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冠状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20-08-18张春宏
张春宏
一、病原学
冠状病毒又称为日冕病毒,是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一类单股RNA 病毒,是许多家畜、宠物包括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原,引起多种急、慢性疾病。第九次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报告将冠状病毒科分为3 个属即α、β 和γ属。其中犬冠状病毒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猫冠状病毒均属于α属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均属于β属冠状病毒;γ属冠状病毒有两个种即禽冠状病毒和白鲸冠状病毒。
犬冠状病毒(CCV)的病毒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长约80~120nm,宽约75~80nm,有囊膜,囊膜表面呈花瓣状纤突。经有机溶剂处理或长时间的冻存,均可导致病毒粒子形态改变,失去花冠样的纤突,随之丧失感染性。该病毒对有机溶剂如乙醚、氯仿等敏感,易被甲醛等物质灭活,但对酸和胰酶有较强的抵抗力,在pH3.0 的条件下还能存活,这是病毒经胃酸作用后仍有感染活性的原因。CCV 可以通过胞饮作用进入易感细胞,并在细胞浆内复制,病毒通过空泡与细胞膜融合或细胞崩解而释放。
二、流行病学
1971 年Binn等科学家首次成功分离出CCV 后,CCV 才得以被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此后,世界各地相继有关于CCV 的报道,报导显示CCV 是引起犬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我国于1985 由徐汉坤等首次于犬群中分离得到了CCV并证实CCV 感染率较高且有超过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的趋势。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不同年龄段、性别的犬均易感,其中2~4 月龄的犬发病率最高,是一种轻度的传染病,但具有高度传染性,且易与其它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该病以患病犬和带毒犬的粪便为主要传染源,被污染的饮水及饲料亦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传染给易感动物。CCV 主要传播途径由粪到口,特点是感染发病率高、致死率低,但有些情况下感染CCV能致命,特别是与其它肠道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
三、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5 天,犬感染CCV 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取决于所感染毒株的毒力、病犬的年龄、体况以及机体的免疫水平等。急性型病例临床上表现病程短,有些病犬尤其是幼犬发病后1~2 天内死亡。该病病初表现为口渴、厌食,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呕吐症状,每日呕吐多次且程度均不同,呕吐物初见胃内未消化的食物,后期可见黄色泡沫样和黏液混合物。粪便初期呈糊状,后期呈水状粪便,带腥臭味,出现血便时,病犬剧烈腹痛,喜卧,肛门括约肌松弛,排便失禁,呼吸急促,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等症状。病程7~10 天,临床上患病的幼犬比成年犬症状严重,而成年犬多呈自限性腹泻,腹泻后很快会恢复正常。
四、诊断
(一)临床诊断
呕吐和腹泻是该病的典型临床症状。病犬精神萎靡,呈嗜睡状,食欲不振或废绝,体温升高。口渴、鼻镜干燥、呕吐,持续数天出现腹泻。粪便呈粥样或水样,红色、暗褐色或黄绿色,恶臭,混有黏液或少量血液。
(二)实验室诊断
该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上与许多可引起腹泻相关的疾病相似,如犬细小病毒病。所以,要作出确诊还应辅助以实验室手段进行。
1.病原分离与鉴定
采集病犬粪便拭子,离心处理后,在无菌条件下取上清液用0.22μm 的滤器过滤后接种于长满单层的犬肾传代细胞(MDCK)上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接种培养36~48h 后,置于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变圆,脱落,没有明显的细胞轮廓,细胞边缘模糊,看不见明显细胞核,有漂浮的死细胞,则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CPE)。收获病毒,处理后置于电镜下观察到病毒典型形态即可做出确诊。电镜下,典型的CCV 粒子有“皇冠”状结构,均一排列在囊膜表面,间隔有序。
2.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NCBI 的Genbank 数据库中由Pratelli等报道的CCV(M)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特异性片段,回收处理后送测序。测序结果于Genbank中报导序列作比对进而做出确诊。
五、防治措施
(一)药物治疗
对该病的治疗无特效药,治疗时应首先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免疫球蛋白。该病因腹泻造成脱水较重,故应输液,补充葡萄糖、电解质、三磷酸腺苷,并配合抗菌、止吐、止血类药进行对症治疗。
(二)预防措施
有研究表明,CCV 的感染有呈全球流行的趋势,且易发生突变、重组,感染宿主较为广泛,所以关于CCV 的相关研究具有较大的公共卫生意义。预防CCV 最根本的措施是定期注射疫苗,由于CCV 可以垂直传播,采取给妊娠母犬注射疫苗,激发妊娠母犬产生相应抗体,幼犬通过乳汁获得免疫力和抵抗力。一旦发现患病犬应及时隔离,将病犬的排泄物及时清理并对接触物进行消毒,避免环境中CCV 的存在,还应改善犬的饲养环境,保持犬舍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