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思维转向
2020-08-17周全珍
周全珍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学习与积累知识,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以达成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注重自我建构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自己的见解,提升语文能力。
例如,《落花生》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目有这样一道题——“从课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道训练题,学生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来完成:一是找到父亲说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二是抓住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做人要做像花生一样朴实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至于理解课文抒发感情的方法,则需要教师提醒学生从课文中寻找与感情表达有关的具体事情。学生自主寻找,可以发现母亲说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的这句话中有对花生的热爱;还有课文最后“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心上”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钦佩之情。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基础性内容的把握还是与语文要素有关的重点内容的训练,都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达成的。
二、学生需要为主
学生需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一项内容时,自己觉得必须弄明白但一时凭借自身努力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教师需要聚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搞清楚学生的困惑是什么,而且还要找到适合学生现有理解水平的有效教学路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努力跳起所能摘得的果实,在最近发展區获得了有效发展。
例如,《雾在哪里》这篇课文,课后练习2——“读句子,照样子说一说:雾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在做这一道练习题时,学生受一些教辅资料先入为主的影响,盯着后一个句子中出现的关联词语“无论……还是……都……”,结果竟然搞不清“照样子”到底是哪个样子,不知道要说什么样的句子。其实,教师只需要让学生读懂题目的要求,就能够弄清楚这里的“照样子”肯定就是指照着所读的句子,这两个句子正好可以回答后面跟着的两个问题:一是雾把什么藏起来了(大海),二是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雾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先从课文中找出雾把什么藏起来(天空、海岸、自己等),再说藏起来的结果(与前面的两种结果不同);然后学生再想想生活中的雾还可以把什么藏起来及结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就能积累和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式。
三、注重自主探究
学生学习语文既有好奇心又有好胜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以引导和鼓励为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探究学习活动中。不过,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要耐心引导,多给学生试一试的机会,引导他们走出误区。
例如,《花钟》这篇课文在第1—2自然段的中间位置有泡泡提示语——“这两个自然段中,各有哪句话提示了段落的主要意思呢?”但是,在第1自然段中,有的学生找出第二个句子“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认为这就是课文的主要意思了。很显然,这些学生没有注意单元语文要素和泡泡提示语说法上的区别,即“提示”与“概括”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学生找到的关键语句只起到提示主要意思的作用,还需要再加工,进一步概括。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耐心地处理找出的句子,看看其中哪些内容具有概括性需要保留,哪些内容可有可无需要去掉。经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在互相讨论的基础上,终于概括出了该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有了这个基础,教师鼓励学生寻找第2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并概括主要意思,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总之,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思维转向,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自信心,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