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2020-08-17顾楠
顾楠
课堂教学效果受学生的兴趣影响,这一点,相信不少教师都有体会。只有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学生才会积极融入课堂之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通常会采取不同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有效也是最快速的办法就是情境教学法。这就要求教师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的学习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运用媒体情境
“学然后知不足。”只有进行充分的学习后,我们才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可见,反思和质疑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驱动和诱发学生主动质疑。事实上,多媒体本身就有着强大的展示效果,能够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将信息展示给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质疑冲动。
例如,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时,一位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质疑冲动。教师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一组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组图描绘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计一个问题来提醒鼹鼠,告诉它这条小路的由来。学生纷纷行动,发挥各自的想象,设计出来的问题有——能够让鲜花生长开来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这些花长在小路边而不是其他地方呢?学生在质疑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了适合的教学情境,又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运用想象情境
为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不少或是留白,或是点到为止的文章。优秀的文章就像冰山露出的一角,大部分都藏于水底。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就像“冰山”,短小精悍,值得我们反复品读。要想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教师就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寻找思维的发散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藏于水下”的秘密。
以课文《画风》为例,教师讲到三个小朋友采取不同的方法画“风”,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你是这三位小朋友中的一位,你会怎么画?”有的学生说:“我会画一个小男孩,手上拉着风筝线,还会画一个悬挂于空中的风筝。”有的学生说:“我要画许多玫瑰,但是它的花瓣被风吹落在地上。”还有的学生说:“可以画一个小人,他的脖子上佩戴着迎风飘扬的红领巾。”此时,教师又换一个方式问道:“同风一样,声音和气味也是不能用视觉和触觉来感知的,如果你想画出它们,应该怎么办?”“那我就画一棵开满了桂花的大树,还有许多蜜蜂围着这棵树飞。”“我画一个点鞭炮的小男孩,还有其他围着鞭炮、捂住耳朵的小朋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描绘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也正是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锻炼,在获得思想碰撞、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学生又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運用拓展情境
完成了一篇课文的阅读,仅仅只是完成了知识内容的讲解,阅读的价值在于学生内心思想的感悟与延伸。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也有义务让学生的价值与情感获得进一步升华。
例如,一位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完《金色的脚印》一文后,学生根据课文的中心思想,大致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课文与这篇课文的主题相似。有的学生想到了《只有一个地球》,有的学生想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如此一来,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阅读的兴致也有所提升。
李吉林先生曾说过:“生活少不了涌浪。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涌浪,便辜负了人生。”语文教师的生活或许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有平静的溪流,就会有汹涌的波浪。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情感方面的满足,或许就能够将一条条平静的溪流汇集成大海,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背景之下,语文课堂的创新不可避免。教师应当结合现有资源,立足于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合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学情,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