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役士兵就业能力现状及培养优化研究

2020-08-18谭淇婧许宇翔

经济师 2020年8期
关键词:士兵维度技能

●谭淇婧 许宇翔 柳 菲

我国现有退役军人约6000万,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由此带来的显著问题是退役士兵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2018年“兵果果招聘”的退役士兵就业情况统计,以下三大问题不容忽视:一是退役士兵月薪不高,生活拮据,83%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其中,46%的退役士兵月收入不到3000元,并且只有一半的人正常缴纳社保;二是退役士兵就业竞争压力大,与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相比,退役士兵明显处于劣势,退役之后待业或自由职业占31%;三是退役士兵学历层次不高,大专以下学历的有51%,学历也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总结退役士兵的就业现状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由于市场经济制度越来越成熟,纵使政府出台各项政策保证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却难以直接安排退役士兵就业,解决退役士兵就业问题,虽然有少部分退役军人符合条件由政府安排到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但绝大多数退役士兵只能自谋职业,那么,加强退役士兵的就业培训工作,提高退役士兵的就业能力及社会竞争力,则是保障他们顺利就业的最有效途径。

一、就业能力的相关理论

就业能力理论最先由英国的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在1909年提出,他将就业能力定义为“可雇佣性”,对应能够且愿意工作的人,而“不可雇佣性”则是指需要社会救助且不能工作的人,这一理论被称为“二分就业能力”理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带来对岗位和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就业能力理论的研究也进一步发展,Forsyth在1966年将就业能力理解为个体获得雇佣的潜能,主要用于区别弱势群体和正常就业者的差别。在20世纪70年代,Tseng,Mangum和Orr将就业能力归纳为个人发展前景、劳动力市场处境和就业形式的判断,聚焦于政策对市场的干预。Pearson在1988年强调个体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并将就业能力看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Hillage和Pollard在1998年提出就业能力是劳动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可持续的就业并实现自己潜力的能力,对于劳动者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的关键技能、个体表现力、职业管理能力及环境影响力四个方面的因素。Fugate在2004年提出社会性构建职业能力模型,认为就业能力是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社会和人力资本三个维度相互作用的结果,职业认同指的是劳动者对职业生涯的自我认识,是职业健康发展的认知基础;个人适应性指通过改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等以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社会和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个人所具备的优势及社会网络关系。Yorke和Knight在2004年建立了就业能力的USEM模型,认为就业能力是理解力、技能、个性品质及元认知四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模型首次将就业能力与学科理解、技能、个人品质及认知联系起来,是就业能力理论的一大进步。Lorraine Dacre Pool和Peter Sewell在2007年提出了CareerEDGE就业能力模型,他们认为人的就业能力由个体的自我效能、自信和自尊决定,而这三方面又通过个体对职业发展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专业知识技能、一般技能和情商五要素的反思与评价来提升。总的来说,就业能力理论的内涵演进如下:

表1就业能力理论的历史演进

就业能力理论的历史演进实际上就是就业环境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反映。虽然直到现在,就业能力理论在社会历史演进的进程中还没有统一的理论模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却越来越丰富。总结国内外对就业能力的认知,就业能力是多维度能力相互作用而使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中获得成功就业的一种能力。我们应该看到,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与技术发展加速了就业环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退役士兵的安置除了经济补偿之外,更需要掌握就业的能力以应对市场的变化,这不仅是退役士兵本身的现实需求,更是国家繁荣安定的基础。

二、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实证研究

(一)研究内容

根据国内外关于就业能力内涵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分析退役士兵的就业能力水平,找到更有针对性的培养路径,在CareerEDGE就业能力模型的基础上,从职业发展、工作和生活经历、专业知识技能、一般技能和情商五个方面设计问卷,共包含23个题项。其中,职业发展包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认同、环境适应能力、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6个子项;工作和生活经历包含实践能力、工作生活经历、抗压力3个子项;专业知识技能包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个子项;一般技能包含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能力、个人表现力8个子项;情商包含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倾听与理解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4个子项。首先,对已就业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重新确定就业能力的维度与模型;其次,对正在接受就业培训的退役士兵进行调查,了解退役士兵就业能力现实水平,并与模型做比对;最后,提出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培养优化建议。

(二)研究方法

1.对已就业人员的调查。向成都地区教育、保险、建筑、销售、电子商务等12家行业的在职人员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剔除其中无效问卷后剩余176份,占总数的88%。将23个题项按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计分:非常同意=5,同意=4,比较同意=3,不一定=2,不同意=1。运用SPSS17.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Cronbach’sα数值为0.836,信度较好,Kaiker Meyer Olkin(KMO)数值为0.807,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Sig=0.000<0.001,表明23个变量中具有共同因素,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表2解释的总方差

从表2得知,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5个成分为公因子,方程的累计贡献率为64.364%,表示这5个公因子能较好地概括大部分的指标变量。

表3旋转成份矩阵

从表3可以明确看出,每个变量在5个公因子的载荷量均大于0.5,因此,所有变量全部保留,并将成分1命名为“职业素养”,包含个体表现力、责任感、抗压力、自信心及主动性;成分2命名为“职业发展能力”,包含职业认同、工作经历、自我认知、环境适应性及职业生涯规划;成分3命名为“通用技能”,包含解决问题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成分4命名为“职业技能”,包含技能水平、实践经历、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成分5命名为“社交能力”,包含人际关系管理、沟通能力和倾听与理解能力。

2.对退役士兵的调查。对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退役军人在读学员发放问卷200份,目的是了解在读退役军人的就业能力掌握情况,回收190份,占比95%,其中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为95.79%。同样对23个问题做5个维度的编码,完全具备=5,大量具备=4,部分具备=3,少量具备=2,不具备=1。运用SPSS17.0将23个变量按已建模型维度转换计算,再进行描述性分析。

表4学生就业能力水平描述统计量

从表4可以看出,退役士兵在就业能力5个维度水平上均值处于2.67至3.34之间,总体水平较低,标准差数值较小,表示退役士兵在同一维度的水平相对一致。其中,职业发展能力的均值水平仅有2.67,且变量计算后超过3分的仅占18.13%,说明退役士兵在职业发展维度上能力较弱,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其它四个方面的均值得分虽然达到了3分,但3分仅代表中间水平,并不能对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起决定作用。另外,退役士兵的职业技能虽然均值得分相对最高,但是3分以上的人仅占47.8%,说明不少退役士兵对自己所掌握的职业技能信息不足,职业技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培养优化建议

(一)建立以技能培训为主,多维度能力共同发展的培养目标

对于退役士兵来说,他们职业培训的最终关注点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能否成功就业;二是通过培训能否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无疑,职业技能掌握的好坏是良好就业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如何让用人单位发现退役士兵的能力则取决于退役士兵的正确表达;如何让退役士兵在选择的职业中有良性发展,则需要退役士兵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交能力等做支撑,光有过硬的知识技术并不能保证退役士兵一定就业成功。因此,在职业培训中,除了要培养退役士兵的专业技能外,职业发展能力、职业素养、通用技能和社交能力方面的培养也不能松懈。而现实情况却显示,很多退役士兵有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却没有任何职业规划,对职业认同的内涵也较为模糊,这对他们的职业发展相当不利。在退役士兵职业培养中,建立以技能培训为主,同时注重就业能力其它维度柔性实力的培养,对退役士兵的成功就业及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强调以市场需求为主,个体职业需求融合发展的培训内容

根据对退役士兵的调研发现,虽然他们认可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对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却没有足够信心,对自身的就业能力评价处于一般水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退役士兵服役期间脱离社会已久,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到位,无法准确判断所学知识技能是否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二是退役士兵个性品质不同,对职业发展的需求也有差异,因此对培训内容的反馈也不一致。要使退役士兵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获得认同,就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改进培训内容,丰富学习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大前提,兼顾退役士兵个体的职业需求,通过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的有效融合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人才发展的综合能力,不断使个人的职业观、价值观与社会发展大局相统一。

(三)开展以实践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方式协调进行的培训方式

不少退役士兵表示,由于自身知识结构水平的局限性,单纯地讲授学习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且不易理解,而在实践教学的课堂中,自己更感兴趣并愿意尝试,对目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较为容易。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与市场接轨的实践培训课程,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达到培训目的。同时,在培训方法上,可以采取项目探究法、模拟实验法、案例研讨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培训方式融合开展,帮助退役士兵加强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建立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愿,从知识、心理、能力等多方面完成军人向市场经济劳动者角色过渡的初始化。同时,由于退役士兵的特殊性,短时间的就业培训或许只能满足某一阶段的现实需求,还要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思想,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始终保持竞争实力。

(四)加强以产业对接为主,政策、市场、学校多级联动的就业指导

与产业对接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不管退役士兵选择就业还是创业,必然要经历社会经济环境的考验和检验,而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加强产业对接,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环境来提升就业能力,一方面可以极大地降低退役士兵过渡到生产经营中的不适性,另一方面也为其今后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更多经验和机会。同时,正确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随时掌握政策、市场、学校、退役士兵之间的发展与变化,构建网络化的就业指导与信息交流,形成政策、市场、学校多级联动的就业格局,有利于退役士兵了解就业形势、市场行情和自身特性,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向,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士兵维度技能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士兵独白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画唇技能轻松
人生三维度
古代士兵黥面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