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有效性及教师专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2020-08-18肖国胜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研活动小学数学

肖国胜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研究已成为小学教师的重要课题。当前数学教研活动低效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系统开展教研活动和不清楚何为一节好课,以及自身专业素养不足。因此,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以上高质量的课需要的条件浅谈如何系统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二是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教师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228-02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教与研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教为研提供素材,研助教增添色彩。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应以教师为主体,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目的,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但从目前小学数学教研的现状来看,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第一,教研活动过于单一。教师的参与主要以观摩听讲居多,缺乏自主思考与研究。第二,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观摩课缺乏深度,部分课例只停留在教师如何“上课”,只关注教学流程,而很少关注到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引”。教师缺少对教学理念的真正理解和对研究问题的深入探究。第三,教研活动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部分教研活动仅对某一节课进行听课以及评课,而缺乏对系统问题的针对性研究。下文将阐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

1   教学教研融为一体,教研相长落到实处

1.1  研读“三书”,提升教学能力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三本书,理应熟读、精读。然而,有些一线教师不仅课标没认真读过,教材也是进教室前才拿起,教师教学用书更是上公开课或教研活动时的临时备课工具。因此,教研活动时引导教师研读“三书”,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1]。2018年10月20日下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陈静安教授在南城阳光第六小学报告厅,做了“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分析与目标界定”讲座。陈静安教授结合不同年段的课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何基于数学课程标准有效地进行教材分析和精准地界定教学目标,提出了提升数学教师教材分析能力的路径与策略——一个中心、四个要素、两个抓手、三维目标、六个步骤。这让教师明白了做好教材分析和目标界定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教研活动若要有效,必须做好这个大前提。

1.2  教学逻辑要清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开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被更多教师接受。尤其是很多公开课中,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泼,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行为。然而,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虽然课堂的互动增多,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行为上;热衷于探究的形式和内容,却忽视对过程与方法的深入反思;课堂教学表面热热闹闹,但忽视学生的积极思考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活动外在形式的同时,忽视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在逻辑。清晰的教学逻辑是有效课堂的核心特征之一。课堂教学中的逻辑主线是教学的核心思想和总思路。逻辑主线的生成应该反映教学内容的内部联系,既要遵从包括思维活动在内的学生活动的内在规律,也要遵从和反映教学内容与学生、教师相互联系的规律,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逻辑的缺失或被忽视往往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肤浅,课堂教学过程有失条理,课堂教学活动缺乏思维的引导。所以教师备课和教学时,可以从思考教学行为是否符合知识生成的、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的、是否符合教学过程的等方面来保证教学逻辑的清晰。

1.3  巧设核心问题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说是由问题贯穿始终的,而核心问题既是一节课的“课眼”,也是一节课的“主线”。核心问题的产生、确定需要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三方面的结合。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认真挖掘与钻研教材后精心设计能反映教学主题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预设性问题;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所产生的课堂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既不能过粗,使学生抓不住要领,也不能过细,从而代替学生思考,因此教师要认真进行筛选、提炼与整合。2018年10月19日,长安实验小学李峤老师在南城阳光第六小学录播室执教课例《圆的认识》。本课围绕着“为什么不容易画圆?”和“怎样才画得圆?”两个核心问题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课堂核心问题的提炼和实施并不容易,其中蕴含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知识的挖掘、对经验的反思、对学情的分析以及相应的价值追求。教师在提炼核心问题的过程中能提升教学能力,而學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提升学习能力。核心问题引领下的数学课堂,能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课堂;能在教学智慧中生成学生智慧,让教学充满力量。核心问题推动着教学的进程,引领着数学思考的航标。在课堂中,教师要适时用核心问题引领教学,把准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的思考深度,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1.4  以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已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但部分教师换汤不换药,整个课堂在教师的思维指引下一问一答,表面看好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其实很少锻炼学生的思维。这造成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更累的局面。那么要想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就要让学生用心讨论,深度学习,并权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比重。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习别人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构成自己的见解。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帮忙、互相学习,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解决疑难问题。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避免“优生唱主角、中等生是配角、差生当听众”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5  巧抓学生心理,妙用课堂技巧

2018年10月18日,笔者在莞城少年宫观摩了莞城步步高小学周赟老师执教的《数学魔术——图形的翻转的秘密》一课。在观课时,笔者深深被周老师开课环节的“故弄玄虚”技巧和语言魅力所吸引。这提醒笔者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与魅力,也启发笔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用些小技巧。在课中,周老师靠巧抓学生的好奇心,利用魔术这个小技巧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习兴趣有了,学生就会认真上课,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那么课堂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达到以上要求。作为教研员,笔者一直在课例研磨时注意以上几点。下文谈谈笔者在实践中探索的有效的教研活动。

2   课堂教学稳扎稳打,教师素质不断提升

2.1  搭建平台,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了提升教师素质,要结合学校需求,鼓励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及各骨干小组成员开展“送教送培”活动。每个学校都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送课到校、结对帮扶等活动。

2.2  课例研磨必须参考“三书”

教师在备课时需参考新课程标准、教师用书及教材,否则教学目标定位会不准确。如某校课例研磨时,部分老师备课时只看教材,导致整节课只完成了知识目标,而忽略了技能、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教育。而评课时,笔者常常提出“没有完成依据教师用书提出本节课应教授的内容”这一问题。倡导教师备课时应参考教师用书的要求,以免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情况。

2.3  分板块研究课例

小学数学教材共有12册,课程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共有上百个课例。课型也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若教研时随意选课研磨,磨出来的课例就会零零散散,无法形成系统课例和某课型的教学模式。所以可先选择某一板块、某一课型系统研究,然后再研究其他板块和其他课型。如选择研究“图形与几何”的单元复习课时,可以先选几节种子课,然后再在“图形与几何”的课例里面铺开,接着再研究其他版块和其他课型。这样各类版块的课例模式会研究得更深入,教研活动开展起来也更高效。

3   请进送出学习反思,交流碰撞更新理念

3.1  教研需要核心人物

每个科组都有科组长,负责行政及课题主持。教研时,必须由这些核心人物带动科组前进。要在每学期前期制订好教研计划,然后落实好。如某校将科组与课题教研相结合,在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的课例模型还不成熟时,每节课例由课例主设计者、课题主持人和科组长先集中备课,主持人为主导,然后再由课题组所有成员研讨及修改,接着课题组内磨课。直到对课例比较满意时,再借助整个科组的力量集体磨课,最后课题组再磨,然后定稿。课例模型成型后,每节课例以课例主设计者为主导、课题主持人和科组长为辅,先集中备课,然后科组集体研讨修改,一磨修改、二磨修改,最后定稿。每一節课例至少要经过3次集体研磨。

3.2  多形式培养新教师

每个科组都有年轻教师,他们渴望成长,但缺乏引导。因此,科组内要组织以老带新。可先让新教师多听其师父的课,也可让他们积极开展优质课、说课、课件制作等各种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促研、以研促学、以学促教。

除了以上几点,还可以让教师走出去,请专家进来。紧跟时代步伐,有效开展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果学校各科组有一个共同的研究方向,那么该校的教研活动会更高效。愿教育者继续前行,让各校的教研活动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教研活动小学数学
基于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