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长战将

2020-08-19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20年4期
关键词:叶飞陶勇张爱萍

55名开国上将中,有新四军经历的共12人;

重组后的新四军旅长这一级,

除了叶飞、张爱萍、刘震,其他人皆授中将

叶飞:抗命打郭村,陈毅急得直跳脚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的55位上将中,55名开国上将中,有新四军经历的共12人;重组后的新四军旅长这一级,授上将的不多,除了叶飞、张爱萍、刘震,其他人皆授中将。

叶飞,祖籍福建南安,出生于菲律宾,母亲是菲律宾人。1933年,19岁的叶飞参与创建了闽东革命根据地和闽东红军游击队。在土地革命战争最残酷的时期,他坚持在闽东开展游击斗争。1938年3月,叶飞领导的游击部队到达安徽岩寺,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6团(代号良团,人们习惯称之为“老6团”),叶飞任团长,下辖3个营,共计1300余人。

1938年10月1日,叶飞率第6团东征苏南,挺进茅山,在從皖南到茅山的8天行军途中,就与日伪军打了7仗。12月23日,叶部正式归入第一支队建制,从此,叶部便在陈毅麾下转战大江南北敌后,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威震敌胆的主力之一。

到茅山后,第6团克服了种种困难和不利条件,很快适应丘陵和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以夜袭、奔袭、奇袭和伏击等战术,取得了白兔、宝埝、延陵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提高了对日作战胜利的信心。为此,支队司令员陈毅于1939年5月特地写了一封题为《献给良团全体同志》的信:

我首先指出良团的艰苦作风,是本军中最突出的。回想在去年冬天,大家不发用费,用茶叶当烟吃,用烂棉絮包脚当鞋穿,每天吃两餐,甚至无菜吃,吃光饭。而你们能做到逃兵很少,能继续争取战斗胜利,维持模范纪律,这是我军优良传统的保持和发扬。这是我良团的特色,可做本军的模范。

1939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抵达皖南视察新四军军部,传达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入敌后发展华中的精神。陈毅返回苏南后向部队作了传达贯彻,决定派叶飞率第6团向京沪铁路以东挺进,陈毅还亲自到部队作动员报告,要求叶部通过向东作战解决人、枪、款的问题,相机建立敌后根据地。

1939年5月5日,叶飞率第6团挺进东路(京沪铁路以东)苏(苏州)常(常州)太(太仓)敌后地区。由于此次东进之行,是突破国民党第三战区藩篱的秘密行动,为保守机密,叶飞以回菲律宾探亲、治病的名义事先向第三战区请了长假,东进时化名聂杨,第6团的番号也改用中共江苏省委组建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番号,编为江抗第二路。江抗总指挥梅光迪,叶飞任副总指挥兼中共东路工委书记。叶部东进的同时,陈毅在茅山另外又组成一个由段焕竞任团长的第6团,以应付第三战区的随时核查。

叶部东进敌后,神出鬼没,连战皆捷,在地方党组织配合下,初步建立了以阳澄湖东塘寺为中心的苏常太和澄(江阴)锡(无锡)虞(虞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通过东进,部队的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短短数月时间,部队人数也从东进时的700人扩大到2000多人。

1939年10月初,江抗奉命西撤丹北地区休整。11月底,整训完毕的江抗奉陈毅之命北渡扬中,与管文蔚部合编,沿袭管部新四军挺进纵队番号。管文蔚任司令员,叶飞任挺纵副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纵队下辖4个团。

1940年3月的一天,中央代表、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要求叶飞率所部两个团孤军深入苏北,坚守一个星期,吸引国民党顽固派来进攻,在陇海路边的八路军黄克诚纵队以及新四军皖东部队与江南部队好以增援为名进军苏北,消灭国民党嫡系、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部。叶飞接受了这个艰巨而又充满风险的任务。

当叶飞部5月转移到郭村休整时,本来是新四军统战对象的国民党苏北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简称两李)在韩德勤的挑拨下,见叶飞部仅2000余人,于是磨刀霍霍,欲趁机消灭叶飞部。形势十分危急,陈毅三次来电指示:“切不可在郭村孤军御敌,不得已可以退回江南。”但叶飞与大家商议后认为可打,主张不执行陈毅的命令而在郭村御敌。

在此紧急时刻,由共产党控制的两李名下的陈玉生支队(陈玉生为共产党员)也在此时准备起义,李长江欲以4个支队武力解决,情形十分危急。陈玉生来急电请求支援。保卫郭村本来就兵力严重不足,这时再分兵去救陈玉生支队,显然是犯了分散兵力的兵家大忌。但又不能坐视不救,叶飞最后还是决定派出4团去救陈玉生支队。

6月28日拂晓,李长江率重兵杀气腾腾地向郭村发起进攻。当天,叶飞指挥1团击退了李长江部的进攻,并歼其2个团。29日拂晓,李长江再次发起攻击,1团官兵与郭村百姓同仇敌忾,再次击退了敌人。但当晚,叶飞接到刘少奇的紧急电报,说原定增援的八路军黄克诚纵队和新四军五支队因敌人的阻拦而无法赶到。最后,破釜沉舟的叶飞率1团打破了李长江的3次进攻,歼敌3个团。

郭村之战的最大风险是孤军作战,孤立无援,又冒分兵援救陈玉生的风险。当郭村战斗打响后,陈毅急得直跳脚,一面埋怨刘少奇,一面骂叶飞“冒失鬼”“初生之犊不畏虎”。

叶飞一直忐忑地等着陈毅批评自己,然而他在干部会上的讲话都是表扬。后来,一天晚上,陈毅找叶飞谈话。他非常严肃地对叶飞说:“叶飞同志呀,你知道不知道,你这一仗虽然打胜了,可是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以后你再不能这样冒险了。危险哪,如果打不赢,你就全军覆没了。你懂不懂?”“我懂!但援军来不了,只能完全靠自己解决战斗了。”叶飞回答道。陈毅感慨地说:“你那个6团不简单,土地革命锻炼出来的,党的精华啊!这些老战士九死一生,斗争经验丰富,一个人都可带一个连或一个营。把这样的部队同国民党拼掉了,我们要成为历史罪人哪!”

郭村战斗的胜利,打开了新四军的不利局面,陈毅称之为“我军对苏北之进攻出发地”“奠定了站稳苏北脚跟的开始”。事实证明,郭村战斗是东进序曲,是黄桥决战的前奏。解放后,郭村战斗被拍成电影《东进序曲》。这部电影拍得很生动,刘少奇还特地请来访的印尼共产党领导人艾地观看这部影片,并向他介绍说:“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正确运用斗争策略的一个好例子。”

“皖南事变”后,叶飞任新四军第1师第1旅旅长兼政委、副师长,参与指挥苏中地区反“扫荡”、反“清剿”和反“清乡”作战。1945年起,叶飞任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和中共苏中区委书记、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天目山反击战。1955年,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爱萍:“神兵夜昏重霄降,尖刀雪亮挖敌心”

“皖南事变”后,原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张爱萍任第3师9旅旅长兼第3师副师长。9旅成立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即回师皖东北。

数月前,张爱萍的部队在皖东北改编为五纵三支队后,即开始挺进苏北。如今再回去,皖东北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根据地被日伪军蚕食,中心城镇青阳被伪军占领,周围又有散落的据点。而抗日民主政权所能控制的范围,已被挤压在洪泽湖边一个狭窄的地带。

皖东北根据地对在津浦路西活动的新四军4师彭雪枫部来说尤为重要,一旦失去,第4师将陷入无退路的孤立无援境地,华中战略区的南北通道亦将因此被切断。恢复皖东北根据地已成当务之急。刘少奇亲自点将,要求张爱萍率领9旅迅速夺回被日伪顽占领地区。

从部队准备进入皖东北地界的那一刻起,张爱萍便不断派出侦察兵侦察敌情,反复权衡后,他果断拍板:“断其四肢,不如挖其心脏。集中兵力,首战青阳(皖东北中心集镇)。”

张爱萍随即开始作战部署:27团担任主攻,25团助攻,24团准备打泗县的援敌。此外,地方武装监视和阻击洋河方面的可能来援之敌,旅特务营担任预备队。最后张爱萍专门补充说:“旅部指挥所设在青阳东南大刘庄,战斗打响后,指挥所前移,我随主攻部队。”

2月11日,随着夜幕降临,张爱萍率参战部队悄然向青阳镇行动。21时,两颗耀目的信号弹凌空升起。骤然掀起的钢铁与烈焰炽起的风暴,粉碎了青阳镇的沉静。9旅主攻部队在火力掩护下,跨外壕、涉冰河、炸围墙、破前沿、沖入镇内……守镇伪军如大梦初醒,他们依托工事,拼命顽抗,猛烈的火力封锁了路口。此路不通后,参战中队选择了掘墙而进的办法。即在外墙上挖掉砖块,然后塞进手榴弹,炸开一个缺口后,向前推进。

由于青阳镇为古老集镇,砖墙瓦房很多,推进速度较慢。这时,张爱萍从旅指挥所来到27团指挥所。27团团长赵汇川在若干年后对张爱萍这次亲临他的指挥所印象极深。他说:

旅指挥所本来设在青阳东南的大刘庄,张旅长却不愿在室内进行电话指挥,亲自到了两个团来实地观察战场情况,指挥部队作战。到我们团指挥所看后,又非要到突击营看看不可。我陪他到了2营,询问部队发展和下一步打算。牛营长提出搭梯子,从墙上打洞,在屋顶上堆沙袋,以机枪掩护攻击等办法,这些都是指战员在战前准备讨论时,根据实战研究提出来的,又得到了前段实战检验证明是可行的,充分显示了群众的聪明才智。张旅长听了非常高兴,当即表示同意。

此后,张爱萍又带领侦察科长和警卫赶往镇西北角的29团指挥所,与副团长沙风一起研究突击方案。张爱萍原计划能在拂晓前结束战斗,但战场进展情况不如人意。眼见东方发白,参战部队利用夜间掩护攻击的优势渐渐消失。

张爱萍决定继续攻击,并要求参战部队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争取上午10时前拿下青阳镇。

为防日军增援,张爱萍调25团两个连加强阻击部队的实力。此时,4连已突破外围据点,但街心伪军炮楼的机枪火力很猛,压制着后续部队无法前进。为此,张爱萍命令调来“王牌”武器。所谓“王牌”,是一挺从日本飞机上拆下来的机枪,口径12.7毫米,威力很大。因为子弹很少,没有补充来源,所以必须经旅首长批准方可使用。结果“王牌”发威,只3发子弹即贯通炮楼,伪军受此惊吓,哪敢抵抗,随即缴械投降。27团随即向纵深前进。此时25团已从青阳镇的西面攻入,两个团形成合围态势,守镇伪军很快被瓦解。上午9时许,青阳镇被攻克。

此役共毙伪军100多人,俘伪副团长以下600多人,缴获机枪6挺以及其他军用物资。战后的张爱萍非常兴奋,挥笔写下了《青阳歼敌》七律一首:

东进驰援北渡军,妖魔卷土漫血腥。

神兵夜昏重霄降,尖刀雪亮挖敌心。

晨听鬼卒一网尽,分兵遍扫落叶纷。

痛快淋漓复失地,军民欢畅迎新春。

青阳镇首战告捷后,张爱萍乘胜率9旅横扫侵占皖东北地区的日伪顽匪,经40天连续作战,收复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接着,又组织力量,平定了洪泽湖匪患,使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1942年12月,张爱萍任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兼第8旅旅长、政委,兼盐阜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及盐阜地委书记,统一指挥盐阜地区的反“扫荡”斗争。他运用灵活多样的作战样式,领导军民粉碎了2万余日、伪军的大“扫荡”。1944年9月,张爱萍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率部转战在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的广大战场,连续作战,收复失地。1955年,张爱萍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震:战士们说“刘旅长的软刀子真厉害”

“皖南事变”后,原八路军第四纵队第4旅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第10旅,26岁的刘震任旅长,率部在豫皖苏和皖东北地区坚持抗日斗争。刘震打仗速度快、攻势足,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为“破寨大王”。

1941年9月,新四军军部决定,为便于指挥,第4师10旅与第3师9旅互调建制,原旅、团番号不变。第10旅由皖东北进入淮海区,实行主力地方化,刘震任旅长兼淮海军区司令员。

1942年冬,日、伪、顽和地主还乡团大举向淮海区根据地“扫荡”,刘震率部巧妙地兵分两路提前转移,让敌兵扑了一个空。但日伪随即在淮海区各地建立蜘蛛网式的据点,“实行包干”“分片扫荡”。各个据点很近,白天互相能看到炮楼,刘震他们攻打一个据点,其他据点的炮楼立即“四方出击”来援助,因此,他们白天行动十分困难,只好采取夜间行动。可在夜间又有问题了,老百姓家养了不少狗,他们一行动狗就乱叫,据点鬼子听到狗叫就乱打枪、乱开炮。

于是,刘震将主力地方化,成立12个小团,与各个县的警卫团、县大队“混”在一起,在全区搞“拆开打”运动,这些措施很有效。所谓“拆开打”就是动员各区老百姓自己起来拆瓦房,把砖头、木料分散藏起来,使得敌兵修据点、炮楼因无原料,修建速度减慢。再动员老百姓自己“打狗”,村庄里无狗了,部队行动就方便了,因为听不到狗叫,战士们就是走到炮楼跟前,鬼子和伪军也不会察觉,突然枪炮一响,即使其他炮楼听到后赶来增援,但他们人马还没到,炮楼就已经被解决了。另外,战士们把那些打死的狗全拖到鬼子的据点周围,三五天后,死狗就开始腐烂发臭,成为一个个“臭狗阵”。有的被熏得受不了的鬼子,只得放弃据点逃跑。

很快,刘震在淮海区打开了局面,一支3000人的队伍发展到了15000人的大部队。战士们无不称赞道:“刘旅长的软刀子真厉害!”

经过一段时间的残酷激烈的斗争,日军被拖得筋疲力尽,退回原地,伪军也大部缩进了据点。刘震乘机于1943年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夏季攻势,之后又多次发动反“扫荡”斗争。斗争中,他将游击战术运用得淋漓尽致,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水平。4个支队的主力被机动使用,有时围城打援,有时强攻据点,有时突然袭击。敌人的据点纷纷被拔掉,新四军主力活动区域扩大。而第10旅在淮海区实行的主力地方化,也全面开花结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苏北伪军仍盘踞淮阴、淮安、盐城等县城,企图负隅顽抗。此时,刘震的第10旅刚刚恢复为主力部队,便接到了攻取淮阴城的命令。

9月6日,刘震指挥部队采取重点爆破与猛烈火力相结合的打法,迅速攻入淮阴城,击毙伪军28师师长,全歼该师9000余人。这场战斗充分展示了第10旅顽强的战斗力,同时还取得了部队从长期游击战转向对外有防御城市的攻坚战的重要经验。

新四军首长特发来嘉奖电:“淮阴之战赖我指戰员奋勇于命,于短时间内突入敌伪坚固城防据点,击毙敌酋,解放淮阴城,使我苏北、苏中、淮南、淮北打成一片,殊堪嘉慰。”

1945年9月下旬,新四军第3师奉命进军东北,刘震被任命为副师长。11月底,第3师在锦西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

1955年,年仅40岁的刘震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

王必成:“老虎团”虎啸江南茅山

1938年初,王必成从抗大第三期毕业,被党组织派往新四军工作。王必成先后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2团参谋长、团长,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协助与指挥所部连打数十仗,仗仗精彩,连战皆捷,创下了许多个“第一”,为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突出贡献,打出了“王老虎”和“老虎团”的威名,可谓虎啸江南茅山,震憾大江南北。

1938年春,毛泽东指示成立不久的新四军:“目前最有利于发展的地区还在江苏境内茅山。”6月13日,时任第2团参谋长的王必成随部进抵茅山地区,展开于镇江、句容、金坛、丹阳一带。

新四军初来乍到,眼前的头等大事就是积极打击日寇,站住生存和发展的脚跟。作为新四军深入到敌后最远的先锋团参谋长,王必成渴望用战斗的胜利来证明第2团的战斗力。因此,熟悉地形、侦察敌情、捕捉战机等,他都亲历亲为,从不马虎。

经过十来天的准备,机会终于来临。第2团侦察得知镇江至句容公路上的日军汽车队往返运输频繁,于是经请示陈毅批准,决定由副团长刘培善带队,参谋长王必成具体指挥,率第2营在镇江西南丹徒县的竹子岗地区伏击日军汽车队。

6月28日上午9时许,由8辆大卡车和1辆小汽车组成的日军汽车队进入伏击圈,经短促激战,第2营击毁包括小汽车在内的日军车辆6辆,毙日军10余名,俘日军特务机关黎明公司经理官明弦政南,这是新四军进入江南敌后俘虏的第一个日本军人。

战斗结束后,部队随即转移至孔家垄待机伏击报复之敌。午后,日军来援的步兵和骑兵各一个小队,携小炮4门,再次进入第2营伏击圈。指战员们猛烈冲击,经3个小时激战,将敌击溃。竹子岗和孔家垄伏击战一气呵成,第2团首战旗开得胜。

紧接着,第1营又接到情报,沪(上海)宁(南京)铁路镇江与丹阳之间的新丰火车站,驻有日军岩松义雄第15师团松野联队广江中队的一个小队40余人,近日接到任务要随师团开往武汉前线。这两天,他们正杀鸡宰猪,大吃大喝。

7月1日夜23时许,新四军以第2连发起突然攻击,第1连和丹阳抗日自卫总团一部分别担任两头警戒,第3连为预备队。手榴弹爆炸的响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日军,几名日军借着酒劲拿着枪就往外冲,第2连战士随即与敌进行白刃搏斗,将其消灭。这时,30个左右的日军固守车站房屋,用火力封锁门窗和楼梯。于是,第1营用火攻,将顽抗的日军全部烧死,并烧毁车站。

历时1个半小时,战斗胜利结束。陈毅闻讯,高兴地说:“这是我们新四军向党的17周年生日献上的一分厚礼!”

夜袭新丰车站一战,创下了新四军战斗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夜袭战,第一次攻坚战,第一次对敌据点的攻击战,第一次进行铁路交通枢纽破袭战,造成江南最重要的沪宁铁路全线瘫痪一天,公路交通也中断月余。“新四军火烧东洋兵”,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此后,王必成又率领第2团参加了夜夺句容城、珥陵击日船、智勇奇袭麒麟门、袭击伏击薛埠镇等战斗,均获得可喜战果。值得一提的是,攻打句容城,创造新四军部队进入苏南战斗后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在日军屯兵众多之地进行的进攻战,第一次攻击日军所占县城,第一次团级规模攻坚战,第一次攻破宁杭国道重要交通枢纽。延安《新华日报》对此战进行了宣传报道。

短短半年时间里,第2团以游击战的方式,声东击西,扫南打北,打得日军惶惶不可终日。接连不断的胜利消息,令当地群众欢欣鼓舞。新四军在当地威望飙升,第2团在茅山地区迅速发展壮大,兵力很快达到了1500多人。

1938年底,第2团因战功突出,被第一支队评为“模范团”,团长张正坤升任第一支队参谋长,参谋长王必成升任第2团团长。

1939年9月上旬,王必成又决定以“围点打援”的战术来进行陈巷桥战斗。经3小时激战,新四军以很小的代价一举击毙日军大队长以下180余人,击毁卡车7辆,缴获步枪20余支和军用品一批。此战成为第2团又一场以弱胜强、速战速决的经典伏击战。

11月8日,王必成指挥的贺甲村战斗取得胜利,此战成为新四军第一支队挺进茅山抗日根据地后开展的第一次大规模运动战,也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战斗,成为新四军威震江南的一次著名战斗,开创了苏南敌后战场歼敌的新纪录,被延安总部和新四军军部通电表扬,被誉为“延陵大捷”,并被谱写成《反“扫荡”》战歌广为传诵。

这些战斗在江南敌后,在沉闷的沦陷区,如同炸响的一声声春雷,让抗日军民群情振奋,让日伪军胆战心寒。

以冷峻、果敢著称的王必成被战友们称为“王猛子”,被江南人民群众称为“王老虎”;英勇奋战、克敌制胜的第2团被上级组织评为“模范团”,被江南人民群众赞誉为“老虎团”;侵华日军甚至也称之为“王老虎”与“老虎”部队。王必成和第2团,似一把尖刀插在日军的心脏,为开辟、巩固苏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突出贡献。

“皖南事变”后,王必成任新四军第1师第2旅旅长,率部在苏中二分区以及盐城、建阳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战。1955年,王必成被授予中将军衔。

陶勇:日军誓要活捉的新四军战将

1942年11月5日黄昏,日本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乘飞机到达南京。他此行的目的,是对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下达在苏中、苏北地区实行“清乡”的命令,企图彻底消灭“清乡”区内的抗日武装。畑俊六信心满满地向东条英机承诺:“半年活捉陶勇,一年消灭新四军,保证‘清乡取得胜利。”

陶勇,原名张道庸。1938年初,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参谋长,后任第二支队第4团团长。1940年7月起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员、第1师3旅旅长兼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自1938年下半年到江南抗日前线以来,张道庸率部打碉堡、炸军车、扒铁轨、毁公路、袭敌营、抓俘虏、缴军械,一仗接一仗,屡建奇功。这次在日伪军据点林立、国民党军队不敢问津之地,又一举攻克了日军碉堡,可谓虎口拔牙,险中取胜。当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看到身挎指挥刀、威风凛凛、得胜归来的张道庸时,也不禁点头赞叹:“好一个拼命三郎!”

这年深秋时节,为打破日军封锁,新四军决定北上发展。11月初,陈毅、粟裕反复商讨,一致决定把秘密北上的艰巨任务交给张道庸。

临行前,陈毅、粟裕交代张道庸:“北上虽然困难重重,却是新四军战略转兵的关键一步。部队不用新四军的番号,改称苏皖支队。你张道庸的大名在日军那里早已挂了号,也要改一改名。这里是陶村,你本名道庸,干脆就叫陶勇吧!”

从此,“陶勇”这个名字,伴随着这位来自皖西叶集的抗日英雄,像一道神奇的闪电,从江南飞向江北,成为鼓舞江北人民抗日的旗帜;又像一把锋利的匕首,令日伪军闻风丧胆。

陶勇率部瞒天过海进驻江北后,秘密插入扬州、仪征、六合、天长一带敌占区,连续袭击日伪军据点,一个月内全歼日伪军2个连、1个警察所,一度切断天(长)扬(州)公路,收复了仪征以北的月塘集。

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主力渡江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汇合后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所部编为3个纵队。陶勇任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3、7、8团,兵力近2000人。10月,陶勇作为东进先锋,率部参加黄桥战役,完成了扼守黄桥这一最关键的任务。

黄桥决战后,陈毅又亲自向陶勇下达进军黄海之滨的命令。随后,陶勇率领第三纵队,挺进到南通、如皋、启东、海门地区。此地临近上海,战略位置重要,这里驻有日军南浦旅团4000多人和伪军2000余人,还有国民党军队3.5万人以及多如牛毛的海匪,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一次,陶勇带领一个班刚在村子住下,日伪军就把他们包围了。打到最后,只剩下陶勇一个人,子弹也打光了,日本兵叫着要抓活的。陶勇抄起扁担劈倒一圈鬼子,然后跳窗、翻墙,闪电般地冲出包围。

泰州战役后,苏中抗日根据地建立,陶勇兼任苏中第四军分区司令员。1941年8月,陶勇率第8团内线作战,袭击日伪军数十次,粉碎了日军的秋季大“扫荡”。1941年12月,陶勇率第7、8团,3次全歼来犯日伪军。1941年中,四分区对日伪军作战160次,毙伤日伪军3900余人。日军从如皋进犯时,海安成了敌军的通道,陶勇却敢在海安的澡堂子里一边洗澡,一边观察敌情。当地群众在传说中把陶勇夸得神乎其神:“陶司令会障眼法,他看得见鬼子,鬼子却看不见他!”

1941年夏,日伪军发动大规模“扫荡”,把苏中抗日根据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妄图分块消灭新四军。陈毅、粟裕把建立海上武装、开辟沿海工作的任务交给陶勇。陶勇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护渔自卫队,并积极筹备四分区海防团。他还针对海匪的不同情况,采取分别对待的政策,对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坚决打击消灭;对多数海匪积极争取,收编改造。陶勇通过争取渔会的支持,和民主人士高东亚结拜,两度捉放匪首孙二虎,深入匪穴谈判,逐步收编、改造了苏中滨海地区的海匪。

1942年11月9日,东条英机离开南京后的第4天,日军部署的“清乡”计划,就已经秘密送到了新四军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手中。粟裕报告给军部后,马不停蹄地来到第四分区,坐镇指挥反“清乡”斗争。

粟裕一见陶勇,就笑着说:“陶勇同志,祝賀你呀,你的名字在东条英机那里挂上了号,鬼子发誓要半年之内活捉你呢!”

陶勇也笑着回答:“承蒙东条英机看得起我,不过他们的计划肯定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不久,日伪军对第四分区进行全面“清乡”。近万敌伪军倾巢出动,采取梳篦、拉网式战术,分十几路向中心区分进合击,反复“清剿”。日伪军还在“清乡”区边沿构筑封锁线,扎起了几百里长的封锁篱笆,封锁了第四分区29个区,在封锁线设立大小检问所150多个,碉堡、瞭望哨林立,彼此呼应,企图以1.6万兵力在6个月内把四分区抗日武装消灭在“清乡”圈内。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陶勇指挥部队在日伪军间隙中灵活穿插,避实击虚,机动作战。在日伪军开始“清剿”前夕,他指揮第7团和南通警卫团,向敌后方及交通线进击,先后袭击日伪军重要据点;又在公路上多次设伏,打击敌人。当伪军深入中心区后,他指挥南通警卫团兵分两路,在“清乡”圈内、外相机歼敌,使日军耳目闭塞,处处被动挨打。1943年四五月间,第3旅进行主要战斗42次,攻克日伪军碉堡108座,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1943年7月1日夜晚,是苏中四分区军民最激动的时刻。陶勇和四分区政委姬鹏飞、参谋长张震东带着分区部分主力,来到封锁线边沿的一个小村子,在他们的指挥下,数以万计的民兵、自卫队和农民被动员起来。县团、区队和第三分区的部队分段警戒。陶勇和姬鹏飞、张震东不时地对着手表,当时针指向9时,陶勇对着电话筒,大声地向各部下达命令:“战斗开始!放火烧!”刹那间,300里封锁线如一条蜿蜒数百里的巨大火龙,满天浓烟滚滚。数万军民齐出击,日伪军的巡逻队、检问所里的日伪军见到如此浩大的攻击,只能象征性地放上几枪,便争先恐后逃得不见踪影。

此役,共破竹篱笆350公里。畑俊六苦心经营了3个月的篱笆封锁,被陶勇领导的四分区军民毁于一旦,日伪军企图“武装编查保甲”的计划也随之被粉碎。

到1943年底,在9个月的反“清乡”斗争中,陶勇指挥四分区抗日武装,毙伤日军309人,伪军1840人,缴获枪炮近千件,攻克据点55处。中共苏中区委、苏中军区在给陶勇、姬鹏飞的嘉勉电中称赞:“四分区反‘清乡斗争是中国抗战史上的大事件。”

1944年春,陶勇率第3旅主力跳出“清乡”圈外,采取外线速决的进攻战,对日伪顽连续进攻。5月15日,已是苏中第四分区反“清乡”斗争一年半后,东条英机再次从东京来到南京,前来迎接的已不是畑俊六,而是冈村宁次。畑俊六因“清乡”失败,已被东京总部调回日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陶勇热泪盈眶。但他没有多少时间庆祝,他很快率部战宜兴,夺高邮,苏中战役7战7捷,鲁南战役重创敌军。

陶勇为战士们所爱戴,不光是因为他的“勇”,他的“智”,还有他高尚的人格和他的平易近人。打仗时,他是严厉的指挥官,平时他却更像战士们的兄长。他喜欢和战士们开玩笑,互相绊一跤、摔个跟头什么的算是家常便饭。他喜欢跟战士们打牌,输了受罚一点儿不含糊,于是常常会听到某个战士兴冲冲地跟别人说:“我今天打牌赢了,打了陶司令两巴掌。”或者:“输了,被陶司令打了一巴掌。”打者和被打者都其乐融融。他有时和大家席地而坐,天南地北地拉家常、讲故事,逗得战士们哈哈大笑。

陶勇喜欢文艺,空闲的时候哼哼京剧、拉拉二胡,对他而言都是美事。他与夫人朱岚,就是在一次演出中相识的,随后他勇敢地发动攻势,最终俘获了佳人芳心,成为一对生死相依的革命伉俪。

1955年,陶勇被授予中将军衔。

(参考资料:《叶飞:唯一具有双重国籍的传奇开国上将》《大地》2002年第19期、《叶飞:苏皖战场逞英豪》《文史春秋》2019年第5期、《叶飞:新四军战略发展方针的忠实践行者》《党史纵览》2014年第5期、《张爱萍在盐阜区二三事》《党史纵览》2010年第7期、《张爱萍首战青阳镇》《铁军》2018年第9期、《张爱萍皖东北历险记》《党史纵览》2009年12期、《刘震:一生干啃硬骨头的“掌帅”东北猛虎军》《党史纵览》2010年第5期、《怪招频出的猛将军刘震》《扬子晚报》2015年1月12日、《王必成与新四军“老虎团”》《军事文摘》2019年第5期、《陶勇:让日军誓要活捉的新四军战将》《党史纵览》2015年第11期等;作者:何立波、郭小凡、童志强、曹晋杰、刘小清、史文敏、白矛、陈冠任、欧阳青、祝鸿霞等)

猜你喜欢

叶飞陶勇张爱萍
“子弹头”背后的故事
医者陶勇:笑着去蹚人生的河
陶勇:笑着去蹚人生的河
董卿对话陶勇:为何这个时代在呼唤“温柔”
“自我罚站”的将军
叶飞一生担任的职务研究
张爱萍:一身正气堪称楷模
张爱萍的“四不畏”
1967:海军第一大案
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