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红茶:修水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2020-08-18李军徐璐荣骅李烈国九江市修水茶叶科学研究所
文/李军 徐璐 荣骅 李烈国(九江市修水茶叶科学研究所)
一片富民叶、茶香飘千年。修水县产茶已逾1200年历史,始于唐、名于宋、盛于清。在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征途中,修水县利用“宁红茶”的品牌效益,结合茶叶受益期长、效益高,金丝皇菊短平快的特点,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激活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中流砥柱作用。同时,紧密结合“品牌引领、合作领办、茶业扶贫”的茶产业发展模式,把传统产业转变为优势产业发展,推动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2019年,全县种植茶面积约18.78万亩,茶叶产量约9500吨,农业产值约10亿元,综合产值达20亿元。全县有茶菊加工企业125家,带动劳动就业7.5万余人,贫困户直接参与茶菊产业达3500户,参与总规模达8824.05亩,带动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
品牌引领
修水县发展茶产业有先天条件,也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 “草茶第一”等文化历史底蕴,坚持以“宁红茶”品牌引领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将修水县域茶饮类品牌双井绿、金丝皇菊、青钱柳等整合到“宁红”大品牌下,做大做强产业,为助推脱贫攻坚、稳固脱贫提供可靠的保障。
根据茶叶产业见效慢、投入大、受益长、效益高的特点,在大力支持茶园规模化种植的同时,该县积极引导鼓励多种形式发展茶叶基地建设,进行了“菜地茶”“樱花茶”“两茶(油茶茶叶)套种”等种植模式试验,推动房前屋后、田边地头、林间道路等地宜茶则茶工程建设,为品牌建设打好“量”的基础。
该县订立《无公害茶叶栽培与加工指南》等科技丛书,规范从茶菊种植到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提升产品色、香、味、形的品位,全县有32家生产企业通过sc食品安全论证,为品牌建设打好“质”的基础。
近年来,修水县积极组织茶菊企参加全国各地农博会、茶博会、绿博会,制作“宁红茶”宣传广告、南昌至兰州等三列动车组被命名为“梁天柱宁红茶”专列、宁红茶区眉毛山高山有机茶入围大国诚信品牌崛起,组办“江西农业杂志社采编‘四绿一红’江西名茶——宁红茶”活动,在中央一套、江西一套、江西二套的“江西茶香天下”、“云哥特产地”等栏目相继推介修水宁红茶。
在“宁红茶”大公共品牌下,全县经营主体注册茶菊子商标70余个,2015年“宁红茶”获米兰世博会公共品牌金奖和企业品牌骆驼奖,在2017第九届江西茶业(春季)博览会名优茶评比中获茶王1个、金奖8个,在2018年第二届亚太茶茗大奖峨眉山国际评比大赛中获金奖2个,在第五届庐山问茶会暨全省茶叶评比中获茶王1个、金奖5个等奖项;“宁红茶”品牌被评为“消费者最喜爱农产品品牌”、“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宁红茶”品牌价值达16.82亿元,位居全国茶叶品牌价值第52名。
合作领办
为更好地促进贫困群众实现收益增长,修水县把“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生产经营模式融入到茶产业当中,县茶叶办与县扶贫和移民办联合印发《关于2018年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确认实行动态管理的函》,引导鼓励经营主体采取“三免一保”、“312”帮扶模式,或采取以土地、贷款、劳力等入股的方式吸纳贫困户加盟企业或合作社从而带动贫困户参与茶产业发展。
茶业扶贫
2015年开始,修水县将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予以大力扶持,2016年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茶菊产业,给予每亩茶叶1400元、菊花400元的产业资金奖补;对在脱贫攻坚战中有突出成绩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产业规模、品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示范社创建等奖补政策,同时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凡新增茶叶面积规模达到300亩或菊花达到100亩,带动贫困户10户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达到5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投资总额的20%给予奖补,最高奖补60万元;对保底收购贫困户菊花尾花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差价奖补;修水县还将省农业厅下达本县240万元江西省2018年度农业结构调整茶产业工程项目补助整合用于茶产业扶贫项目奖补;2016年以来,修水县已直接投入茶产业扶贫奖补资金达1805余万元,撬动民间资金投入达20000万元以上。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提高贫困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茶产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为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做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