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与另类迷信
2020-08-17宋金波
宋金波
2020年高考的各考場外,送考家长们花样百出的行头和道具再次成为亮点。
在东北,紫色内裤脱销,因为“紫腚能行”音同当地方言“指定能行”。南方的家长则手持甘蔗,上面绑几个香蕉,寓意为“有招(蕉)一日,苦尽甘(甘蔗)来”。
校园里,鲁迅、孔子、陶行知、爱因斯坦、牛顿等名家的塑像雕像,都快被家长敬献的各种瓜果梨桃淹没了;考场外,女教师和妈妈们身着旗袍,寓意旗开得胜,男教师和爸爸们穿着马褂,寓意马到成功。连送考的弟弟妹妹们都有道具,高举向日葵,寓意一举夺魁。
上网搜索“送考”,可以发现,这些现象已经持续多年。每年高考期间,都会出现这一周期性景观,媒体也会从或严肃或猎奇的视角,对这类“高考迷信”评论一番。不止是高考,相应的节目也“跨界”到了其他考场,只不过没有高考这么吸引眼球。
说实话,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对这些都嗤之以鼻。这些靠想象而来的土法,和旧时那些焚香求雨、拜神求子的迷信能有多大区别呢?这些做法,对提高考生的成绩,能有多大用处呢?
但是,随着年龄渐长,我的想法有了变化。诚然,这些做法是没用的,不科学的,但是,是不是可以多些理解和包容呢?
今年的高考非比寻常。疫情导致所有考生最后一学期的学习状况都与往年大不一样,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高考期间,不少南方考场还遭遇了水灾的困扰。无论是自身学习节奏的变化,还是舆论的变化,都会给考生增加压力。自然,这些压力也会传导到家长身上。
人类不是万能的,所以常会面对自己无法决定结果的局面。人类不是完美的,面对压力与焦虑,并不能做到始终风轻云淡,总要寻一点自我安慰。上述家长的种种招数,图的就是个安慰,毕竟,高考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地位太特殊了。
谈到对考生的影响,虽然可能会带来一些额外压力,但高考期间的压力本来就来自各方,不差这一块。此外,对有些考生,也许真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正面暗示,有益于放松迎考。
我甚至相信,假如做一个全面的调查,那些亲自上阵表演的家长和老师,也许其子女或学生高考成绩真的不错。这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肯为考生付出这些的家长,无疑是重视教育的,平日里对孩子各方面的投入也应该不小,老师的情况也近似。它们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却很可能有正相关性。
在文化多元的时代,类似做法究竟是传统上的封建迷信,还是民风民俗、行为艺术或个人化的心理疏导,其实边界没那么清楚。除非对考生身体、心理健康有影响,对考场秩序造成破坏,给他人造成困扰,或者夹杂了什么负面的东西,否则,对这些无伤大雅的做法,不妨以另类行为艺术、民风民俗宽容视之。
高考还要持续很多年。假以时日,谁能说这些旗袍、向日葵不会成为又一道文化景观呢?