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

2020-08-18王晓霏

销售与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财经类第二课堂专业

王晓霏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于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财经类高校的专业优势,使得其数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财经专业人才。

在培养过程中,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教育技术的更新,第二课堂的作用愈发凸显。本文通过总结财经类高校学生特点和其人才培养目标,阐述关于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并将两者结合梳理出财经类高校第二课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财经类高校第二课堂的可行性措施。

一、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概述

1.财经类高校学生特点

财经类高校学生同其他综合类院校学生相同,现均已为“90”后甚至“00”后,思想活跃、个性独立是其具备的年代特点。在学习活动中,由于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所以这些学生更愿意主动去拓宽视野,但也同样注重规则的遵守。而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组织计划性,财经类专业学生也普遍需要较强的规划设计能力。

2.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级财经类专业人才,是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人才首先要帮助他们用专业的角度看待问题、考虑问题,能够通过实际总结经验形成理论,并不断强化担当、分享的合作意识。

二、第二课堂概述

1.第二课堂的含义

第二课堂的含义是相对的。一般来说,依据书本教材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对特定群体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为第一课堂,而第二课堂则是在第一课堂时间之外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形式可以更加活泼,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可以没有作业更可以没有考核,不受限于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者时间,室内室外、校内校外均可开展,整段时间、零散时间都可利用,特别是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第二课堂更是突破了线上线下的界限,更多地在网络阵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第二课堂的常见形式

(1)学生组织活动。

大学给很多人们的印象是多彩与自由的,学生组织的功劳不可磨灭。学生组织是符合法规建立的、主题为学生的团体,可以包括依据要求建立的学生会等组织,也包括依据兴趣组建的各个兴趣类社团。学生组织的多样性使得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并成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之一。

(2)讲座与报告活动。

高校本身是集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单位,讲座报告在高校中十分常见。在讲座报告中,大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学术权威,从更加便捷的渠道迅速了解该领域的前沿研究。

(3)社会实践活动。

知識积累不是最终目的,知识的应用更应成为目标。社会实践活动便是检验学习效果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最好形式,学生可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将所学得的文化知识应用于各个活动之中,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4)勤工助学活动。

勤工助学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通过个人的劳动取得可以用于改善学习与生活条件的合法报酬的活动,勤工助学也是一项实践活动。

3.第二课堂的功能意义

(1)实现第一课堂功能补充。

第一课堂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方法,知识的传输虽然直接,但方法单一,使得第一课堂往往书本味道浓厚但实践效果不够理想。而第二课堂在地点、时间、形式上没有过多限制,具有强大创新空间,作为教育教学需求的补充,与第一课堂紧密联系形成有效衔接。

(2)完善学生人格品质。

教书育人,授业解惑,高等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某个领域的专业性知识,更要让学生经过教育能够拥有完善的人格、高尚的品质,不能够将高等教育作为实现精致利己主义的“助推器”。第二课堂则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达到思想引领的效果,教会学生不仅要记住知识,更要有远大理想。

(3)更好地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的培养是复杂的过程,而真正达成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也是十分不容易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将使得教育本身更加完善充分,更能实现1+1大于2的教育效果。两者的结合结果也不是单纯的效用叠加,而是做到互相促进的理想状态。

三、财经类高校第二课堂面临的问题

1.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

在财经类高校中,第一课堂依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对于第一课堂的重视往往容易造就对第二课堂的轻视,在观念中产生第一课堂是主业而第二课堂只是课外娱乐的错误观念。

不仅仅是个别管理人员,包括专业教师在内的教学人员,也由于以上观念的存在对于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活动没有做到充分支持和认可,认为对于学生的效果不如直接授课来得快捷明显,对于教师本人也没有学术领域的直接帮助,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不能客观认识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故而对于其重视的程度明显不够。

与之相对应的,作为被教育对象的学生,也会因此受到消极影响,一味注重第一课堂,不积极甚至抵制第二课堂活动。

2.设计不完善

第二课堂方式手段近年来快速发展,包括财经类在内的各类各级高校都在不断探索第二课堂新思路。

但目前对于第二课堂的体系设计依然不够完善,教育目标模糊、教育内容陈旧、设计与实际脱离等问题凸显,容易产生如过度注重部分教育内容而忽视其他内容的不均衡的“偏科”现象。

制度和机制设计上,缺少对于第二课堂教育的制度建设,资金、场地、时间的投入依然不足,规划不够造成资源没有被调动和利用,各教育单位和管理部门意识目标不统一,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易受到阻碍限制。

3.与专业特点结合不强

财经类高校专业特点鲜明,学生特点突出,在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时,各高校常有出现简单模仿其他高校、开展同质类活动的现象。

此种现象对于教育教学资源本身是一定程度的浪费,学生花费时间没有获得期望的收获,组织者消耗精力却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究其根源,则是没有对专业的差异性高度认识与重视,在开展工作时没有区分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而使得第二课堂活动粗糙重复。

四、优化财经类高校第二课堂的可行性措施

1.明确第二课堂的重要教育地位

财经类高校在继续加强学科建设、深化第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从更高层面明确第二课堂的重要教育地位,將第二课堂纳入到学校常规工作规划之中,组织教工以报告座谈、体验参与等形式了解第二课堂的不可替代作用,认清其不仅仅是丰富校园的手段,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二课堂同样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和精密的活动设计。动员教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方式方法,熟悉第二课堂活动在财经类高校的组织开展。

2.打造体系化育人平台

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已经深植财经类高校教育教学人员之中,在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站在财经类高校的角度,第二课堂不是学校内某个部门或者少部分人的职责,每名教师和管理人员都可以是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参与者,将与学生密切关联的部门单位都纳入到育人体系之中,形成多维合力、多方保障的全校性育人平台,科学合理地规划第二课堂,提高制度化水平,不仅注重第二课堂的开展,更注重第二课堂的效果评价,形成完整管理闭环,从每次工作的开展中都能积累宝贵经验,真正开展有水平的第二课堂。

3.强化分类指导教育原则

个体差异不能忽略,专业特点突出明显。当下的财经类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不能仅是追求人员覆盖的广度与宽度,更要逐步注重教育本身的深度与精度。基于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特质,进一步强化分类指导的教育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在内容上要有不同侧重,在方式上有所调整,避免“一刀切”的粗放型教育,发展“个性化”的高契合教育,可以考虑设计第二课堂成绩单,量化指标,综合评定学习质量,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在教育均衡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帮助走入社会,使其成为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级财经专业人才。

高等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巨大作用。财经类高校的专业特点使得其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也要充分考虑专业优势和学生特点,而培养能够服务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财经专业人才,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在完善机制、加大投入、科学设计、有效管理的同时,不断营造好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重视第二课堂、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良好氛围。

(本文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财经类第二课堂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