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天津市立美术馆美育职能的实施

2020-08-17谯涵曦赵依凡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育

谯涵曦 赵依凡

摘 要:天津市立美术馆于1930年由严智开先生创办,是我国第一座市立美术馆。天津市立美术馆在“美育兴国”的思潮下建立,其美育职能通过环境与建筑、陈列与展览以及专业性与普及性结合教育活动三个环节来实现。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天津当时的发展情况,又吸收了一些西方先进的办馆理念,坚持实用与欣赏并重,这是天津市立美术馆美育教育有别于他馆的一大特点。

关键词:天津市立美术馆;教育职能;美育

“美育”的概念源于西方,王国维最早将这一概念引入中国。他提到美育具有独立性和超功利性,以美的事物、美的感受为标志,以追求真实而纯粹的内心境界和关注人类健康全面发展为根本。蔡元培先生留学归国后,大力提倡美育教育,其核心思想也是以美的对象陶冶情操,从而塑造一个全面完整的人,与王国维的美育理念不谋而合。其后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人也纷纷响应美育教育,于20世纪初形成了一股“美育救国”思潮。

徐悲鸿的美育思想体现在他的国画教学体系上,他将法国后期印象派的光色技法(透视、色彩、构图)融入国画中,真正做到了中西绘画艺术理念相互结合。美术馆在开办绘画研究班时,采用“选科”,让学员中西画双修,使他们对中西绘画艺术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在这一点上,美术馆可能受到了徐悲鸿美术理念的影响。

刘海粟1923年发表的《为什么要开美术展览会》一文中提到,美术可以安慰人们的负面情绪,挽救人们的堕落。林风眠一直秉承着蔡元培的美育观念,在他看来,美术以感情为手段,直接作用于人心,这是美术馆社会教育方面的功能。

在这些美育思潮的影响下,1930年严智开将“美育救国”的想法付诸实践,把美育理念融入创办现代美术馆的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第一座市立美术馆—天津市立美术馆。天津市立美术馆的办馆宗旨有四条:第一条,保存美术用品;第二条,供民众研究与参观;第三条,造就艺术人才;第四条,促进工业美术化。①美术馆从立馆宗旨到藏品征集都与美育紧密相关,其美育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陶冶情操,因天津是当时北方的经济重镇,所以,办馆宗旨的第四条“促进工业美术化”是欲以美育带动天津市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实用主义下的美育理念是天津市立美术馆地域性的产物,也是其有别于其他美术馆的一个特征。

1 环境与建筑:天津市立美术馆美育氛围的营造

博物馆通过建筑与周围环境营造美的氛围是其美育的第一步,也是博物馆美育理念最直观的表达。陈端志在《博物馆学通论》中说:“(博物馆)如果在周围都是公园区、开馆便见树木及草地的地区,那么便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②天津市立美术馆就坐落于天津中山公园,园内有荷花池、假山、凉亭等中式园林景观,草木葱郁。“环境仍以幽静清雅为上乘”。③公园两门内的观音石像右侧有一条小路,小路的尽头便是美术馆。天津市立美术馆的庭院内还雕塑着一座维纳斯神像,在中式院落中点缀着一丝西式的艺术气息。现代化都市建筑与田园风光的院落相结合,使美术馆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人们在观展乏累之余,可到院中稍作休息。

天津市立美术馆的主楼由馆长严智开亲自设计规划,是一座颇具艺术性的白色现代主义建筑,共两层,下层是地下室,上层为展览室,通过曲折回旋的楼梯相连。《大公报》称赞其为“虽然具体而微却无美不备,确是沉寂都市的一点点缀……显示出优美庄雅的气象。窗户的装饰,简单而匀称,看了有一种静默的感觉”。①艾姝曾分析了天津市立美术馆建筑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现代性和装饰的去西方古典化。从外观看天津市立美术馆是一座装饰简化的整体建筑,但其内部有空间的细分。严智开说:“艺术的基调是‘节奏,‘节奏是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原素。”天津市立美术馆用简单的几何线条向观众展示建筑的韵律感,传递出一种摩登新颖的审美风尚。②1932年,由于室内采光条件不佳,天津市立美术馆新建了一座新的西画画室,此画室高大宽敞,采光充足,“为国内画室所仅见”。③值得注意的是,这间新增的画室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侧脊运用了江南建筑中封火山墙的式样(图1)。而这一阶梯状的山墙恰好与西式主楼富有律动感的造型遥相呼应,又与主楼后的园林一起构成了美术馆的中式建筑部分,彰显出一种中西交融的美感。

2 陈列与展览:天津市立美术馆美育理念的表达

天津市立美术馆的展览分为常设陈列和临时展览。根据《天津市立美术馆征集物品简章》,常设陈列的展品主要分为美术、雕塑、建筑、美术工艺四大类。美术类包括中国历代名人作品、现代名人作品、西方油画、水彩画、铅笔画、木炭画和版画等。雕塑类包括中西石雕、木雕、牙雕和漆雕等。建筑类包括中西建筑模型、建筑绘图、装饰图案、建筑材料和古建筑殘片等。美术工艺类包括金属品、窑业品、油漆品、木竹品、染织品和印刷品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立美术馆举办的大量临时展览会,据学者统计,从1930年开馆至1948年结束运营,共举办了101次展览。临展的展品主要以东西方绘画类、美术摄影类和工艺美术类展品为主。

绘画类展品是基础艺术领域的代表,天津市立美术馆绘画类展览中西兼重,展览与展品数量上大体一致。绘画类东西方并立,其一得益于天津作为通商大埠的特殊地位,接触西方绘画的机会较多;其二则与馆长严智开的个人经历有关,他早年在日本东京美术学院留学,对在中国发展西方美术等问题颇感兴趣,三年后他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美术系学习油画,对西方绘画有深入的了解。

相较于绘画,摄影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晚清时期传入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不被人们承认的艺术。天津市立美术馆则独居慧眼,大量搜集艺术摄影作品,并专门举办美术摄影展览。“绘画与摄影原是‘异曲同工的艺术……绘画的节奏是线条与色彩,摄影的节奏是光与影”。④摄影的美育作用是间接的,不知不自觉中将美渗透于人们的内心,“从教育上、军政上、学术上、工业上同人生有了交涉。这交涉的关系不自觉中就产生很大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上,人格的陶冶上,人生的修养上”。⑤美术馆在挑选摄影展品时,也考虑到观展对象的性别、阶层,“他们又因为近几年来一般爱美的士女,对于摄影一道深感兴趣,所以又搜集一些摄影作品”。⑥“国内留心研究者,颇不乏人,近已搜集大批精品,力求平民化”⑦,有针对性地实施美育教育。

工艺美术类展品的大量展示与天津市立美术馆实用性的美育理念有关。严智开总结说:“艺术之为用至广,于工商业界尤甚。我国工商界之各种产品,多因陋就简,其亟待于艺术界之改善而增加其产量者,至为急切……一国工商之发达,美术实为其助力。”⑧在严智开眼中,美术对于国家工商业的兴旺有着强大的助力,美术馆的美育职能肩负着增强本土产品竞争力、改进工商业的使命,他还进一步指出,“近世美术馆功在致用,其鹄在灌输民众美术之智识,而趋工商于美化”。⑨美术馆在举办商业美术广告展览会时,为使人民群众更好地认识美术对于商业的作用,对广告画的色彩运用与设计理念做出解释,供其学习研究。“凡关于美术色彩,与顾主之心理在广告表现技巧中,应如何引人注意之方法等等,均有物品陈列及说明”。①

关于展品的陈列方式,天津市立美术馆有着独特的考量。《大公报》刊发的《美术馆之初瞻》一文提到实物是马萨公司的产品,全是光滑的大理石刻品,大理石石刻光滑润朗,展室墙壁用绛紫色的布做背景,使空气柔和如烟雾缭绕,更凸显出这些石雕作品的圆润。②背障布料略显粗糙的纤维质地衬托着大理石光滑盈润的外表。绛紫色是一种暗紫色中略带红的颜色,与大理石的洁白形成鲜明的色调对比,传统的绛紫与西方现代的纯白也形成了中与西、古典与现代的对比。这种质地相衬、色彩对比的展陈方式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大理石石刻的美和展厅空间的美。书画类作品则采用木条搭成的画架悬挂,尤其在展示尺幅较大的卷幅画时,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调节高度。每幅作品大小不一,按照横向中线对齐的方式排列,以求画的主体内容均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统一了视线,方便人们欣赏(图2)。在一次邮票展中,美术馆采用了西方先进的展陈方式,在馆内置玻璃柜,四壁镶嵌上放大镜。③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市立美术馆的美育教育对象涵盖范围很广,大部分展览面向成人,但也举办了针对儿童的展览,并注意到年龄段的划分,“河北中山公园内市立美术馆举办之第二届全市中小学生工艺美术展览会……陈列品均系市立私立中小学学生最近成绩,参加者以小学为多……陈列作品五处,分木工、竹工、藤工、泥工、刺绣、缝纫等等,其中以各种玩具及日用品为多,均能别出心裁,充分表现儿童心灵之活跃,爱国之情流露云”。④天津市立美术馆为了能让更多人接受到美育教育,许多临展免收门票,甚至在个别展览中安排讲解员进行讲解,“为引起工商人士对商业广告画的注意,及发展应用美术起见……女师学院艺术系亦由教师领导参观,并为讲解”。⑤

天津市立美术馆举办了多次临时展览,每次观展人数逾千,多则上万,足见其受欢迎程度。当时的报刊媒体也对美术馆展览会的观展情况做了多次报道,在扇面展览中“参观者踊跃,一般爱好者,细审观摩,竟流连不愿离去,足证此次展品精美”。⑥活跃的展览引发了人们对艺术理论的积极讨论,甚至还有观众将其观展后的感悟写下发表,“艺术是作者情感的化身,是作者审美情绪的结晶,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人格融化于自己作品之中,这才是实的艺术;所以有价值的艺术,所表现的,不必酷肖自然,逼真实物,如此,作者的生活虽不必受时代的束缚,但确能在他的作品中,含着时代精神的反映”。⑦使不懂艺术的人在观展后得到些许美的感受,使懂艺术的人在观展之后得到艺术素养的升华,这便是天津市立美术馆美育职能的意义所在。

3 专业教育与社会普及:天津市立美术馆美育教育的两维

天津市立美术馆举办了各类研究班,有绘画班、雕塑班、建筑班、摄影班、印刷班等。专业的美育教育以绘画班为主。天津市立美术馆的绘画研究班参考了专科学校的培养模式,重实践,重应用,例如国画研究班的课表中“实践主科”的课时远大于“理论副科”,更加强调课程的实操性。

天津市立美术馆为绘画研究班配备了优良的师资。张印方、刘啸岩任教西画,张印方教授水彩画及水粉画,刘啸岩主要教授油画及素描。《益世报》的记者赞扬刘啸岩先生的画:“从刘氏的炭画中可以看出我们所未看过的‘力量,他画人体最有根底,对于人体解剖学有甚深的认识。”刘子久任教国画,在课堂上边讲解边亲自示范蘸墨、用水、走笔步骤、落笔,教授各种笔墨的特点和各种技法。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每周更换画稿。①在这种专业的学院式教育下,严格的考核标准导致了学员的高淘汰率,许多学生才学习一个学期就不再继续了。但正是基于这种严进严出的模式,这些研究班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如严六符、郭鸿勋、崔金纲、蓝云、靳夕、冯玉琪、左月丹、孙克纲、王颂馀、刘继卣、金力吾等人。

篆刻班、雕塑班等属于业余美育教育,有别于绘画班,这几类研究班更多的是同好交流、通过实际操作陶冶情操,而非如绘画班那样需要严格的考核。这些研究班虽为兴趣而设,但也配有优良的师资,俞世吾、王雪民任教篆刻。王雪民先生的印章篆刻用刀穩重,章法平稳,冲与切相辅相成,开创了“静、雅、活”的篆刻风格;俞世吾向岳父华石斧学习金石篆刻,其授课记录被编写成《篆刻讲义》,作为篆刻研究班的教材。②王静远任教雕塑,他曾留学学习雕塑15年之久,归国后,任教于华北各艺术院校。

为进一步向社会普及艺术,天津市立美术馆发行了专门的刊物《美术丛刊》,其内容主要为公布每年馆内搜集的国内外重要艺术消息和古物消息,介绍美术馆的各项活动,发表调查成果,讨论世界艺术,向人民普及美术常识等。一经出版便分赠国内外各图书馆、学校、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由于经费所限,《美术丛刊》只出版了三期。1937年,《美术丛刊》改名为《美术》,出版了一期,两种刊物的主要作者都为美术馆的研究者及天津文艺界的名家。1948年,出版《民教月刊》(后改名为《民教》),天津市立美术馆负责其中美术部分的编辑工作。除了发行刊物,美术馆还设置图书阅览室,“为本市各界爱好艺术人士及该馆各研究所学员研究参考美术书籍起见……将该馆图书室所储书籍,另辟一室,公开阅览”。③在康有为墨展中,天津市立美术馆为调动广大市民参与书法学习,特意举办了“书法奖进会”,比赛分为两种:一种是让擅长书法者,将自己的书法送来展览;另一种是让正在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笔体,将成品送来参展。经专家品评后,对作品优良者赠予奖品,以示鼓励。

总的来说,天津市立美术馆的美育教育呈现出时代性、地域性、实操性、广泛性、专业性与科普性并重的特点。天津市立美术馆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中国美术馆的发展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猜你喜欢

美育
德润童心 雅美育人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校外小记者项目的美育课程研究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新时代我国美育研究的进展与使命
挖掘绘本美育功能 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试论文学美育中的审美评价能力——兼论“多元解读”和“多元有界”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