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4h动态血压监测指导下的高血压病治疗效果分析

2020-08-17刘姿明巫昌燕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时段

刘姿明 巫昌燕

【摘 要】目的研究者取患高血压症对象,阐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效果。方法对象为患有高血压的92例者,均采取诊24小时动脉血压监测。以甲组、乙组形式用不同用药方法组别分设,前者予以早晨用药,后者结合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对给药时间制定,实施数字随机列表法。经对研究结果分析,即降压效果,血压昼夜节律情况。结果以治疗后为判定时间,血压水平为分析指标,对甲组、乙组患者比较,后者低于前者;甲组、乙组患者杓型血压百分比分别为65.22%、84.78%,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者的治疗,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指导下进行,有助于对血压节律恢复正常,同时能将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关键词】:高血压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降压效果

【中图分类号】R8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1

降压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症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使血压达标,将血压水平控制合理范围内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伴随近几年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深入,虽然一定程度提高了高血压控制率,但总体水平仍低。相比正常者,高血压无昼夜节律性。报道指出[1],相比血压水平单纯上升,昼夜节律性丧失的带来的危害性更大。现探究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开展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把2018.1作为研究起始,直至2019.12,随机取92例高血压者为对象,组别分设以整群随机化方式进行,甲组、乙组,各46例。甲组中,男女比例是26/20;年龄(63.5±3.4)岁。乙组中,男女比例是27/19;年龄(64.3±3.3)岁。资料差异小(P>0.05)。

1.2 方法

对研究病例均采取诊24小时动脉血压监测,实施医疗专用便携式动态血压检测仪,将对象右上臂肱动脉处用袖带缚束,在白天时段,即早6点至晚8点,期间每次血压测量时应间隔半小时;在夜间时段,即晚8点至翌日6点,期间每次血压测量时应间隔1小时,开展持续24小时监测。对原始血压数据详细记录,并结合夜间血压降低率将血压波动昼夜规律情况有效反映出来,其中,超杓型高血压指夜间血压降低率不低于20%,杓型高血压指夜间血压降低率在20%至10%区间,非杓型高血压指夜间血压降低率在10%至0%左右,反杓型高血压指夜间血压降低率未超过0。

选用长效药物对研究病例进行治疗,包括吲达帕胺(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H20063624)和缬沙坦(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H20090092)、氨氯地平(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H20103814)和福辛普利(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64148)及美托洛尔缓释片(安徽万森制药有限公司;H20066315)等。甲组患者用药方法为于早晨口服用药。乙组患者用药方法为结合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对给药时间制定,若患者血压症状为杓型,且药物选择为1种,可于早晨7点时段用药;若药物选择为2种,需分别于早晨7点时段及下午血药高峰前2至3小时内用药,如果选用的药物含有利尿剂,其需早晨口服;若药物选择为3种,可参照服用2种药物时方法,选择2种于早晨用药(包括利尿剂),另一种于下午用药。若患者血压症状为超杓型,服用药物时间应选择在早晨时段。若患者血压症状为反杓型、非杓型,且药物选择为1种,可于夜间8点时段用药;若药物选择为2种,需分别于早晨7点时段和夜间8点时段用药;若药物选择为3中,选择2种于早晨用药,另一种于夜间用药。

1.3 指标观察分析

以血压水平、杓型血压所占比为分析指标,观察甲组、乙组患者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指标评定分析用SPSS23.0,以治疗后为判定时间,甲组、乙组患者为判定对象,血压水平为分析指标,患者评定用t检验。以杓型血压所占比为分析指标,患者评定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大。

2 结果

以治疗后为判定时间,24小时、日间和夜间平均血压水平为分析指标,对甲组、乙组患者比较,后者低于前者(P<0.05),见表1。经为期2个月治疗,甲组、乙组患者杓型血压百分比分别为65.22%(30/46)、84.78%(39/46),前者低于后者(χ2=4.696,P=0.030<0.05)。

3 讨论

对高血压者而言,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血压水平控制不佳相关。动态血压监测是进行血压水平评价的主要手段,具有连续性等特点[2]。在本次研究中,选取高血压者92例为对象,经对上述阐述的总结得出,在进行高血压治疗时,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指导下开展,通过结合动态血压监测特点,对患者用药时间适当调整,有助于对血压水平的有效控制,对血压控制率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不论高血压者或是健康者,与其他一些生理参数相比,血压波动性和其相符,均比较显著。在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中,非杓型血压形态属于一种表型,其和靶器官受损有相关性。报道指出[3],若高血压者昼夜节律消失,则容易出现互左室肥厚情况。在此次研究中,在治疗高血压者时通过开展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指导给药,能促进患者血压节律恢复,改善预后。

综上,对于高血压者的治疗,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指导下进行,有助于对血压节律恢复正常,同时能将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故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張友琴,谷成晓,许秀娟.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探讨住院环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值的影响[J].东南国防医药,2019,21(3):314-316.

张亚男,许静,姚丽娜.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2019,14(9):1293-1296.

于晓斌,张豪英,邢冬杰.24h动态血压监测指导下高血压病治疗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9):55-57.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时段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第70届黄金时段艾美奖主要奖项提名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西藏文物 迎来大修时段
一道奇妙的竞赛题
一道奇妙的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