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淮绿色门户 醉美山水亭城
——滁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20-08-18滁州市绿化委员会滁州市林业局

国土绿化 2020年7期
关键词:麻栎滁州市滁州

◎ 滁州市绿化委员会 滁州市林业局

万亩林海—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

长江之滨,松涛澎湃;淮河之畔,银杏鎏金。醉翁亭旁,佳木繁阴;阳明祠外,风光旖旎。青山环绕、林城相彰、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宜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在滁州初具规模。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下辖两市两区四县,襟江带淮,林壑尤美,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与南京市山水相连,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主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滁州森林生态体系已具规模。1.3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层峦叠翠,湖泊棋布。亚热带季风气候造就出江淮岭秀,醉美亭城。

截至2019年底,全市森林面积717 万亩,森林覆盖率35.8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37 平方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定的40 项指标均已达标。

滁州龙蟠河公园

大手笔 描绘美丽画卷

滁州,对绿的追求从未止步!早在2012年,以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为契机,全市累计完成造林186.13 万亩,森林覆盖率净增9 个百分点。

滁州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同时将“创森”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先后召开多项专题会议,全面推进“创森”工作开展,着力构建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层林尽染、冬季常绿常青的森林城市格局。

围绕打造“江淮绿色门户、醉美山水亭城”发展战略,滁州市充分挖掘区位优势、自然禀赋和文化特色,编制印发了《滁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和《滁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致力于打造“一核、两轴、三网、四极、多点”的森林城市总体布局,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力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大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和“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全面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稳固的森林保障体系。

自“创森”规划实施以来,全市着力实施百万亩森林增长等八大工程,创成省级森林城市7 个、森林城镇73 个、森林村庄433 个。在市中心城区建设各类公园、游园,打造了一批绿化精品工程,形成了市民出门“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林城相依,林人相融”的森林城市特色。

红草湖公园

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

薄壳山核桃示范基地

现代林业示范区

大产业 促进生态富民

滁州把“创森”与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扶贫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生态惠民富民之路。着力发展七大林业增效产业,重点培育薄壳山核桃、麻栎、杜仲、精品苗木“三树一苗”产业。其中,1 家获国家林业产业龙头企业,41 家荣获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建成省市级现代林业示范区37 个。全市新建改造“三树一苗”面积27.56 万亩,总面积达147 万亩。选送的果品在北京世园会果品大赛中斩获1 金3 银2 铜。

做优薄壳山核桃文章。全市薄壳山核桃面积17.5 万亩,建立示范基地15 个。全椒县建成全省最大高标准果园化薄壳山核桃县级示范基地,被授予“中国碧根果之都”称号。

做优国家级麻栎产业示范区文章。 自主创新的麻栎短轮伐期经营技术为全国首创,《麻栎炭用林培育技术规程》被正式发布为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全市麻栎林面积达56 万亩。

做优国家战略储备林特色基地的文章。《滁州市市属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7年)》通过专家评审,是迄今为止全省建设规模最大的储备林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53.7 万亩,总投资50.5 亿元,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40.4 亿元。

麻栎人工林基地

林业龙头企业

苗木示范基地

做优精品苗木文章。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52 万亩,产值超过30 亿元,成为全省三大苗木基地之一。

做优森林旅游文章。提升琅琊山、皇甫山5 个国家级、4 个省级森林公园建设,1 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打造一批集旅游康养、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新亮点。

大保护 巩固绿色屏障

滁州市认真践行“两山”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坚决落实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一张图成果,扎实开展森林督查和绿卫行动。建立林长制信息系统和“五个一”APP 平台,打造集营造林管理、林木采伐、资源监测、项目建设、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业产业发展等多功能大数据平台,提升林业综合治理能力。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格采伐限额审批。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四率”指标全面完成。扎实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全市277 株古树均得到有效保护。

森林生态科普活动

“爱鸟周”宣传活动

老嘉山国家森林公园

强化湿地生态保护。依托长三角区域化合作契机,创新皖苏两省合作共建机制,将滁州湿地保护工作与南京无缝对接。来安池杉湖湿地公园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合作共建湿地公园的典范,2019年4月,全省第38 个爱鸟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池杉湖湿地公园举办。

大宣传 凝聚创森力量

为营造浓厚的“创森”氛围,滁州市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创森”宣传活动。开展“创森”户外公益广告宣传,在市电视台开设“森林之窗”“创森”宣传专栏;组织开展以“创森”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展、“创森杯”演讲、在爱鸟周宣传活动、湿地保护日活动及“我知晓、我支持、我参与”万人签名活动,市民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支持率和满意率均超过95%。大众创“绿”,万众创“森”,已在皖东大地成为新常态。市县党政军领导率先垂范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市县联动、城乡互动、全民参与,义务植树尽责率超过90%。

如今,“植绿、爱绿、护绿”已成为滁州市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全市涌现出一批爱绿护绿典型代表,皇甫山林场退休职工高青旺一家四代接力植树护林60 载,6 万亩荒山变林海;高青旺荣获“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9年全国“诚信之星”。

一个“创森”梦,一条惠民路,滁州这座充满律动的生态之城,不断换发着新容颜,“创森”成果、生态红利和绿色福利,正在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绿色驱动下,这座江淮的绿色门户定将在“创森”之路上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麻栎滁州市滁州
麻栎果实的开发利用及培育探究
《滁州西涧》(草书)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麻栎-刺槐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麻栎种源1年生苗生长特性比较
定向培育措施对麻栎生长的影响评价
陆黛灵书法作品
习作点评
Mother's hands
习作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