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质条件下大抓力锚锚抓力研究
2020-08-19尚乾坤付洪超
尚乾坤,付洪超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71)
0 引言
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项沉管隧道工程,也是目前国内北方唯一一条沉管隧道,隧道全长3 035 m,由18节沉管组成,标准管节长180 m,每节沉管重约60 000 t。隧道采用管节干坞预制、现场对接安装的施工方法,沉管安装采用隧道沉管安装专用船舶“津安3”、“津安2”。由于大连湾海底隧道沉管段地质与港珠澳大桥沉管段地质不同,根据两工程所做锚拉力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地质对锚拉力影响的研究,确定常用大抓力锚所适用地质,为后续工程提供理论支持。
1 工程地质
1.1 港珠澳大桥工程
根据港珠澳地质勘察结果,海床以下地质分淤泥、淤泥质黏土、黏土及粉质黏土、粉细沙等,表层淤泥厚度为9.8~22.53 m。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质进行研究,如图1选取E3、E4、E5沉管地质。
图1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E3、E4、E5管节地质Fig.1 Geology of E3,E4 and E5 pipe joints of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 immersed tunnel
1.2 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
根据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锚抓力试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E2和E10管节试验资料进行研究,其中E2管节泥层厚1.4~4.2 m,主要以淤泥和淤泥质粉质黏土为主,E10管节泥层厚16~22.5 m,主要以淤泥、淤泥粉质黏土、粉质黏土为主,中间夹杂部分砂层。
E2和E10泥层分布见图2。
图2 大连湾海底隧道E2、E10海域地质Fig.2 Geology of E2 and E10 sea area of Dalian Bay subsea tunnel
2 锚型选取
2.1 常用大抓力锚
根据工程特点及过往工程经验,常用的大抓力锚型如表1所示。
2.2 锚型选用
根据常用的大抓力锚性能特点等资料,选取HY-17、AC-14两种大抓力锚进行试验研究,所选锚具重量如表2。
表1 常用大抓力锚Table 1 The common high holding power anchor
3 试验方法及步骤
试验主要利用起锚艇在预先选定试验海域抛设大抓力锚,拖轮拖带钢丝缆进行锚拉力试验。根据试验方案购置所需钢丝缆、拖缆、试验锚及拉力计等试验物品,试验前对试验锚称重及外观检查,同时对下锚位置交底,下锚时根据GPS显示控制锚位及方向。
根据锚拉力试验方案及实际试验操作,试验过程分为锚缆连接、定点下锚、装置连接及锚位预拉、锚拉力试验、记录并整理试验数据五部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试验锚与锚链、钢丝绳、浮漂等进行连接,所连缆绳分为工作缆和起锚缆两部分。由起锚艇、起重设备相互配合将试验锚与锚链、钢丝绳、拖缆、浮漂等进行连接,其中工作缆部分保留接头与拖轮相连。
2)由起锚艇在预先选定位置下锚。通过船载GPS将锚铺设在指定位置,由测量人员全程监控,以保证锚位及方向的准确性。
3)连接拉力计并预拉锚位。根据锚缆长度,拖船提前在预定位置等待,起锚艇下完锚待锚沉入海底后,自航至拖船,航行时及时松放锚缆并将锚缆送给拖船。试验装置安放在拖船上,拉力传感器一端与锚缆连接,另一端与拖船拖缆连接(图3),试验装置应该在无荷载的情况下,调整仪器归零位。归零后缓缓拉紧锚缆预拉锚位,待拉力计示数稳定后预拉完毕。
图3 锚抓力试验图片Fig.3 Photo of anchor holding power test
4)逐步增大拖力检验锚拉力。按事先设定拖力等级逐级增大拖力并记录每档拖力数值及锚稳定性,记录试验过程中最大数值即为大抓力锚的抓力。
5)试验数据汇总。将记录的试验数据分类汇总,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剔除无用数据,以便用于后续数据分析。
4 试验结果及分析总结
汇总两个工程锚拉力试验数据见表3。
由图1、图2、表3对比分析,得出大抓力锚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锚抓力具有以下规律。
1)港珠澳大桥及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区域内,海底均有淤泥层分布且全断面淤泥层分布薄厚不均、相差较大,其中港珠澳大桥工程海域泥层厚度为9.8~22.53 m,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泥层厚度为1.4~22.5 m。两地泥层最大深度基本相同,但淤泥层成分有所区别,港珠澳大桥工程海域淤泥层及黏土层厚度基本相等,而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泥层主要是以黏土层为主,对锚的黏力较小,同时个别区域泥层较薄,锚抓力也随之降低。
2)AC-14大抓力锚锚抓力分析:泥层厚度在10 m以上时,实际锚抓力大致为锚重的2~3倍,泥层厚度较薄时,大抓力锚特性表现不明显。序号1~5数据对应港珠澳大桥工程地质,当淤泥层厚度较厚时,锚抓力处于较稳定状态,即锚抓力等于锚重的2~3倍;序号6~11数据对应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此处淤泥层厚度较薄,主要以黏土层为主,其黏性较差,锚抓力变化较大[7]。
3)HY-17大抓力锚锚抓力分析:HY-17大抓力锚对淤泥层薄厚不同的地质锚抓力基本相同,但因其方向性要求较高,易翻锚。
4)薄泥层锚抓力分析:同一泥层地质及同等锚重条件下,AC-14大抓力锚的锚抓力明显小于HY-17大抓力锚。同一种锚泥层越厚,锚抓力越大。HY-17锚试验地质淤泥层较薄,黏土层较厚,整体泥层黏力较小,但仍可提供较大锚抓力,HY-17锚适用于薄泥层、低黏力地质。
5)厚泥层锚抓力分析:在黏土层占主要部分的厚泥层中,AC-14大抓力锚锚抓力显著提升,锚齿可以更轻易地刺入泥层中提供较大锚抓力[8]。HY-17大抓力锚锚抓力并未随泥层厚度增加而增加,参考薄泥层锚抓力数据,对于泥底地质,HY-17锚不需要太厚泥层即可达到不错的锚抓力。HY-17大抓力锚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方向,防止出现翻锚现象影响锚抓力。
综上研究数据,本次所选研究锚型中AC-14大抓力锚适用于泥层较厚且以黏土为主的淤泥地质,HY-17大抓力锚针对淤泥地质均可提供较大锚抓力,但需要大型专用船舶配合。
5 结语
对大抓力锚锚抓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地质以外,锚重、锚的构造、下锚方式以及锚链长度等都对锚抓力产生一定影响。通过本次试验研究明确了地质对大抓力锚锚抓力的影响,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今后船舶设备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