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深度学习 回归游戏本真

2020-08-19张国樑江苏省南京市南外附属幼儿园

幼儿100 2020年18期
关键词:烧烤店南瓜经验

文/ 张国樑 江苏省南京市南外附属幼儿园

近几年,我园一直在陈鹤琴老先生“活教育”思想指引下实施课程改革,推进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我们也在时刻反思:游戏中是否关注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否关注了幼儿与生活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是否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随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作为幼儿园的主力军,大班幼儿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角色游戏,旨在让幼儿在模仿和想象中扮演角色,下面是两个大班幼儿融入的游戏情境。

一、基于幼儿视角,情境真实再现

情境一:今天,可可和彬彬在“小厨房”当“小厨师”,小米和欣欣当“服务员”,一起负责做南瓜汤圆。准备好材料以后,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由小米和欣欣负责切南瓜,可可和彬彬先揉面。面揉好了,可可、小米、欣欣开始包元宵。彬彬说:“你们三个人包元宵就够了,我先去煮南瓜吧!这样等你们包好了就可以直接煮了。”可可包好了元宵,走到彬彬身边说:“要不我们加点糖吧?这样汤就是甜的,一定更好吃。”彬彬说:“好的。”可可拿了两罐调料盒看了看,问我:“哪个是糖啊?”我说:“你猜猜看。”“那我尝一下吧!”于是她用勺子舀了其中一罐里的调料放进了嘴巴里,立马表情狰狞道:“好咸啊!这是盐啊!”尝完后,她将另一罐子里的糖加进了锅里。小米和欣欣则趁着可可和彬彬煮汤圆的时候,将刚刚制作元宵的桌子进行打扫,洗洗擦擦,准备开始吆喝“小顾客”前来品尝。

情境二:今天的角色游戏又开始了,幼儿又开始忙碌起来,“烧烤店”的生意最好,品种很多,买的人很多,叫外卖的人也不少,电话不停地响,“老板”都忙不过来了。这时“烧烤店”的“老板”打包好一份烧烤正要准备出去,于是我问:“你这是去哪里啊?”“老板”说:“‘娃娃家’的‘爸爸’打电话来让我给他家送一份烧烤。”说完就走了。我又跟了过去走到“娃娃家”门口,只听“老板”说:“你好,是‘娃娃家’吗?这是你们家要的一份烧烤,请付两块钱。”这时“娃娃家”的“爸爸”说:“谢谢你,可是我的钱不够。”“老板”沉默了一会没说话。我见到这种情况,就对“娃娃家”的“爸爸”说:“最近我听说到处都在搞打折活动,你要不问问老板?”“爸爸”赶紧说:“‘老板’,你家的烧烤能不能给我打点折,买一个送一个,行吗?”“烧烤店”的“老板”无奈地说:“那好吧,你就付一块钱。”收下一块钱之后,“老板”转身就走了。

二、优化材料内涵,开发多元价值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依托。生活化的材料能让幼儿从中获取经验,多维度材料价值的开发,能萌发其积极的探索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认知和发展。

1.与“真器具”的相知——游戏材料的丰富化。

增加幼儿熟悉的生活材料,如砧板、刀具、调料盒等,能够激活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这些暗示性工具引发幼儿的游戏行为。如切南瓜需要用到刀具,练习和面、揉面以及搓圆的技术,还要分清各种调味料,放多少才合适;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操作起来更加熟练,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就感能直接激发幼儿的操作意愿。

2.与“新玩法”的邂逅——材料价值的多元化。

游戏材料的数量、种类与幼儿的游戏行为有着直接的关联,它的变化会引发幼儿的认知困惑,形成挑战,促使幼儿产生学习探索的动力。“烧烤店”中的各种烧烤品种比较丰富,数量较多,且大班幼儿已经“会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而烧烤就是用竹签把每样食物穿好变成一串一串,他们可以进行有创意的组合、摆放、推销,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

三、融入情境元素,丰富游戏情节

角色游戏离不开想象和模仿,模仿和想象的素材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因此,只有立足于生活经验的逐步积累,幼儿的游戏内容才能不断生动、饱满。

1.自主推进“流程图”——游戏情节生动化。

幼儿的学习需要适宜的情境,将游戏情节以“员工手册”的方式,引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借助这些工作指引,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投入,把平淡演绎成有趣、有效。如:提供各种主食如何制作的图示,引导幼儿观察图示,锻炼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提供不同主食菜单,“顾客”根据菜单点餐,“服务员”一目了然地知道“顾客”需要点的菜;“厨师”和“服务员”都有明确职责,分工合作,能从菜单中学习对应关系、数量关系,同时幼儿得到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学习与发展;清晰的流程指引巧妙推进了游戏和生活经验的链接,拓展了新剧情。

2.真材实料“真家伙”——游戏情境真实化。

只有在真实的生活经验情境中,幼儿才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生活真实素材的融入,能推进幼儿直接与生活互动,获得真实的经验。大班幼儿在生活区里真实地做南瓜汤圆,体验真实的工作,吃到亲手制作的东西并与他人分享,游戏兴趣更加浓厚。除了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生活经验之外,他们还能合作,有体验,有尝试,有交流,在真实化的游戏情境中忙得不亦乐乎,乐趣无限。

四、教师适宜介入,拓展动态经验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表现,在观察中发现幼儿的实际需求,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段特征和个体差异,以适应的方式,适时而积极有效地介入干预,让幼儿在快乐的良性互动中爱上游戏。

1.“巧妙灵活”的引导——个别化介入。

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时,需建立完整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综合目标,要及时抓住幼儿游戏中语言、表情、动作等典型反应,进行开放式、互动式、灵活多样的指导。如:现实生活中很多商家为了招揽生意采取了很多对策,“买一送一”就是其中之一,当“娃娃家”中“爸爸”说手中钱不够时,游戏陷入了僵局,为了推动游戏情节继续延续下去,教师进行了介入,提出了最近都在进行打折活动,帮助幼儿打开思维,所以才有了后续的“买一送一”并交易成功,这就是幼儿的生活经验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其实游戏中生成的内容与课程大部分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可以真正引发幼儿的真实学习。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其充分操作探索,尽可能自我解决问题;当幼儿兴趣即将消失,游戏难以持续,应先肯定其游戏表现,满足幼儿价值认可的需要,再以聊天式提问引导其游戏情节的拓展。

2.“静待花开”的观察——整体性介入。

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了解他们能够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如“小厨师”和“服务员”把南瓜汤圆做好后,教师以“顾客”角色加入,用“师傅,你们做的南瓜汤圆真好吃,我下次来还想吃其他主食呢”等话语先肯定幼儿努力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建议幼儿下次可以做不一样的主食,当然具体做什么还是由幼儿群体进行商量讨论,而教师的话语对于幼儿来说具有导向性,应及时、准确、简洁,让幼儿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同时,发现游戏新方向。另外,当幼儿招揽不到“顾客”时,教师以“顾客”身份介入游戏,以角色介入增加人气,做游戏的参与者。

生活化游戏源于幼儿当下的生活,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的生活,之后再度回归幼儿,回归生活,回归本真。随着游戏观察的不断深化,教师更应关注儿童社会环境、学习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学习共同体等问题。通过区域间的多维互动,集合各区域的优势,把游戏与幼儿的生活、学习直接联系整合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体验、探究和发现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认知。正如陈鹤琴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儿童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游戏就是儿童的生命!

猜你喜欢

烧烤店南瓜经验
烧烤店暴力打人案,我们该如何看待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南瓜灯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另类烧烤店
囧版三国之烧烤之行
咕噜布呱烧烤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