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数学融入诗歌中 从诗歌中品味数学

2020-08-18刘靖萍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诗歌融合数学

【摘 要】诗歌是滋养心灵的文学艺术,无论是在韵律、情感上还是在意境上,都充分展现出它的美,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而数学是抽象的思维活动,没有鲜艳的色彩、美妙的声音和动感的画面,却具有一种独特的灵动的美。万物离不开数学,诗歌亦是。当诗歌与数学相遇,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形象。把数学融入诗歌中,数学的世界里多了一丝韵味和境界;从诗歌中品味数学,诗歌的国度中多了一种气质和缜密。

【关键词】数学;诗歌;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208-02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有感情丰富,语言凝练的特点。而数学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看起来二者似乎没有什么关联,实际上许多诗歌里都包含着数学元素。将诗与数学融合起来学习,会带来别样的感受。

1   诗歌中的数

诗歌中的数主要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并培养数感[1]。

宋代邵雍在游玩时,看到乡间迷人的春光,写下了著名的《山村咏怀》,这首诗更适合学生认识数。此诗是五言绝句,每句中都有两三个数字:“一”为全诗的开头字,“二三、四五、六七”嵌于诗句中,“八九十”为第四句诗的句首。这十个数字巧妙地按照自然的数序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组合在一起,寥寥几笔描写了一幅自然朴实、朦胧的山村风景画,道出诗人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明代林和靖写的《雪梅》同样出现了一到十这十个自然数序的数字,通过直接描写“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读后就好像身临其境,让人们感受到那飞下的雪花片数由少到多,由有穷到无穷,都飞入梅林,让人难以分辨是雪花还是梅花。

数字在诗歌中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意趣。这样的佳作有很多,可以是豪放的,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以是无私的,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以是感伤的,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以是愤怒的,如“一朝封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可以是喜悦的,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以是夸张的,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可以是讽刺的,如“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可以是矛盾的,如“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一去一来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可以是心酸的,如“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这些以数字入诗的佳句,构思巧妙而又自然活泼,读起来脍炙人口、妙趣横生,能给人一种别样的艺术享受。

2   诗歌中的形

诗歌中的形主要指根据物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再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2]。

“诗圣”杜甫写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把数学中的点、线、面、体刻画得淋漓尽致。从数学的角度来看,首句写两个黄鹂居柳上而鸣,点出两个点;第二句写一行白鹭飞翔上天,点出一条线。前两句由点到线的描写使得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到远。第三句写坐在窗前总览西岭上的积雪,点出一个面;第四句睹物生情,说船来自“东吴”,点出一个空间体。后两句由面到体的描写使得感情更深刻。全诗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描写真是一句一景皆是画,一景一物皆是情。

“诗佛”王维写的《使至塞上》通过描写“大漠”和“孤烟直”体现垂直空间关系,描写“长河”和“落日圆”体现落日和地平线从相离、相切到相交的关系。這首诗中形的变化关系,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诗中有数学。作者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边塞风光,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3   诗歌中的量

量是指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如果学生对古代的量理解不当,就会产生误解。如“斗”这个字的意义就值得考量。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那李白的酒量如何就得细细琢磨了。李白一次能喝“一斗”酒,到底是多少呢?《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斗,十升也”。谁要是能喝上一斗酒,那自然是酒量惊人。

《公羊传》中“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的“斗”是喝酒的杯子,是一种酒器,其体积自然是有限的,不是很大。《晋书·陶潜传》中“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的“斗”中就是量粮食的器具,比喻为人不庸俗、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4   诗歌中的题

中国古人喜欢寓数学题于古诗词之中。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是一本通俗实用的数学书,也是将数字入诗的代表作。这本书以珠算为主要的计算工具,列有595个应用题,书中将枯燥的数学问题编成一首首歌谣口诀,读来朗朗上口。还有,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或问歌录》中都有数学问题,都是采用诗歌形式提出的。此外,一些诗句本身就蕴含着数学问题。如“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是明代诗人伦文叙给苏轼的画《百鸟归巢》配的诗。究竟有多少只凤凰呢?“一只又一只”加起来就是2只,“三四”相乘得12,“五六”相乘得30,“七八”相乘得56。把2、12、30、56加起来,总数恰好为100,与百鸟相合,可见诗人的机智巧妙。又如骆宾王的“百年三万日,一别几千秋”给出了简单的数量关系计算。再如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蕴含了地球赤道的长度,即全长四万公里,合八万华里。

5   诗词中的数学思维方法

诗歌中不仅包括了数学的数、形、量、题,还包括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如《题西林壁》的前两句描述了从横看和侧看不同角度、从远处和近处不同方位看庐山会看到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只有远离庐山,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面目,道出了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从全局考虑问题,形成整体意识。又如《赤壁赋》中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诠释了数学中变与不变的主题。再如《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说明了万事皆有不可违背的规律和数学中的周期律。

总之,要把数学融入诗歌中,从诗歌中品味数学。数学与诗歌在相互交融与穿插中碰撞出了美丽的火花,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更有意思,使数学易于理解,为学生所喜爱。

【参考文献】

[1]汪晓勤.古代数学文献中的诗歌[J].数学教学,2003(9).

[2]丁学智.让中学生从诗歌中感受数学之美[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7).

【作者简介】

刘靖萍(1989~),女,汉,山西阳曲人,本科,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诗歌融合数学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刚柔并济
七月诗歌
破次元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融椅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