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单中心1021例报道
2020-08-18吕志强沈根海戴玮王刚高泉根
吕志强 沈根海 戴玮 王刚 高泉根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sis,TEP)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应用。TEP的手术难度及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我们对行TEP手术的10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4年5月~2019年5月行TEP手术病人1021例,其中男919例,女 102例。平均年龄(60.18±12.97)岁。单侧859例,其中斜疝700例、直疝85例、股疝27及复合疝47例;双侧 162例,其中双侧斜疝49例、双侧直疝37例、双侧股疝8例、双侧复合疝68例。阴囊疝共计56例(其中3例为难复性疝)。
二、方法
手术均由具有TEP手术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医生完成。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取脐下缘一弧形或纵行切口,长约1.0 cm,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皮肤拉钩拉开皮下组织,显露并切开腹直肌前鞘,牵开腹直肌,显露后鞘前间隙,置入10 mm Trocar,用镜推法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在该切口与耻骨联合之间三分之一处各做一个5 mm切口,置入5 mmTrocar,进一步显露腹直肌后间隙及耻骨膀胱间隙(Retziuis间隙),显露重要的解剖学标志:耻骨梳韧带及腹壁下动脉。紧贴腹壁下动脉下方向外侧分离Bogros间隙。在腹壁下动脉内侧(直疝、股疝)或者外侧(斜疝)找到疝囊,用无损伤钳及电剪刀钝锐结合逐步分离出疝囊,男性病人将疝囊与输精管、精索血管分离。小的疝囊直接剥离下来,大的疝囊(特别是阴囊疝)无法完整剥离下来时,将疝囊颈部与输精管、精索血管分离后1-0丝线结扎疝囊颈部,再离断远端疝囊。女性病人子宫圆韧带与疝囊分离极其困难,疝囊连同子宫圆韧带一起结扎后再离断远端(年轻女性保留子宫圆韧带)[1-2]。选用美国巴德3D-MAX立体补片或者法国通用ASPIDE补片(3D补片)。将补片绕弯钳卷曲,从10 mm Trocar内送入,展开后充分覆盖耻骨肌孔,外侧达髂前上棘平面,内侧达耻骨联合,上界达内环上方3 cm,下界达髂耻束下约2 cm。补片不固定。留置负压引流者,引流管置于补片与腹膜之间,尖端指向内侧耻骨联合,引流管应伸展、不打折,经脐与耻连线下1/3处Trocar孔引出,外接负压球。最后直视下解除气腹,使补片与腹壁充分贴合。
三、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021例病人均成功实施并顺利完成TEP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留置引流者530例(均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所有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全组平均手术时间(37.93±16.14)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3.55±3.02)ml,术后引流量平均(75.44±53.11)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25±0.86)天。术中无膀胱、肠管等脏器损伤。并发睾丸疼痛3例,术后发生脐部切口感染2例,经切口敞开引流及换药治疗后好转;术后发生腹股沟区或阴囊血清肿12例,其中11例病人术后予抬高阴囊或局部热疗等处理,血清肿于术后4~6周自行吸收;1例阴囊血清肿张力较高,观察6周后未能自行吸收,予针刺抽液3次后逐渐消肿,未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人于术后1、3、6个月和1年定期随访,未见补片感染、疝复发、睾丸萎缩及慢性疼痛等并发症。
1.手术时间与一般临床资料间的关系见表1。结果表明,双侧疝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疝,斜疝的手术时间要长于直疝,阴囊疝的手术时间要长于非阴囊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手术时间与一般临床资料的关系
2.血清肿发生率与一般临床资料间的关系见表2。结果表明,阴囊疝术后的血清肿发生率要高于非阴囊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的发生率在疝的类型、侧别、术中出血量、是否留置引流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血清肿与一般临床资料的关系
讨 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疝修补术比较,术后疼痛少、恢复快[3-5]。其中,TEP手术难度及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准入要求相对较高,不仅要掌握开放疝的解剖(即“前面观”),还要熟练腔镜下腹股沟疝的解剖(即“后面观”),同时要求有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初学者不能一蹴而就,往往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
阴囊疝是手术难度增加的重要因素。手术时间的长短是衡量手术难度的一项客观指标。本组数据结果显示,除了双侧疝的手术时间要长于单侧疝、斜疝的手术时间要长于直疝以外,阴囊疝的手术时间要明显长于非阴囊疝,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除了双侧疝分离时间更长及直疝疝囊游离相对容易外,阴囊疝病人往往病程较长,疝内容物反复突出刺激疝囊颈部瘢痕形成,致疝囊分离困难,分离过程中容易出现腹膜破裂。腹膜分破后操作空间明显缩小,导致许多TEP手术失败,被迫更改手术方式。对于腹膜裂口的处理,我们的经验是:(1)腹膜分破后及时发现,腹膜前操作空间未明显缩小,可用抓钳抓起裂口腹膜,用小号Hem-o-lok锁扣夹夹闭即可;(2)若腹膜分破后未及时发现(特别是裂口较小时),腹腔内“漏气”时间较长,致腹膜前操作空间被明显压缩无法进行观察和操作,可于脐部观察孔处向腹腔内置入气腹针,并接负压吸引,待腹腔压力减小而腹膜前间隙操作空间变大后,寻找到腹膜裂口后用抓钳抓起裂口腹膜,再用锁扣夹夹闭;(3)对于较大裂口,可用多个锁扣夹夹闭,也可以使用倒刺线或者薇乔线连续缝合关闭,但相较于缝合,使用锁扣夹更加方便快捷。
秦兴陆等[6]认为,放置负压引流能有效的降低术后血清肿及疝复发的概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肿的发生与疝的类型、侧别、术中出血量的多少、是否留置引流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阴囊疝病人中发生概率较高(14.3%),且阴囊疝病人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阴囊疝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如下:(1)若阴囊疝的疝囊术中作大面积的游离或完全剥离,创面相对较广,增加术后渗出;(2)若阴囊疝的疝囊术中作横断处理,即近端结扎,远端旷置,远端可形成囊袋,腹膜前积液跟容易聚集到阴囊内,不易吸收。因此,阴囊疝病人术后阴囊血清肿的发生往往无法避免,对于阴囊疝病人术前应做好宣教,告知发生阴囊血清肿的可能,避免术后不必要的纠纷。有研究认为,血清肿的重点在于预防[7-8]。周仕海等[9]认为,TEP术中应认清解剖标志,仔细止血,妥善固定补片,就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我们认为,术中应“重解剖、精操作”,重解剖即注重“腹壁下血管”及“耻骨梳韧带”的辨认,避免损伤腹壁下血管及因分离过深导致“耻骨后静脉丛”出血;明辨并保护“死亡冠”和“危险三角”内的髂血管。精操作即分离过程尽量使用电剪刀带锐性分离,并时刻注意创面确切止血,减少术后创面渗出;腹膜前间隙应拓展充分,否则补片无法铺平,卷曲打折,遗留腔隙,容易导致术后积液。而术中留置负压引流并不能有效的减少血清肿的发生,并存在逆行感染的风险。
阴囊疝病人在TEP治疗中,较一般病人的手术难度大,术后血清肿发生率高,初学者尽量避免选择此类病人。血清肿的重点在于预防,术前注重宣教,术中应“重解剖、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