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畜牧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发展情况及建议
2020-08-19周定勇
周定勇
(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贵阳550001)
近年来,贵州省坚持“稳生猪、增牛羊、扩家禽、兴奶业、养特色”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主要指标实现稳中有增,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为加速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1]。为有效解决畜牧业发展风险高等突出问题,保障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贵州省积极强化金融保险政策对畜牧业的支持,在原有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能繁母猪养殖保险、育肥猪养殖保险、奶牛养殖保险)的基础上,联合相关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先后推出了肉(种)牛(羊)养殖保险、家(种)禽养殖保险、畜产品(生猪、肉鸡、鸡蛋)价格指数保险、蜜蜂养殖保险、水产动物养殖保险及其他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保险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从保源头、保生产到保市场,为降低养殖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积极推进“鸡蛋保险+期货”“畜牧业保险+金融(融资贷款)”等发展模式,为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多渠道的金融支持,促进畜牧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与同行探讨。
1 政策措施与发展情况
1.1 政策措施农业保险是国家出台的1项重大支农惠农政策,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我省能繁母猪和奶牛2个品种被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范围。2012年新增育肥猪等9个品种,至此我省共有11个品种被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范围。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以来,全国农业保险总体发展逐步增长,但贵州发展相对较慢,保费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后。为有效解决农业保险“难发展、易萎缩”的问题,2013年我省在原有能繁母猪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扩充设立由财政、金融监管、农业、林业等多部门组成的贵州省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农业保险相关工作。2015年我省出台了首个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为贵州农业保险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同年7月,贵州省政策性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其主要亮点之一就是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这是1项增强养殖户对抗市场风险能力,减少因猪肉价格“过山车”式波动给养殖户带来损失,保障养殖业平稳发展的地方特色农业保险。201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按照“鼓励创新、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鼓励支持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林、畜产品及牛、羊等保险,省级奖补资金不超过当地政府和农户实缴保费的50%,鼓励各地设立特色农业保险发展专项资金,扩大当地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和范围。同年,原中国保监会与贵州省政府联合出台《关于在贵州建设“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的实施方案》,贵州省成为全国首个“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政策保障进一步强化。2017年《贵州省政策性家禽养殖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正式印发,针对家禽养殖保险财政保费补贴比例高达70%~90%。2019年《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针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补贴,在市县财政至少补贴30%的基础上,省级财政给予保费补贴不超过50%。2020年3月,为进一步统筹协调推进全省农业保险工作,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贵州省农业保险工作小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完善,以及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为贵州省畜牧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2 发展情况从在黔各农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省共77个县(区)开办了畜牧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81亿元,占全省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33.33%,同比增长12.20%;理赔金额7 408.65万元,同比下降1.3%。从不同险种保费规模上看,养殖保险所占比例高出价格保险28个百分点(见图1);从不同保险标的保费规模上看,牛羊保费规模最高,其次是生猪(见图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验标和定损困难现代畜牧业生产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因生产防疫等要求和规定,农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通常不能进入生产区域去核实标的数量、健康状况等信息,往往由养殖人员代为拍照或通过圈舍监控视频了解标的情况,而大多数养殖场牲畜佩戴耳标的情况不容乐观,导致承保时很难准确判断投保标的是否真正符合承保条件,理赔时很难确定出险标的是否与承保标的一致。此外,畜牧业保险标的具有生命活动的特征,能够直接参与自然再生产,存栏量是动态变化的[3]。尤其在当前保险规模不断扩大,相关配套措施不能及时保证的前提下,农业保险经办机构面临承保标的风险勘验与理赔标的查勘定损准确性的问题突出。
2.2 专业人员匮乏畜牧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养殖条件和管理水平不同,导致不同地区、不同险种的风险水平也不尽相同,如何精确厘定保险金额及费率需要既懂养殖生产又熟悉保险精算的专业人员来解决[4]。同时,在承保查验和查勘定损时也需要专业的保险人员。而当前在贵州省从事畜牧业保险的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畜牧兽医从业相关背景,既懂保险又了解畜牧产业发展的人员稀缺,这就导致了一些保险方案的制定与畜牧业实际生产不相符合,实际执行和落实情况较差,专业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畜牧业保险的发展。
2.3 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突出农业保险实施前后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且由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及高复杂性,由此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也更加严重[5]。农户偏向于投保高风险标的或只选择在高风险时段投保,显著增加了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如:2019年生猪价格较2018年大幅上涨,农户投保生猪价格保险意愿减弱,投保数量下降12.8%。这非常不利于畜牧业保险的健康持续发展,下个猪价下跌周期时,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可能就不愿再承保。再者,部分养殖户购买保险之后认为有了保险的保障,就会在生产管理上产生轻视的思想,降低防疫卫生条件,同时部分理赔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容易受利益驱动违规操作等都会增加保险标的损失或可能的损失性增大。当农业保险经办机构无法控制或得知相关真实信息,发生保险事故时就只能按养殖户报损的情况进行理赔,加大了农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的风险,导致赔付率异常增高,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保险无法继续推进。
2.4 价格保险体系不健全为有效降低“价低伤农、价高伤民”市场因素对畜牧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积极鼓励和推进畜牧业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贵州省畜牧业价格保险发展较为缓慢,险种单一,目前以生猪目标价格保险为主。畜牧业价格保险保费规模仅占畜牧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的36%,主要原因是价格保险体系不健全,体现在目标价格的确定、价格采集发布及触发理赔依据不健全等方面。以生猪目标价格保险为例,贵州省开办的生猪目标价格保险主要施行的是“绝对价格”方案(与同类产品以“猪粮比”作为理赔触发标准不同),直接引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月度平均“出栏生猪价格”作为理赔触发标准,赔付较为直观、公正、权威,养殖户可直接计算,不用再换算“猪粮比”。但由于贵州省生猪价格采集发布机制不完善,保险方案选择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平均价格作为触发理赔的依据,与贵州省生猪实际出栏价格是存在差异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保险效果。
3 推进贵州省畜牧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协调配合,完善保险保障体系为有效解决畜牧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多、涉及面广、组织难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持续推进贵州省畜牧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的“扩面、增品、提标”,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在省农业保险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合力,协同推进,以服务贵州现代山地特色畜牧业发展为出发点,制定支持畜牧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各成员单位要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建立和完善全省畜产品价格采集和发布机制、保费补贴和绩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保险保障体系。
3.2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参保积极性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农业保险经办机构要通力合作,可以通过座谈会、新闻媒体等加大畜牧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正效应的宣传,同时利用农村广播、条幅、公示栏等积极做好政策性畜牧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使养殖户了解畜牧业保险相关政策和知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参保意愿,鼓励和引导养殖户积极参保。政府各部门应相互协调,认真落实相关政策规定,积极做好财政保费奖补工作,确保畜牧业特色农业保险财政奖补款项及时到位,缓解养殖户的保费压力,增加养殖户的购买欲望。
3.3 健全保险服务,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贵州省畜牧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的重点开展区域在乡村,畜牧业保险的持续发展需要依靠乡村地区的保险网点。各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加大乡村网点建设力度,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加大人员、物资的投入。同时,畜牧业保险涉及畜牧生产、动物防疫、农村经济、保险原理及营销策划等多个学科和行业,单一保险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畜牧业保险的发展需求,应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保险精算、保险代理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协保员等畜牧业保险参与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可以充分发挥省内科研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交叉培养、知识互通;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的优势,参与投保、查勘、理赔等各环节;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保险服务水平。
3.4 强化创新力度,建立完善信息数据平台进一步用好中央和地方惠农政策,特别是省级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政策,加大鼓励和支持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结合贵州生态畜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畜牧业地方特色险种,如针对价格风险或市场风险的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结合我国畜产品期货市场开展“保险+期货”试点,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满足畜牧业差异化发展的保险需求,增强畜牧产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充分用好贵州作为全国大数据中心这一优势,加大先进技术投入,建设移动终端远程系统,通过电子耳标、智能视频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精准高效承保、快速便捷理赔,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防范、降低道德风险和逆选择,进而有效保障贵州畜牧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业务的科学、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