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中的苏州评弹风格
2020-08-18刘子叶
■刘子叶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上千年的历史,琵琶不仅可以以独奏、合奏、重奏等纯乐器的形式演奏,还可以广泛的应用到曲艺、杂技、歌唱的伴奏当中,琵琶演奏具有左右手技巧丰富、表现力强的特点,一方面能够表达出雄健豪迈的气概,另一方面还能表达细腻、美妙的情感。
苏州评弹也可以叫说书或南词,包括了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个部分,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的苏州,是一门说唱艺术。目前关于苏州弹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苏州评弹起源于宋元时期江浙一带的曲艺“陶真”;另一种认为苏州评弹与诸宫调有关,开始于元末明初,在清初迅速发展。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认为琵琶是苏州弹词中主要的伴奏乐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风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苏州评弹和苏州弹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大多数人认为琵琶是苏州评弹中的乐器,但应该说,琵琶是苏州评弹中苏州弹词的伴奏乐器。琵琶作为伴奏乐器,经长期发展,所形成的风格可以称为苏州弹词风格,也可以称为苏州评弹风格。这是琵琶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地域风格之一。
一、琵琶在苏州评弹中伴奏的技巧和方法
琵琶在苏州评弹中的伴奏,主要包括右手技巧和左手技巧两种,右手技巧包括了扫、分、弹、滚、双弹、绞弦等,左手技巧包括了打、注、拉、推、擞音等。在琵琶的具体演奏过程中,还会受到表演形式和琴弦材料的影响。
第一,表演形式。在琵琶的实际演奏过程中,苏州评弹演员进行人物刻画主要通过伴奏、转换角色、叙事代言以及演唱等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塑造神似人物的舞台形象,这与单一的琵琶演奏有较大的区别。在说表的过程中,演员需要根据需要调整坐姿,同时,为了向观众展现自身的手部表演,相应地还要调整持琴的方式,具体方式为——将右腿放在左腿上,将琴身放在左腿上,身体与琴仅有一部分的重合,保证琴的面板平行于人的身体。因此,常规的琵琶演奏也需要随着坐姿和持琴的方式进行改变,将左手用指尖按弦的方式改为用指腹按弦,右手的长轮和四指轮的手法也从传统的基关节定位改为了中关节定位,用掌部和腕部实现稳定支撑,同时通过手指的屈伸动作,完成弹挑的动作,这样一来,琵琶的演奏者只需用本身的指甲就能完成琵琶演奏,而不需要戴假指甲。
第二,琴弦材料。苏州评弹对琵琶的琴弦材料有着特殊的要求,要采用鱼线和丝弦作为琵琶的一弦和二弦,三弦和四弦则采用钢线。同时为了保证演奏过程中音色的柔和轻巧,需要选用尽可能柔软的材质作为较高音区的一弦和二弦。在评弹伴奏演员的演奏过程中,不需要戴假指甲,因为真指甲相对来说更薄,指力也更小,而演奏过程是利用升高或降低空弦音来实现转掉的。在选择钓鱼线作为一弦时,需要考虑弦的张力。而丝弦具有更足的韵味和余音,能够更好地实现二弦的滑音和揉弦等操作,钢弦作为三弦和四弦在扫弦和双弹时具有较大的振幅,使演奏出的音乐更为饱满,听众也更易产生共鸣。
二、琵琶演奏中的苏州评弹
琵琶演奏的地域性风格对于琵琶艺术的发展和琵琶独奏的影响直接深远。琵琶独奏的形式是在琵琶伴奏音乐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进而形成了一些具有丰富技巧和完整结构的作品。例如琵琶独奏曲《江南三月》,是由王惠然作曲的,该作品运用了苏州评弹的音调,通过清新、活泼的旋律向听众展示了一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韦红雨在《江南三月》的基础上,添加了三弦,这是苏州评弹中的另一个伴奏乐器,将《江南三月》改编成了一首脍炙人口、三弦二重奏作品《江南春》。还有文博、朱毅作曲的琵琶独奏曲《春雨》,是以苏州评弹清丽的音调为基础,进行模进、变奏,向人们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小雨、细雨、倾盆大雨,表达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和赏雨时愉悦的心情。这些根据苏州评弹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同常规的琵琶作品相比,在风格、韵味、技巧等方面都更有着独特的色彩。
(一)风格特点和旋律特点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江南地区的人们在地理环境、地方语言、民俗文化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江南地域文化,而江南地域文化对于苏州评弹风格有着较为长远、深刻的影响,因此苏州评弹风格同江南地域文化相似,具有细腻、柔美、精致、委婉的特点。
在苏州评弹风格的旋律方面,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曲调来源上,具有苏州评弹风格的琵琶作品的主要来源是苏州评弹中的核心音调,或者将苏州评弹中的音调素材器乐化,再将相应的音调旋律发展成独具江南韵味的作品。在音域和节奏方面,琵琶本身就具有较为广泛的音域,音域主要从大字组的A到小字三组的d或e。在琵琶独奏的作品中,为了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因此音域的跨度也很大。在琵琶伴奏的作品中,为了满足苏州评弹风格中唱腔的需要,主要选择中音区的音域。中音区音域的音色较为淳厚和抒情,很少使用相把位,节奏上也以十六分音符为主,表演出来的曲目流畅且充满动感。在旋律发展手法方面,苏州评弹风格主要利用苏州方言的形式说唱表演地方曲目,为了更好地体现苏州方言,伴奏的音乐通常以二度、三度的旋律级进为主,该类旋律的起伏较小,通过重复、循环、加花、变奏等表现手法,将旋律进行自由延展,总体的旋律相对来说较为流程和平缓。
(二)技法特点
第一,在润音方式上,苏州评弹风格的琵琶独奏曲大多采用吟,润音主要是通过左手改变装饰音波的技术方式,包括了吟、揉、猱三种。对于琵琶演奏来说,吟的演奏方式是,将左手放在琴弦的品或相上,做上下或左右的连续摇摆,使之产生音波。同揉相比,吟的幅度较小,在演奏过程中通常利用指关节的运动。根据不同的作品风格,吟可以分为慢而小的吟、慢而大的吟、快而小的吟、快而大的吟四种。在苏州评弹风格的琵琶作品中,快而小的吟是左手主要选用的润音方式,吟音动作细密,音波变化较小,更能增加音乐的流动感。
第二,在独立发音方式上,右手的演奏是不需要打、带、擞,左手的独立发音主要有打音(手指落下后打在所要的音位上)、带音(带起上方手指所按的实际音高或空弦音高)、擞音(手指连续经过琴弦,装饰上方的按音或空弦音)三个,这三个动作都属于虚音,能够和实音相互配合,在乐曲中点缀使用,能体现江南水乡清新典雅的风格。
第三,腔调方式,腔调是左手表现音的技术方式。该方式是通过手指对弦体的张力,表现行腔归韵的丰富性。在苏州评弹风格中的琵琶作品中,主要包括了推(左手指在常态按音的基础上,由原位将弦向右侧推进,使弦体张力发生变化而产生腔韵)、拉(左手在常态按音的基础上,采用手指内屈的方式,将弦向左侧拉出,使弦体由于张力的改变而产生腔韵)两个腔韵动作。在单独使用推、拉动作时,要保证相应动作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演奏出音点的圆而脆。在联合使用推、拉动作时,可以在保证音准的基础上适当放缓推出拉进的速度,这更能表现出江南风格中委婉的特点。尤其是在包含大二度和小三度的密集音色中,合理使用推、拉技巧,能够形成委婉、细腻的音腔效果。
第四,在技术组合方式上,琵琶演奏的技巧和方式都十分丰富,在演奏苏州评弹风格的作品时,通常是是利用左手的技巧来体现作品的润饰、加花和韵味,而右手的演奏技巧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在实际的琵琶作品演奏过程中,弱拍、扫弦等技巧,通常是利用四点轮的形式来装饰的,而每拍的重音是通过弹、双弹等技巧来修饰的。级进和小跳是大多数苏州评弹风格琵琶演奏的旋律,在相对狭小的幅度内,频繁变换音的走向,进而形成迂回曲折的旋律。因此在以左右手配合演奏的过程中,手指的灵巧运动是最重要的,同时还需要小臂前端的旋转为辅,以此来保证大臂的稳定支撑。
综上所述,琵琶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语言,地方的音乐、曲艺等会对琵琶音乐的地域风格产生直接、持久的影响。苏州评弹风格是琵琶音乐中的一种较为重要的地域风格。除了琵琶乐曲本身的旋律外,演奏者对于乐曲的理解和表演也会增加琵琶作品的深度,因此在演奏苏州评弹风格的琵琶作品时,演奏者需要掌握相应的风格特点、旋律特点以及技法特点并加以运用,才能更生动形象地体现特定的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