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组织特点与运行机制分析*

2020-08-18贾晓琪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0年3期
关键词:病毒学世卫矢量

贾晓琪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重大挑战。在2020年春季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俄罗斯“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发挥了重大作用。作为俄罗斯防疫部门——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下属机构,该中心率先研制出新冠病毒检测系统,随后又承担起疫苗研制重任。2020年4月27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中国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中俄携手抗疫树典范》[1],其中提到,俄“矢量”病毒学和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与中国科技部生物中心建立起直接联系,并计划在病毒溯源、实验室诊断和疫苗研制等领域开展合作。分析“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的组织特点和运行机制,对我国传染病研究机构发展及开展下一步国际合作有参考作用。

“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是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下属的联邦科学预算机构,是俄罗斯最大的病毒与生物技术科研中心之一。该中心的使命是为对抗全球传染病威胁提供科学和实践支持。中心位于新西伯利亚州的科利佐沃科学城,其分支机构——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位于新西伯利亚州的别尔茨克。中心现任主任为马克休托夫·里纳特·阿米罗维奇。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对特别危险和具有社会影响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体、其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机理进行基础研究;随时准备诊断特别危险的传染性病原体;开发诊断、治疗和预防手段并应用于卫生实践;培养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素质专家和科研人才[2]。该中心专家的研究对俄罗斯在传染病控制领域的科技政策有着重要影响。

1 “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组织特点

该中心有1614位在职工作人员,其中139人是科学博士和副博士。在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和细胞工程、流行病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均有高水平专家。中心设有一个主任,四个分管不同工作的副主任。中心管理结构较为简单,但是部门划分细致,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及规模划分了不同的主要部门,具体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3]。

针对不同的任务,中心内还设立了伦理委员会、青年学者委员会、考察小组、学术委员会等。伦理委员会负责审查国际和俄罗斯生物医学研究,以保护自愿参加的研究人员权利、利益、尊严和安全。青年学者委员会成员要求普通科研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科学博士和副博士年龄在39岁以下。青年学者委员会负责:传播所内年轻学者的科研成果,并将其应用于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实践与卫生活动;保持科研连续性,维持学术流派和方向;为所内年轻学者组织和举办各类学术会议;传播工作信息,向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青年学者委员会办事处上报该中心青年学者委员会活动计划和报告;必要时依据俄罗斯法律规定组建和更新委员会成员数据库;提供有关基金会、资助、会议、学术流派和其他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青年学者参与的活动信息。学术委员会负责确定、协调和审查科研和防疫活动优先方向,同时负责中心科研人员的考核和分配。考察小组则负责收集传染病样本,在禽流感和其他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源地发挥作用。

图1 中心组织架构

2 “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人才培养与考核机制

2.1 人才培养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中心特别注重生物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其教育活动主要分为研究生教育和附加专业教育。该中心从1983年开始设立研究生班,培养高水平的科教人才。研究生培养方向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和生物技术(包括生物纳米技术)。附加专业教育主要是根据俄罗斯卫生防疫规定以及世卫组织建议,开设针对微生物实验室专家的专业化培训课程[4]。中心内设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培训项目。技能提升项目旨在获取新的职业活动技能,或在现有技能范围内提升职业水平。

2.2 科研人员考核

中心科研人员考核由科研人员考核委员会负责,通过科研人员一定时间内定量指标的完成情况来评估科研人员成果。在考核对象方面,考核主要针对中心内签订无限期劳务合同的科研人员,签订定期劳务合同的科研人员、怀孕女性、休产假以及因照顾孩子休假的人员不参加考核(休假人员还可在结束假期一年后再接受考核)。考核期限由中心主任确定,但要求最多两年一次,最少五年一次。考核委员会成员包括:主席(由中心主任担任),副主席(由主管科研工作的副主任担任),秘书和成员(中心内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一般为科学博士或副博士),学术秘书,人力资源、经济、法律部门代表以及从其他同领域机构邀请的学者。在考核标准方面,主要评估:人员科研活动成果及其带领的团队(课题组)成果;个人对科学发展所做的贡献,在相应领域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该贡献对本机构发展的影响;个人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带领的团队(课题组)科研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5]。

3 “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对外交流和成果产出机制

3.1 国际合作

中心作为俄罗斯国内顶尖的传染病研究机构,在其研究领域积极同俄罗斯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合作,广泛参与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卫生部、紧急状况部相关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合作形式主要为:同世卫组织合作,同世卫组织下属中心及实验室合作,以及同各国科研机构合作[6]。

在同世卫组织合作层面,中心的具体职责包括:履行作为正痘病毒诊断与天花病毒株及DNA病毒储存世卫组织合作中心的国际义务;参加世卫组织天花病毒研究咨询委员会年会;履行作为世卫组织H5亚型流感诊断参考实验室的责任;履行为期两年的候选流感病毒研究世卫组织合作中心的责任;参与世卫组织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诊断甲型流感外部质量评估项目;参与世卫组织的季节性流感临床标本病毒学检验外部质量监督项目;参加世卫组织南/北半球流感疫苗年度协商会议;应世卫组织要求,为独联体国家实验室的病毒学家举办有关病毒实验室工作安全的培训班。

在流感病毒研究和诊断方面,与世卫组织其他中心及实验室进行合作。合作机构包括:世卫组织动物和禽流感生态学研究合作中心(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英国国立医学研究院世卫组织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香港大学微生物学教研组世卫组织H5流感参考实验室。

积极与各国科研机构合作,主要包括:与独联体国家的国家流感中心共同监测禽流感,以提高对大流行流感的防范能力;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在禽流感病毒监测和研究领域合作;与蒙古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研究中心联合监测危险传染病;与哈萨克斯坦科学和教育部国家生物技术中心联合实施创新项目,开发新的预防药物以及获取手段;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艾滋病研究部门共同制定有关艾滋病疫苗、杀微生物剂和基础研究方面的国际协调研究建议。

3.2 研究领域与成果

中心的基础研究工作集中于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病毒学、细菌学、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生态学和生物安全等领域。其应用研究在于开发预防、治疗和诊断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开发和完善抵抗传染病病原体的生物技术手段。中心拥有必要的科技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微生物菌株库(病毒毒株及其分离物、菌株、遗传结构等),包括国家天花病毒株库;细胞培养库,包括俄罗斯最大的一个脊椎动物、人类和昆虫细胞培养库;饲养和繁殖实验动物的繁殖场;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标准的疫苗生产实验场所;机动病毒学小组,用于收集禽流感和其他人畜共患病疫源地的样本[7]。

依托科技基础设施,“矢量”中心连续产出众多成果。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成果有:俄罗斯首批开发和生产用于诊断艾滋病和乙肝的测试系统;俄罗斯第一家组织生产基因工程人干扰素α-2;开发并生产具有抗病毒活性(包括抗流感)的免疫刺激制剂Ridostin;同俄罗斯医学科学院脊髓灰质炎和病毒性脑炎研究所共同开发了俄罗斯国内唯一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并投产。

4 结语

俄罗斯“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成立四十多年来,已成为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生物领域科研机构之一,其发展道路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启示。在组织特点方面,中心管理机构设置较为简单,便于管理,而科研部门划分较为细致;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发挥中心在危险病原体领域的研究优势,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生物科学科教人才;在科研人员考核方面,注重人文道德关怀和灵活性,在考核时间和考核对象方面均有较为灵活的政策;在国际合作方面,主要依托世卫组织合作中心,与全球传染病研究机构积极合作,同时保持与周边国家科研机构的密切联系与交往;在研究领域方面,该中心一直坚持创立时的初衷,开展危险病毒及其疫苗和诊断药物研究,支撑俄防疫部门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科研工作,在国家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防治并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事情,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因此,传染病研究机构在加强科技攻关的同时,应积极同世卫组织合作,建立以世卫组织为主导的国际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各传染病机构应聚焦自身优势,为抗疫防疫储备病毒学、生物技术等领域优秀人才。在科研方面,应根据机构定位,做好相关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保障科研工作的连续性,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在国家突发疫情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病毒学世卫矢量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矢量三角形法的应用
世卫:仅戴口罩是不够的
世卫组织宣布非洲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
病毒的基本性状一课的教学设计
病毒学研究性教学研究
病毒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83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其分析
基于矢量最优估计的稳健测向方法
三角形法则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