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2020-08-18马燕燕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马燕燕

【摘 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降低学生的解题出错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实现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本文联系教学实践,探讨了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反思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201-02

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犯错,教学效果欠佳。但出现数学错误本身就是数学学习的必经之路,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教师需要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层面着手,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1   加强算理理解,夯实解题能力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计算、轻理解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低年级时,对学生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一到高年级,其影响就会显现出来,导致在实际计算时学生经常出现错误[1]。因此,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要注意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借助直观教具。如在教学生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数火柴、“满十进一”或者“凑十法”等加法原理进行学习和计算。②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或者情境教学法。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给出这样一道题“一双鞋子17元,一双袜子3元,买5套鞋袜需要多少元钱?”,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相似的问题和场景,利用一题多解法可以使学生发现“17×5+3×5”和“(17+3)×5”的答案是一样的,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原理。利用常见的生活场景,能使数学原理变得简单易懂,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每个定律背后的真实含义,帮助学生减少错误的发生,全面提高解题效率。

2   侧重记忆训练,提升灵活运用能力

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需要运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记忆方法进行知识的储存和信息的提取。如果学生记忆力差,那么他们对于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和信息会转眼就忘,这导致其在做题时读完就忘,记不住题目信息和问题,在整个解答过程中更是一塌糊涂,错误频发。可见强化学生记忆力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有效规避数学错误[2]。

想要加强学生数学记忆力,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训练。一是形象记忆法,即利用物体的直观形象帮助学生降低记忆的难度,进而达到让学生快速记忆的目的。如在学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体积公式后,为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利用列表的方式将这些体积公式列出来,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在避免产生混淆的同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二是可以将所学知识点编成各种各样的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顺口溜“对齐小数点末位用0补”。再如学习“时间”时,可以编制这样一个顺口溜“小小表盘样子多,时针分针来比赛。分针要比时针长,跑得当然比他快。分针转完一大圈,时针只走一小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总结,尽可能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编成简单的顺口溜,以促使学生快速记忆,灵活运用。小学数学教学的另一问题就是学生的自然遗忘,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遗忘规律,让学生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复习,避免学生因学过之后不复习而导致知识点遗忘或记忆错乱。

3   创设数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也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时,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夯实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与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创设相应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

如讲解“认识万以上的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古代算筹计数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白古人在计数时面临的问题与产生的灵感,这样学生会对数字产生浓厚兴趣,并产生求知欲。再如讲解“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张成有60元零花钱,买书花了42元,剩下的钱刚好可以买三只钢笔,请问一支钢笔多少元钱?学生接触到熟悉情境就会主动思考,并很快列出算式:60-42=18(元),18÷3=6(元)。这时教师提出列综合算式的方法,从而顺利引入小括号的使用方法:(60-42)÷3=6(元)。这样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小括号的使用方法。所以,课堂上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能加快學生对算理的理解,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4   培养反思习惯,实现数学知识点的内化

反思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整个解题过程进行思考和回顾,这属于解题后的检查环节。通过反思,学生能对自己的错误解题思路进行理性思考,进而加深记忆;对整个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仔细回忆,进而正确认知,避免日后再犯。因此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有助于他们合理规避低级的常识性和计算性错误,提升解题正确率。

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题后反思方法,如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反思:①解这道题时,主要依据是什么;②解题思路有哪些;③整个解题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要求;④这道题是否还有更简单的解题方法等。二是从学生自身入手,为他们提供自我反思的时间和机会,如在利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时,学生因受到“四舍五入”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时,经常出现解题错误。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而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带入生活实际,以检验其正确性,通过自己实际生活经验判断和反思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加深记忆。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时,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实现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雪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

[2]陈建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35).

[3]王英.探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35).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探讨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