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与营养”的教学设计

2020-08-18方玲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营养物质科学实验

方玲

【摘 要】笔者在学生对食物的营养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入门卡”“晋级卡”两张任务卡的实验探究激趣形式,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体验生物课堂的科学性和趣味性。通过对蛋白质鉴定实验的改良优化,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推陈出新。通过对特殊人群饮食需求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生命关联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营养物质;科学实验;生命关联

【中图分类号】G633.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6-0113-02

中国有一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在中国民间的重要地位。中国作为饮食之邦,长期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将“饮食”与“营养”相结合,让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笔者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带领学生逐步体验、逐步探究,最后带着科学知识回归生活,感受生物课堂的丰富与灵动。

“饮食与营养”是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的内容。该节包括选购三餐食物、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两部分内容。饮食与营养对初中生来说,比较熟悉但了解不是很深入。本课建立在学生对食物的营养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食物主要成分进行鉴定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几种营养物质的鉴定方法,对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在生活中能学以致用,合理安排饮食。该节内容的教学也为进一步学习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合理膳食奠定了基础[1]。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举例说出含糖类、脂肪、蛋白质较多的常见食物。

(2)技能目标:通过“选购三餐食物”活动,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食物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掌握营养物质的常用鉴定方法,初步培养实验探究、结果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习惯,培养关注特殊群体的生命教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说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2)难点:对“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3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馒头碎屑、鸡蛋、花生、干小麦种子、面粉水、新鲜橙子、新鲜胡萝卜、试管、载破片、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火柴、解剖针、白纸、试管夹、碘酒、冷水、开水等。

4   教学过程

4.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预设情境:“爸爸的留言”——亲爱的多多。爸爸妈妈临时有事,需要外出。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今天能由你当家,为我们全家安排一日三餐吗?

老师借机邀请全班同学一起帮助多多安排一日三餐。

设计意图:通过帮助多多的活动邀约,激起学生的兴趣,直奔该节课的学习主题。

4.2  选三餐食物

“神秘的信封”——从信封中取出菜谱,两人一小组合作为多多一家挑选三餐,将挑选的菜品粘贴在信封内的白纸上,可自行补充。小组纷纷展示自己组帮多多设计的三餐。然后请1—2组到学生到讲台介绍,形成“视觉盛宴”。教师提问:你这样设计搭配的理由是什么呢?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总结:大家为多多一家搭配的三餐都考虑到了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还有要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均衡等。那么你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吗?师生共同梳理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神秘的信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为别人搭配三餐的意识,将自己的个人喜好和生活经验融入课堂,代入性很强。通过教师举例引导,将学生大脑里零散的知识归类整理,逐步总结归纳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4.3  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

设计“入门卡”和“晋级卡”两张任务卡。学生依次开卡、打卡,学会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

4.3.1 “入门卡”——任务驱动,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72—73页的方法部分,完成相应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在馒头碎屑上滴加碘酒,馒头碎屑颜色变成蓝紫色,得出里面含有淀粉;根据小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沉淀物质是凝固的蛋白质,得出蛋清中含有蛋白质;根据压过花生的白纸上出现油斑,得出花生里含有脂肪。学生发现在蛋白质鉴定实验中,搅拌会干扰实验的结果。实验对照不明显,师生共同对实验进行改良优化:用试管代替烧杯,将加入开水搅拌改为水浴加热,实验组蛋清凝固,对照组无变化,现象明显。通过出示一系列常见食物材料图片,引出含糖类、脂肪、蛋白质较多的常见食物[2]。

4.3.2  “晋级卡”——小组合作,设计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教材小资料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實验,验证食物中含有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C。方案设计完成后,小组各自实施方案,汇报交流结果。得出将干小麦种子或花生种子放入试管,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内壁都会出现水珠,证明食物中含有水;将小麦种子或花生种子放在酒精灯上燃烧,会剩下灰白色的不能燃烧的灰烬,证明食物中含有无机盐;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颜色褪去。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任务卡的设计由易到难,“晋级卡”的难度相对于“入门卡”有所提高,同时学生的斗志逐步被激起,他们能初步体验从分析实验现象到尝试设计实验的过程,理解食物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4.4  情感升华 生命关联

呈现问题: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孕妇、宇航员、易过敏人群等,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饮食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后意识到周围有很多的特殊人群,他们在饮食中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如重症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每日糖分的摄入量、易过敏人群需要注意避开过敏因子、孕妇需要均衡营养、宇航员宇航食品的特殊化等。然后引导他们要关注特殊人群,也要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3]。

设计意图:通过指出特殊人群的存在,引发学生思考感悟,塑造生命关联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塑造学生热爱、尊重、敬畏生命的情怀。

5   教学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所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会越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食物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不只是身体的需要,也代表着一种生活兴趣,而学生会把兴趣带到接下来的学习中。本教学设计中的若干学生实验,是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一个验证实验,其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能让学生与各种食物亲密接触,在做中学,体验生物课堂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对特殊人群的饮食需求进行讨论,关注特殊人群的存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章静娴.基于生活情境的“饮食与营养”一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7(10).

[2]赵捷.饮食与营养的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2(10).

[3]陆美琪.“饮食与营养”一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6(5).

猜你喜欢

营养物质科学实验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水是刚断奶仔猪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有机物知识点梳理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部分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现状及对策
试分析高中生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
我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小小科学实验
为革命搞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