无之……终日送往迎来,听戏宴会”。依然一派盛世光景。
但是,越节俭越贫困,帝国的财政状况依然窘迫——就像当时朝中大臣向他质问的那样——“岂愈奢则愈丰,愈俭则愈吝耶?”节俭在这个王朝成了原罪,原因是什么,他也不明白。由此,道光的节俭成了史上最强的节俭秀。
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节俭,而在视野上。道光十八年是公元1838年,鸦片战争爆发前两年。这年4月的某一天,江南道御史周顼给道光帝上了一道名为《通商以银易货不准鸦片抵交折》的折子,其中有一段文字大意是这样的:
……外夷洋人对于中国内地的茶叶、大黄,一旦数月不吃,就会双目失明、肚肠堵塞,直至丧命,与鸦片之害比较起来,威力当然要大得多。内地中国人并不都吸食鸦片,而外夷洋人必须食用茶叶大黄。外夷拿无用害人之物,尚能控制中国的利权,为什么中国不能用有益于人的东西,换来外洋的银币呢?今请皇上降旨,令沿海各省总督、巡抚,认真计议,对外夷购买茶叶、大黄,定出价格,只准用银购买,不准用鸦片抵交。
以今天的视角望过去,这真是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文字——茶叶、大黄比鸦片威力要大得多,甚至摇身一变为战略武器,这样的见识出自堂堂的江南道御史,简直称得上天方夜谭了。
令人奇怪的是,周顼的建议没有招致他人的反对或嘲笑,反而引来一片赞同声。漕运总督周天爵、福建巡抚魏元烺纷纷上疏支持周顼的建议。
一个王朝的视野终于在茶叶、大黄面前露了原形。道光在看过周顼的奏折后,立即“命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粤海关监督豫堃,审时度势,相机办理,以茶叶、大黄,震慑外夷”。
这,就是鸦片战争前夕大清帝国的备战实情。帝国领导阶层以一个英国人意想不到的角度进行了反击。毫无疑问,这样的反击令人无语,堪称道光朝的幽默。
两年之后,道光朝的幽默在持续。道光二十年八月初四,鸦片战争一触即发,英国人出兵已既成事实。打,还是不打,是一个问题。道光皇帝拿不定主意。
因为有一些问题他还找不到答案。比如中国与英国是否有陆路相通?是否可以经新疆打到英国本土;还比如英国女王的一些隐私问题。道光皇帝很好奇:“该女主年甫22岁。何以被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人,在该国现居何职?”他希望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
当然,道光到最后是得到答案了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3月,当第一次鸦片战争差不多结束的时候,道光皇帝通过广东方面送来的两名懂英语的通事(翻译),总算弄清了以上若干问题的答案。不过,道光帝获得的答案应该说是迟到的答案,也是代价昂贵的答案。他本应在战争之前就获得,但是很遗憾,为了获得它们,皇帝付出了“天朝”的尊严,以及国土。据《清宫述闻》记载:道光皇帝在战败后签署《南京条约》之前的一个夜晚,绕殿逡巡,不停地拍案叹息,直到五更时分,才用朱笔草书一纸(同意议和的批复),连称自己对不起祖宗。
公正地说,道光皇帝其实很有自惭意识。他之前的五位皇帝,死后都建有“圣德神功”的碑楼,但他死后,却没有碑楼。儿子咸丰虽然为他撰写了碑文,却只刻在神道的阴面,不易被人察觉。这其实是一个皇帝的耻辱。因为清朝有制,凡皇帝有失国之尺地寸土者,不得建“圣德神功”碑楼。道光在鸦片战争之后丢了国土香港,已然是个有缺憾的皇帝,所以不能建“圣德神功”碑楼。关于这一点,道光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在谕旨中说:“谨案各陵五孔桥南,均有圣德碑亭……在我列祖列宗之功德,自应若是尊崇,昭滋来许。在朕则曷敢上拟鸿规,委称显号,而亦实无称述之处,徒增后人之讥评,朕不敢也。”另外他在写给儿子的遗诏中也反复交代:“如有撰述,可于小碑楼阴镌刻。”以免招致后人“讥评”。
道光朝的年界是公元1821年至1850年。在此之前,这个王朝已经承平200年,外侮不敢近;但在此之后,帝国国运日益走衰。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史的开局年代,不完美的男人道光最终画下了一道不完美的曲线,令人遗憾,唏嘘不已。
(摘自《乾隆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