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方法分析
2020-08-18徐燕丽
徐燕丽
摘要:数学活动贯穿于整个数学的教学过程,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事实和规律,不仅可以说明概念与思想,阐述道理与方法,还可以对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不仅便于演示和操作,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把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立体图形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了学生“构建”数学教育内容的实践成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实践;探索;验证;延伸
注重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与综合应用”列为数学教学四大领域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打破常规,凭着自己的智慧,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课标》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文以六年下册圆柱、圆锥体积上完之后的一节练习课引发的教学研究为例展开,重视数学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操作、小组讨论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索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我们一开始就呈现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见过或用过的物体:一团橡皮泥、一堆沙、一个魔方、一个茶叶罐、一块石头、一料豆子、一个月饼盒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时,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你能求哪些物体的体积?”学生轻而易举地回答:魔方、茶叶罐、月饼盒。老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其余这些物体的体积怎样求呢?”让学生在“能”(能直接求规则物体的体积)与“不能”(不能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中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愤悱心态,激发学生的参与操作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探索的状态。
二、关注探索过程,实现自主探索
在核心素养这大环境下,要把数学“趣”的内在魅力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所觉悟,让“有用”和“有趣”和谐共融,促进学生的智慧成长。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去探究。
1.选物体、取器材。我们抛出一个探索性的问题:其它这些物体的体积怎样求呢?组织学生分组研究、小组讨论。要研究什么物体,需要用什么器材,自己到台上取,比一比,哪组找到的办法多,方法巧。随即产生了多种方法,开发了学生的智慧和创新潜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入探索,积极性高。
2.找办法、求体积。求物体体积时,让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算一算,并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在这里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而且学生在探索中知道了自己小组研究的物体体积。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交流,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3.各组展示结果。因为分组研究,所以得把自己组研究的结果拿到班级这个大组来交流,让各组派代表到台上汇报,自己小组可以补充,其它组的同学认真听别人的好办法,对别组探索出来的好方法给予准确的评判,不足的给予充分补充,有疑问的大胆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做到不“越位”,充当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采用了不同的辦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求异思维能力。
4.得规律并验证。在学生得出各种物体体积,老师再次提出问题:“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求出了一块石头、一团橡皮泥、一料花生、一堆沙的体积,大家自己先归纳一下,然后在小组交流,这些办法到底巧在哪呢?”学生探索的知识再次升华,有的把石头放入烧杯的水中,说只要求出现在总体积减原来水的体积就可以得到石头的体积;有的竟然用橡皮泥包成一个长方体量出长、宽、高减原来的体积;还有的把石头放长方体玻璃杯中,用沙把铺平,算出总体积减原来体积,等等。经过发现原来都是把不规则V 转化规则V。把课堂推上一个高潮,学生在大胆质疑,互相争执中,不仅得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的良好习惯。在这同时老师说:“我们以石头为例来看电脑演示。”电脑显示(1)石头投入圆柱形烧杯水中,水位升高部分刚好是一个圆柱体,也就是把不规则石头体积转为成圆柱体水的体积;(2)石头投入长方体玻璃杯水中,水位升高部分刚好是一个长方体,也就是把不规则石头体积转为成长方体水的体积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作业体现开放,延伸课外实践
俄罗斯教育学家休金娜认为,兴趣是以智力、情绪、意志过程的统一整体为基础的特殊“合金”,其核心是带有积极情感色彩的思维过程。课堂的开放可以让学生去探究创新,作业的开放同样可以让学生去探究创新,更能让学生学会实践和应用。
“同学们,你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懂得了什么?”学生自信地发言:1.我求了墨水瓶的体积,我懂得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解决方法都可以转化成规则立体图形来解决;2.我应用所学知识测出一块石头的体积。我明白了曹冲称象其实是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转化而得“巧”称;3.我还明白了乌鸦喝不到水懂得借助旁边的石子喝到水也是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等等。学生通过学习,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本课教学立足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把学生的探索过程作为课堂的中心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是把“巧”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悟出,使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不功自破,迎难而解。这样,学生的知识是主动求知获取,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小虎.运用生活化教学巧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探研[J].成才之路,2017(15):54.
[2]卢瑞平.从核心素养出发,落实空间观念的培养[J].才智,2020(04):40.
[3]李丽.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