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攀登我国航天事业的新高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邢球痕的长寿经

2020-08-19

保健医苑 2020年8期
关键词:选点院士申报

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原航天工业部第四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邢球痕已是89 岁的高龄,但依然奔波于全国各地,活跃在两大航天集团公司的各种学术会议、调研考察等活动中。他表示:“要用毕生的精力,不断攀登我国航天事业的新高峰。”2015年9 月3 日,邢老85 岁生日,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当他在电视屏幕中看到自己参与和研制的固体远程战略导弹在天安门广场通过时,心中充满了幸福感。邢老的长寿,和他淡泊名利、襟怀坦荡、性格坚韧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算了,不报了”

邢老申报院士的道路可谓曲折。第一次申报,由于固体和液体之争,他得罪了不少人,申报院士也名落孙山。一向举贤荐能、提携后辈的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的任新民院士始终关心着邢老申报院士之事。1998 年,任老来西安,让院领导给邢老写申报材料。第二年春节,任老给邢老打电话,问他为什么不申报院士,可邢老回答不知道此事。任老催促他去办,由于时运不济,机缘不合,他又一次错过了机会。两次挫折,不免使邢老的内心有些纠结:既然已经超龄,那就不报了。他心态平和,一如既往地带领他的团队继续研制“天威”导弹。然而,四院的老同志却对邢老的落选表示不满,丁衡高、谢光选等院士也为邢老鸣不平,认为“不给邢球痕评院士,那是亏待四院,对四院不公道”。2003 年,事情有了转机:年龄超过65 岁的,只要有六位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推荐,可以不经过单位审批,直接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邢老,也有人为邢老拿主意、出援手,可邢老还是有些犹豫:“算了,算了,不报了。”在大家的鼓励下,邢老同意再申报一次,结果取得了成功。老战友阮崇智到他家报喜时,一手拎着一瓶葡萄酒,一手拿着两只高脚杯,一进门就大呼:“苍天有眼呐!”

“搞科研生产的,要按科学规律办事”

1965 年,四院奉命在宁夏银川布点,建立新的基地。一年后,又奉命下马,扔下未完工的基础建设,到陕西等地重新选点。1969 年春,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七机部指示四院“立即行动,抢建三线,加快速度,准备搬迁”。这年夏天,四院军管会让邢老负责41 所的选点和后建准备工作。邢老带领大家在深山中寻找多时,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回到蓝田后,邢老向军管会副主任汇报选点情况,提了几个“缺点”。副主任听后,大为恼火,训斥他:“靠山、分散、隐蔽、钻洞是中央定的三线建设原则,你怎么说这是缺点?”邢老回答:“我们是搞科研生产的,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副主任恼羞成怒,威胁邢老:“要审查你一辈子!”邢老淡然一笑,回答道:“我欢迎你审查我一辈子!”又有一次,在讨论选点问题时,邢老又提出不同意见,军代表大发脾气:“你老提意见,滚!”邢老站起来就走,军代表无奈,只好追出去,大喊“老邢,你回来!”后来,军管会的政治部主任换了。那天,他带着邢老外出选点,在山顶上,他指着山下的沟壑说:“这个地方不错,就在这儿吧。”但邢老用充足的理由把军管会领导驳得哑口无言。最后,他们在南山东麓找到一片河谷平地,这才把41 所的后建基地给定了下来。

“我所长承担责任”

1972 年,邢老被任命为41 所所长,他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我国第一代潜地固体导弹心脏——固体发动机的研制上。03 机、04 机、05 机,一个型号接着一个型号,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个中甘苦,一言难尽。在04 发动机进入靶场前,为了解发动机的可靠性及是否能经受意外考验,邢老让技术员用榔头把完好的喷管扩散段试验件的绝热材料打裂,技术员不敢打,邢老鼓励道:“让你打你就打,我所长承担责任!”材料打裂后,邢老又让技术人员对裂缝进行了修补,取得了成功。这次非设计条件下的试验,对后来的潜艇水下发射起到了关键作用。1982 年10 月7 日,我国举行首次潜艇水下导弹发射。随着一团火光腾空而起,意外发生了:导弹姿态异常,失去控制,数秒钟后自毁在海面上。专家们迅速查找失利的原因,直到查出是控制系统出了问题,被怀疑的四院人才松了口气。但在整改时,还是发现了尾罩上脱落插头打击发动机喷管的隐患。第二次能不能按时试验,专家们还得听从邢老的意见。邢老根据以往的经验,建议按时发射。当年10 月12 日,第二枚潜地导弹像一条黑色的鲸鱼窜出海面,一声脆响,骤然冲出一团火焰,裹着水雾,呼啸着射向万里晴空,“巨浪一号”的试射终于成功了!

邢球痕

“一定要买个西瓜背回来”

邢老关心职工在单位里是出了名的。也许有人认为,关心职工与长寿无关。然古人云“仁者寿”,可见“仁”与“寿”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1984 年底,四院科技人员鲁详发病危,有人告诉邢老,弥留之际的鲁详发想吃西瓜,邢老马上电告南方出差的人,让他带个西瓜回来。由于季节的原因,那人没有办成。邢老又让即将去北京出差的同事“一定要买个西瓜背回来”。西瓜买到后,病榻上的鲁详发眼望西瓜,流下了两行热泪。也许西瓜真有“神奇”作用,鲁详发吃了西瓜后,病情有所好转,坚持了几年后才病故。邢老的老搭档、41 所的党委书记邢琳离休后回到北京。2000 年,邢琳因脑梗死在当时的航天711 医院救治,邢老每到北京都要去看望。他听说邢琳家要换大一点的房子,但钱不够,就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倾囊相助,给邢琳的夫人周医生寄去了8 万元,以解邢琳的燃眉之急。在邢琳去世前,他家终于顺利乔迁新居。为此,周医生对邢老感激不尽。1985 年,46 所所长许定宇从内蒙古调到蓝田,患上了头痛头晕的毛病。邢老夫妇到西安去找省医院的一个老乡,为许定宇治病。后来,许定宇的夫人也病了,邢老夫妇一如既往,忙前忙后地找人为她看病,视若一家,为此,许定宇一家也非常感激邢老。

“坚决听从党组的安排”

1987 年秋,四院为全院职工做年度体检,可邢老却以“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去医院”为由拒绝了。在医院院长周喜义的再三劝说下,邢老总算去了医院。经黑白B 超检查,结果出来了:左肾异常,有阴影,建议再查。显然,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经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复查,确诊为癌变,建议立即动手术,可邢老还是以科研任务太忙为由,不肯去。1988 年3 月,邢老在老伴和周喜义的陪同下,住进了北京301 医院。在手术台上,邢老半开玩笑地对麻醉师说:“我这个人最怕疼了,多用点麻醉药啊!”所幸的是这次手术非常成功。在杭州117 医院做化疗时,邢老还在病床上写写画画,构思着新型机载导弹的雏形。一天,原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刘纪原找到邢老,两人进行了交谈。他告诉邢老,部里准备调整四院的领导班子,“考虑到你的身体刚动过大手术,不能太累了,身体要紧啊!”建议邢老“不当院长了,让你到科技委当主任,从行政压力下解脱出来”。邢老表示坚决听从党组的安排,毫无异议地离开了院长的岗位。2009 年,四院原党委书记邢鉴病危,邢老捐弃前嫌,登门看望了这位老同事,送去了真诚的慰问。邢鉴夫妇在惊异之余,感动不已。邢老豁达的胸襟,由此可见一斑。

猜你喜欢

选点院士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低转速工况VVT选点对排气温度影响研究与分析
“选点突破”技法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选点 还原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