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民间音乐产业化融合发展研究

2020-08-18邹玲玲

经济师 2020年8期
关键词:民谣流行音乐民间

●邹玲玲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音乐文化伴随着音乐产业发展不断输出,民间音乐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音乐产业。然而,民间音乐受众群体较小,不利于产业市场的拓展。因此,近年来为了扩大民间音乐产业影响力,寻求新的突破,相关产业主动转变发展模式,将民间音乐产业的运营向拓展、主流风格转变,力图迎合市场环境,打造IP粉丝经济,却导致不伦不类,产生了诸多问题。

一、传统音乐文化创新产业模式的内在矛盾

(一)中心目标不明确,产业导向偏离

民间音乐内容多元,风格多样,不单单有依靠民族唱法的民歌、山歌、信天游等,还有依靠吉他等现代乐器改良的民谣。特别是受限于小型地域发展带有本区域风格的演奏的地方歌路,这些歌路大多改编自当地的民间诗词或者传说,加入了地域文化,这些音乐五花八门,适应了不同群众的耳膜。然而,由于民间音乐本身的受众群体区域较小,而在选择民间音乐的风格形式上,又造成了区域的分散,从而导致民间音乐市场不能扩大。例如:《辣妹子》一类的民歌受众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类的歌曲受众并不重叠,这就导致产业为了维护受众,需要全方位进行各种形式的拓展,从而导致成本增加。因此为了解决这种困境,相关产业寻求民间音乐组合营销的模式,将多种音乐风格杂糅到一张光盘或者vcd录制,对民歌的受众群体,则将民歌曲目放在前头,其它曲目打折促销。而对于民谣音乐的受众,则用民谣音乐放在前头,其它音乐折扣促销。这种方法虽然一定程度可以拓展产业规模,但是久而久之陷入了矛盾。首先,民间音乐产业需要在当代走出新的道路,提升生命力,因此需要打造出独特的风格,然而在这种营销模式下,导致受众群体并不能享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而另外,大部分受众群体倾听了民间音乐之后,因为接受了多种音乐风格的杂糅,导致不能深入记忆每一种民间音乐组成部分音乐的基调,从而对民间音乐的感知度下降,反而导致民间音乐发展滞后。其次,民间音乐在发展导向上也有了矛盾,随着社会音乐市场规模的扩大,流行音乐大行其道,民间音乐产业为了寻求发展,主动与流行音乐产业合作,提出多元化改进民间音乐的概念。然而在改进的过程中并没有把握民间音乐的精髓,导致民间音乐不伦不类。例如:“在周杰伦《青花瓷》等爆火以后,相关民间音乐企业让民间歌手将流行歌曲《花香》改编成民间音乐,却没有保留民间音乐的韵味,只是利用民族唱法将歌曲内容进行演奏,虽然加入了古筝和琴弦,但是只是改良了唱法,却没有对意境进行把握,导致歌唱较为生硬,依然无法具有足够的传唱度。”还有一些民间音乐企业将民间音乐作为流行音乐的附属,在合作的过程中将民间元素降到最低,追寻主流的城市文化和高端的社会群体,大量杂糅丰富的流行元素,纯粹的民间朴实气息荡然无存,与农村和地域有关的民间文化渐渐消失,只是在结尾部分加入了古琴,使其原汁原味不足。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发展风向陷入了矛盾,在迎合市场需求和保留音乐特色上难以入手。

(二)培训体系不明确,网络创新不完善

从近年来民间音乐的发展来看,民间音乐组成的体系结构出现了问题。进行民间音乐输出产业必不可少的是三大部分,其一是产业链的延伸,也就是有民间音乐受众群体的市场;其二是民间音乐的演奏者能够完成民间音乐的创新;其三则是产业内部有较好的机制促进民间音乐迸发生命力。然而除了在开拓市场部分产业融合陷入窘境外,由于民间音乐组成部分众多,而民歌和民谣等演奏者也因为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分歧,因此在产业发展中渐渐分散,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最近火爆的中国好声音李健为例,原本就是民谣歌手,并渐渐成为民谣标志性人物,但是他在传播民谣的过程中仅仅是传播了民谣内容,并没有打出民谣鲜明的特色,导致人红,民谣却停留在模糊概念。他所作的大部分民谣歌曲也都是出现在流行音乐场合,且有意识地改编流行音乐,这就导致民间音乐也是追随流行音乐的平台形成一块区域。相对而言,以民歌著称的宋祖英因为登上春晚才成名,原本可以继续传播,但是因为没有向流行市场靠拢,转向音乐家的后台演唱,很少在IP潮流中亮相,因此渐渐被淡忘。而民歌和民谣分散,也促使民间音乐进一步没落。在打造IP与独立创作方面出现了矛盾,打造IP却没有注重民间音乐特色的输出和塑造,独立创作却难以打造影响力。事实上,除了艺术市场的原因,演唱者不具有推广民间音乐的意识,这是由于民间音乐产业融合过程中不注重内部体系构建造成的,因为内部人员有意识的向市场靠拢,没有针对民间音乐的输出打造一系列工作。例如对音乐品质进行分类、品种进行整合、开发优质服务和整合演唱者等工作。以北京民间音乐节为例,仿照了流行音乐文化输出的案例,通过举办音乐节实践提升民间音乐影响力,也经历了造势和营销的阶段,并且请来了阿宝和阿鲁阿卓等明星,但是在这一过程之中,由于没有建设良好的培训体系,使民间音乐沦为了营销的噱头。明星之间提前没有沟通,互不认识,只是单纯为了演奏歌曲,与演唱会流程相同。例如:民间音乐需要具有地域特色和民间智慧的艺术创造,表现出民间音乐广阔的意境,从而挖掘出鲜明的特色。然而由于音乐节过程中,场地过于隔离,在进行民间音乐传播时显得格格不入。另外,不光是音乐场地,由于民间音乐产业进行侧结构改革侧重于音乐格调和演奏形式,没有对演奏人员进行培训。民间音乐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大多数演奏人员只是一知半解,而且在现代化融入中,对演奏时的礼仪以及行为标准甚至演出服装都没有制定严格标准,导致音乐节没有打造出民间特色,而是简单的为了促销。在演奏高山流水般的劳动气息时,《嘹亮的号子》是一首陕北民歌,采用了大量的唢呐和号子乐器,听起来格外嘈杂。演奏者没有降调,在动作上又极其僵硬,听众无法接受。另外,随着自媒体的深入,许多音乐转向数字媒体形式,而网络音乐质量粗制滥造、良莠不齐。在民间音乐产业转变模式过程中,也逐步引用网络音乐传播模式,但是没有控制民间音乐在网络的准入频率,民间音乐没有取得网络影响力,门槛较低。所以很多音乐人都将民间音乐灌输至自己的单曲唱片,单纯地为了谋取利益,从而导致民间音乐参差不齐,无法扩大规模。以赵本山为例,原本只是一个小品演员,为了营销自己的音乐,将许多东北二人转和辽宁曲目灌入唱片。如下图所示,民间音乐发展规模越来越小。

二、民间音乐文化创新产业模式的对策探析

(一)转变中心目标,完善导向作用

在新时代,民间音乐文化产业应该保持原有的音乐格调以及结构,着重于将民间音乐的现代化特点塑造出来。而民间音乐的现代化特点就是能够挖掘出新时代人们的心理诉求,利用民间音乐的旋律,给予人们心灵慰籍。在这一过程,民间音乐肩负两方面任务:第一,结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特点,对民间音乐的题材和内容进行拓展;第二,主动开发更具有价值的艺术文化内容,促使人民具有更多心理诉求。例如可以将民间音乐根据音乐体裁和内容进行分类,按照流行音乐发展方式,分成“舒缓类、抒情类、怀旧类等。”在这些类别中灌注不同的民间音乐内容,对民间音乐的内容进行拓展。以《走西口》为例,这是流行于关东一带的民族音乐,高昂有力,可以开发出不同的内容,可以配以古筝和琴弦使其节奏抑扬顿挫,加入抒情类作品中;也可以通过改变大鼓击打的节点,放入怀旧类作品中。建立鲜明化的产业发展体系,将传统音乐的各种形式,以乐器为例,有古筝、笛子、二胡等,分类利用高科技检索工具,将各种乐器与其适合的题材和内容匹配,吸引更多人关注。另外,可以结合受众群体的年龄段进行划分,相对年长的可以规划一个民间音乐发展部门,专门传播意境丰富的内容。而对于相对年轻的受众,则可以规划另一个部门,研究和发现民间音乐中的现代化元素,例如给河北民歌《小白菜》加入流行音乐的Rap唱词并饶舌,《大悲咒》中加入笛子元素,在氛围相对厚重沉闷的基础上给予清新质感,给予现代人不一样的心灵享受。同时,在与其它产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应该将民间音乐的基础保留,立足于自身,有选择地进行产业链延伸。例如在配合流行音乐企业传播营销时,应该坚持单曲数量均分的观点,还有类似于巡演和签售会等也应推出民间音乐的音乐人,从而塑造民间音乐的影响力。另外,针对民间音乐发展的规模,产业组织应该进行科学调研,召开相关会议,对每年度民间音乐应该形成的流派和走向以及市场活动等做出统一规划,从而确保民间音乐在新闻热点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近年来民间音乐发展来看,几乎在市场上没有营造较大的动作,难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如下图所示,民间音乐产业各项发展权较低,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主流运营方向依旧是私下表演和广播,新媒体数字化虽然略有提升,但是仍然规模不大。

(二)创新发展实践,加强网络管制

相关民间音乐企业在进行文化传播过程中,应该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打造出独特的实践特色。首先是建立音乐人道德技能培训体系,力图将所有音乐人培训成具有民间文化理解力和民间音乐技能输出的音乐人。其次是建立内部音乐输出体系,对于演出平台和演播室以及演奏场地甚至演奏乐器等都严格管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标准化管理,让音乐人分别进行乐的匹配,对音乐人各自应塑造的风格进行开拓。例如有的音乐人声调较为高亢,更应打造成击鼓等民间音乐的音乐人,而有的音乐人较为优雅婉转,则可以配套使用古筝和琴弦,对音乐人之间的合作默契程度反复进行实践论证。最后是构建自主创新评价体系,将民间音乐产业与其它企业发展力求一致,不单单要求音乐人练习民间音乐的演奏,还应该开发出新的民间音乐内容,分阶段让音乐人演练,例如演奏《在水一方》中优美的舞蹈动作、古典礼仪等,都是民间音乐线下输出的重要渠道,将这些目标细化,让企业音乐人掌握。另外,对网络音乐严格控制,及时搭建与网络平台合作的法律形式,对其他音乐形式使用民间音乐作出明确规定,对民间音乐在网络上传播的音乐质量严格把关。对本企业内部流出的音乐及时进行审查。在进行实践传播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做到严格把控。首先,在宣传过程中尽可能以地域文化作为宣传文案,将场地布置成具有民间特色的舞台,营造气氛。其次,民间音乐肩负传播音乐文化的任务,可以在企业实践传播中彰显民间文化,例如民间音乐《像我这样的人》是极富有感染力的励志音乐,在音乐节中可以通过改编,加入唱词,并且融入表演,且利用击鼓融入,将原有的柔情转化为激情澎湃的热血,在结尾号召人们怀有热血。可以在表演环节让群众上台,感受那种氛围,带动演唱。并且可以组织音乐人扮演社会不同职业的角色,以不同职业对这首歌的感悟形成不同的唱法,渲染感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音乐在现代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产业。然而为了提升民间音乐在新时代的影响力,使其品质在当代具有更强生命力,需要转变企业发展模式,挖掘出新的传播渠道。企业应该适当性的对内部体系进行完善,并且迎合市场,针对性地开发民间音乐的特色,而不能违背民间音乐的初心,将民间音乐的演奏形式和风格基调破坏。

猜你喜欢

民谣流行音乐民间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十唱共产党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拥军民谣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