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团队工作如何奏响“青春之歌”

2020-08-17杨仲勋刘建民何慧敏

中国共青团 2020年14期
关键词:团课三门峡市三中

杨仲勋 刘建民 何慧敏

“我们学校上电视啦!”——2020年五四青年节这一天,一则喜讯在三门峡市第三中学的校园里不胫而走,被大家津津乐道:河南省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三中团委探索校园团建工作新举措的新闻;而且,就在同一天,三中团委还受到团三门峡市委的表彰,被评为全市五四红旗团委,可谓双喜临门。

“团员身份证”

在三门峡市三中,一些学生胸前都会佩戴着一张设计独特的证卡。仔细一看,鲜红色的正面,不但印制有闪亮的团徽,还包含有个人姓名、入团时间、入团单位、全国统一编号、照片等信息,与之前单纯的团徽相比,具有较强的个性特点。

“一人一卡一编号”,这张在校园中引起广泛关注的小卡片,类似于很多大型会议的出席证,使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一目了然就可以认知对方——从这个角度讲,该证件无疑又相当于小小的名片。

2020年4月中旬,为筹备纪念五四青年节,三门峡市三中团委书记王慧丽结合以往外出参观学习的经验,策划制作了本款“团员身份证”。当月27日晚上,三门峡市中心城区初中九年级学生开学后数日,考虑到疫情防控等因素,市三中举行了新团员“云入团仪式”。其中,除了特邀三门峡蓝天救援队队长吉中伟做云报告,讲述本人参与武汉救援的感人故事外,最具亮点的环节,是校团委利用云在线形式,给36名表现突出、久经考验的学生团员们颁发了电子“团员身份证”,随后,学生新团员按照学校防控要求,陆续到学校领取了“团员身份证”胸卡。对于市三中团建工作的新举措,八(11)班学生张莹的家长侯玉花这样评价说:“学校创新了工作思路,着力于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门峡市三中校长张强指出,“团员身份证”直接体现团员身份,代表学校学生形象。团员本身应该是青少年学生的榜样标杆,也是学校流动的文明窗口。团员身份证的使用,将影响并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共青团,为团组织添加新鲜血液,注入新的活力。

找回团员的“荣誉感”

2019年四五月间,一篇题为《最美女生》的美篇,刷爆了三门峡人的朋友圈,也引发了对于三门峡市三中的李佳帆、冯晨曦两位好少年的转载点赞。

原来,4月26日下午放学路上,两位同学毫不犹豫地帮助环卫工人推车上坡,面对路人的镜头却下意识遮挡,在夕阳中留下最美的身影。几经辗转,《大河报》记者专程前往采访,市城管部门领导专门致谢,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励现金5000元。在校方承办的全市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活动中,两人终于成为光荣的共青团员。稍后,李佳帆还作为团代表出席了共青团三门峡市第七次代表大会。

及时吸收表现优秀的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三门峡市三中,对于团员的“入口关”是从严把握的。共青团“推优”入团一直坚持自下而上、集体决定、动态培养、党团衔接等原则,按照团中央有关初中毕业生团员数量不超过30%的规定,学校团委严格把好“入门关”。因为,如果大面积发展团员,团员就会成为学校的“大多数”,那么,共青团员原本应有的先进性、示范性,就有可能被群众性、普通性所稀释、所淡化了。因此,团员真正成为“关键少数”,成为三门峡市三中近年来团建工作的基本原则。因此,在该校,能够成为一名团员,是个人成长史上极具荣誉性的事件,也是极为珍贵的青春记忆。

现在,该校共有98名团员,除去4名教师团员外,学生团员有94名,平均每班4人。在学习生活中,团员们俨然成为其他学生心中学习和品德的标尺,激励着其他同学向他们看齐,可以说,做到了优中选优,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大团课”“小团课”

庚子年春节后,3月5日,正值全国第57个学雷锋日,一节别开生面的云端主题团课“学习雷锋共抗疫情”在火热进行中,《雷锋》杂志社主编陶克将军正在深情地讲述雷锋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在线观看的三门峡市三中每位团员学生……

本次团课是由福州市闽江学院附属中学、宜昌市第九中学和三门峡市三中联合举办。三中团委积极组织学校师生参与团课活动,通过“云端主题团课”活动,师生们一起向新时代“最美逆行者”致敬,大力弘扬了学雷鋒志愿者精神。而后,校团委雷厉风行,迅速发出2020年1号征集令,向该校团员征集“云祝福”“云故事”,要求团员身在家中,心系国家,给战斗在疫情一线的“抗疫先锋”呐喊助威。

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规定,年龄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在年龄上均符合入团条件。该校14周岁以上学生集中在八九年级,团员的发展对象均集中在这两个年级。为切实做好小初衔接,无缝做好团队工作,三门峡市三中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将团校学员按照少先队员、入团积极分子、团员分为三个层次,以“大”“小”团课进行教育。

“我们带领入团积极分子、少先队员通过时政论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式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市三中党总支书记薛永红如是说。长期以来,该校持续深化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模式,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开展各种以“学雷锋”为主题的活动,成立雷锋家长学校,开设雷锋课程,以本校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雷锋精神伴我行》为载体,充分利用各年级班会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将雷锋精神落实到每位师生行动中,营造了知雷锋、学雷锋、做雷锋的良好氛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门峡市三中团委还将青年教师工作纳入团队建设的整体范畴。2020年5月5日下午,在市三中的前操场上,欢声笑语阵阵传来,市三中组织的青年教职工团队建设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主题是“万众一心抗击疫情 助力三中再上新台阶”。活动形式新颖活泼,丰富多彩,通过团队组建和集体创意,在激烈的团队竞赛活动中,共同创建小组文化,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市三中团委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创新团建管理方法,融入时代新元素实现三融。一融:融进事业,打牢青年根基。将青年教师的精气神凝聚在一起,让学校的发展成为我们共同的事业。二融:融增感情,注重稳心留根。通过各类主题团日活动丰富业余生活,青年教师主动与团员学生谈心谈话,用团工作的“厚度”赢来学生学习的“温度”。三融:融尚文化,凝聚思想共识。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开展团组织生活,激发学习生活热情。

持续深化的“雷锋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的宗旨追求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弘扬。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近年来,三门峡市三中把学习雷锋活动有机融入到学校德育活动细节中,把开展“学习雷锋事迹、传承雷锋精神、争做雷锋式人物”的活动常态化,学习雷锋活动在三中校园里蔚然成风,学校涌现出了“学雷锋好少年”、市“最美家庭”“湖滨好人”等道德模范人物。目前,从八(10)班潘心彤同学回家途中捡到钱包及时上交,到李佳帆、冯晨曦两位同学热情帮助环卫工人……诸如此类的好人好事,在三中不断涌现。

唱响青春之歌,做实做细学生德育工作,三门峡市第三中学团委日渐形成区域教育特色品牌,学校曾被评为河南省学雷锋先进集体、市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市教育系统学雷锋先进集体、“雷锋式学校”“雷锋式班级”,其团建管理新模式受到学习强国、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2019年,三中还应邀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身边雷锋随手记”活动,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全国仅有6所学校获得此殊荣。三中还被团省委命名为“团省委基层联系点”。2019年5月31日,三门峡市三中被授予全国雷锋学校和学雷锋争做美德少年践学基地。

2019年5月底,三门峡市第三中学团委书记王慧丽作为河南省4位基层学校代表之一,参加了共青团中央在武汉市举办的全国中学团委书记示范培训班。期间,介绍的团队工作的特色做法,受到团中央委员、团十八大代表等好评。

中央团校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教研部副主任、青年工作与青年组织教研室主任王冬梅博士认为,要想把共青团工作做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关键是要抓住3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

“团队工作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持续深入研究新时代青少年青春期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努力構建起和谐育人的德育模式,有效地推动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三中团委书记王慧丽如是说。

猜你喜欢

团课三门峡市三中
赵杰摄影作品欣赏
三门峡市关工委部署春节期间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江西:“微团课”引领团组织生活“新时尚”
对“一线三等角”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辅导员依托团课培育大学新生理想信念的途径和方法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团校建设
上团课不要只吸收少数青年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