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工作中的价值
2020-08-17魏艳
魏艳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抢救工作中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在2018年10月~2019年9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6例,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1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方式干预,对两组患者抢救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入院到完成分诊评估时间、入院到完成全部检查时间、抢救总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工作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等,有利于更好的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急诊护理;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2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属于急危重症,在急诊科则是常见疾病,其发生率、致残率、病亡率均较高,会给生命健康带来较大威胁[1]。治疗重点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帮助疏通梗死血管,尽快恢复心肌血液灌注,中断所带来的损伤等,因此,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为科学的治疗尤为关键[2-3]。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到我院进行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研究,分析优化急诊护理工作干预的临床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8年10月~2019年9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6例,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123例。对照组中:男性78例,女性45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8.87±3.56)岁,发病到接诊时间范围0.48~11.36h,平均(3.41±1.18)h;观察组中:男性75例,女性48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90±3.54)岁,发病到接诊时间范围0.50~11.40h,平均(3.43±1.21)h。均由本人或者家属签订同意书;组间各项基础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照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并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实施观察与记录呼吸、心电图变化、生命体征指标等情况,严格遵守医嘱指导服用药物等。
观察组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方式干预,主要内容:(1)当接收到急救电话之后,确保在5min之内能够派出救护车;在去往发病地点这一过程,需要询问清楚具体位置、患者目前真实精神状态等,并予以家属安慰,指导如何开展简单急救干预等[4]。(2)到达发病地点之后,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即刻对患者行吸氧、补液以及心电监护等工作,在运上救护车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平稳。(3)在开往医院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面色、病情变化等情况进行观察,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行镇痛药物干预,有利于避免出现躁动;与此同时,还应当准确评估病情,并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汇报给医院急诊科相关医生。(4)到达医院在之后,需要开辟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送入急诊抢救室;送达之后,严格遵守医嘱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与此同时,还需要抽取静脉血并尽快送检,从而了解患者肾、肝等情况。若经过上述抢救工作仍然未得到好转,则需要考虑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等方式进行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抢救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包括:入院到完成分诊评估时间、入院到完成全部检查时间、抢救总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入院到完成分诊评估时间、入院到完成全部检查时间、抢救总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较高发生率,通常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突然闭塞,进而出现血液中断,由于无法为心肌细胞提供充足血液供应,便会出现缺血性坏死,出现心肌缺氧缺血症状[5]。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变化等,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由于疾病发生突然,病情进展速度快,所以需要对抢救工作引起足够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入院到完成分诊评估时间、入院到完成全部检查时间等抢救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工作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干预效果理想。以往抢救中护理工作往往存在分工不明确、没有机化性以及责任不到位等情况,工作效率较为低下,且容易出现遗漏或者重复等现象,加上时间统筹工作不到位,科室之间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极易延误治疗时间。本次优化急诊护理工作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能够从接诊、救治等方面提升效率,尽可能为抢救争取更多的有效时间。接诊方面通过开辟绿色通道,有利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最为科学的医护措施干预;救护车开往医院这一转运过程中,收集患者多方面相关信息,实现了时间的高效率利用。救治方面实施责任落实到细节干预,做好静脉通路建立、面罩吸氧、心电图监护等工作,充分做好准备等,均帮助提升了抢救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工作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等,有利于更好的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参考文献
李冰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6):760-761.
马凤勇.浅析优化急诊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05):166.
王洋.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3):355-356.
雷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5):153-154.
赵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3):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