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部骨折患者行微型钛板内固定对手足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2020-08-17王贵方尚平福王涛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恢复效果

王贵方 尚平福 王涛

【摘 要】:目的:讨论手足部骨折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对于患者手足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的98例手足部骨折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以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均分成试验组以及参照组。给予参照组49例克氏针固定治疗,给予试验组49例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记录相关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4.08%)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18.37%),P<0.05;试验组手足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取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效果显著,具有更加理想的固定效果,可促進骨折愈合,有效恢复手足功能,同时还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足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手足功能;恢复;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mini titanium internal fixation on hand and foot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hand and foot function recovery.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98 patients with hand and foot fractures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49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Kirschner wires and 49 patients in the te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cro titanium internal fixation, and related treatment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4.08%)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18.37%), P <0.05; the hand and foot function sco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hospital stay was shor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fracture healing time was earli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P <0.05. Conclusion: Miniature titanium internal fixation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hand and foot fractures. It has a more ideal fixation effect, can promote fracture healing, effectively restore hand and foot functions, and can also reduce the risk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It has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hand and foot fracture; micro titanium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hand and foot function; recovery; effect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2

手足部骨折指的是脚踝、手指等部位骨折,临床主要通过骨折部位内固定来恢复,但是关于内固定材料的选择极具有重要作用,若固定缺乏稳定性,不仅会影响愈合,同时还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微型钛板内固定能够维持骨折的稳定性,可为关节功能恢复提供支持,为进一步明确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的价值,我院特以接收的98例患者为对象进行评价,以下就详细过程及结果展开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收的98例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手足部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以随机分组法为原则将9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参照组),各组有49例患者。试验组男女人数比为23:26,年龄下限值15岁,上限值为77岁,均龄(46.03±3.67)岁。参照组男女人数比为21:28,年龄下限值17岁,上限值为75岁,均龄(46.19±3.77)岁。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评估后并未发现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克氏针固定治疗: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治疗,给予臂丛麻醉,取1-1.2mm的克氏针进行贯穿固定,将克氏针植入骨钻后自骨折远端穿入髓腔直至骨折端,对于掌骨骨折应避免损伤指伸肌腱。在直视下进行牵引,纠正骨折移位情况,调整克氏针的进针角度,骨折复位满意后将克氏针穿过骨折端,贯穿固定并露出针头,将针头剪至3mm后折弯。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常规麻醉后以骨折部位选择适宜的手术切口,掌骨骨折可选择尺背侧作为切口,切口为C形,观察骨折线是否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邻近骨折可通过同一切口进行处理。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肢情况,对腱周组织进行保护,切忌不可对骨膜进行过度剥离。骨折复位满意后依据骨折范围、类型等选择适宜的直形钛板或者异形钛板,将钛板放置在尺背侧等位置后良好固定。钻孔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角度和平面,可有效避免钛板螺钉松动,从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可保证稳定性[2]。

1.3 疗效评价标准

并发症情况:观察患者在研究期间是否发生肌腱粘连、感染、关节活动受限、愈合畸形等并发症,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

手足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指标:以ATM系统评定患者手足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时间为治疗前后,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手足功能越好,同时评价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采用的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2.0,计数资料采取例数及百分比进行表示,即“[n/(%)]”,组间比较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将P<0.05视为数据存在研究价值。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比较

经统计表1中两组相关并发症数据可知,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足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指标

经分析患者手足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指标后发现,试验组手足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参照组,P<0.05,具体由表2分析。

3 讨论

手足结构与功能在人体结构中较为复杂,若发生骨折后未及时进行处理,可对正常的手足功能造成影响。手足部的骨干较为短效、较细,具有较多的关节,机体手骨主要由指骨、掌骨、腕骨构成,足骨主要由趾骨、跖骨以及跗骨构成。手足部发生骨折后具有一定的固定难度,骨折端移位可能性较大,有关研究显示,对于手足部骨折患者实施复位后,若固定效果不理想,则可导致畸形愈合。对此,有关学者表示,给予患者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可显著提高愈合率,能够防止畸形愈合。

克氏针固定优点为操作简单,对于供血部位干扰较小,费用低,取出方便,但是克氏针易发生滑脱和松动,且造成的并发症较多,骨折愈合时间长。微型钛板是一种新型的材料,主要为纯钛构成,具有体积小、耐腐蚀性强、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弹性模量与人体相近等优势。微型钛板能够良好满足内固定所需型号,可以根据骨折类型对大小和角度进行调整,且术后无需通过外固定进行辅助,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具有显著效果[3]。此外,微型钛板内固定弹性较好,因而能够避免骨折片发生移位,进一步降低了肌腱粘连、感染等可能。手足部骨折患者接受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后,可在短时间后进行疼痛耐受训练,早期训练可促进手足功能的恢复,不仅可满足患者对于骨折端不移位的要求,同时还可降低关节活动受限的可能性,是一種安全、理想的固定方式[4]。

综上所述,采取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效果显著,具有更加理想的固定效果,可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恢复手足功能,同时还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杨永胜.手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1):117-118.

孙佳俊.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的疗效分析[J].甘肃科技,2019,35(10):131-132+91.

曾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4):98-99.

王文利.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J].医疗装备,2017,30(12):100-101.

猜你喜欢

恢复效果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NUB恢复ORACLE数据库
利用存储系统恢复服务器系统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